[中國篇]娛樂圈與我們的產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今中國娛樂圈透過偶像與許多造星計畫,達到了中國娛樂圈的高峰,然而,他們是如何發展至今的呢?又是如何建立粉絲群體,並獲得利益的呢?

中國娛樂圈的發展史

中國的演藝圈最早可追溯到1978年,這時候沒有「偶像」、「明星」的說法,更多的是文藝戰士等,且提倡「越窮越光榮」。

至2000年,由於中國的表演系出了一批質量較高的畢業生,因此開啟了演藝圈的初代盛世,2007年,開啟了流水線的造星時代,這改變了中國娛樂圈明星的產生方式。除此之外,同以表演系畢業卻不被大眾所知的學生則是以綜藝讓大眾所知。

至2017年,中國開啟了選秀世代,開始透過選秀節目出道,這讓許多偶像在練習生時期就有了一批粉絲。

偶像時代

談到流水線的造星時代以及選秀時代,就不得不提一下「偶像」,偶像相關產業也讓中國許多經紀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偶像時代的開啟是由前EXO的陸籍成員回國後正式打響,在2013年,TFBOYS出道,模仿日本「養成系偶像」的方式,讓TFBOYS出道的非常成功,接下來就抵達了2018年,也被稱為偶像元年,由於選秀節目開始普及,出現了許多偶像,而時代峰峻也推出了第二代男團。

偶像世代的產生,出現了偶像經濟、粉絲經濟、飯圈文化的經濟環,這三項是互相影響,成為一個環。首先是偶像經濟,偶像經濟之定義是說由偶像、受眾、資本組成,而偶像的誕生大部分都是選秀節目,資本造出了偶像,偶像唱歌跳舞,表演給他們的受眾看,然後產生了粉絲經濟,從粉絲那裡賺的錢再帶給資本市場,最後粉絲自己又創造出了飯圈文化,從因為一起喜歡某一個明星、偶像,到由經紀公司因看到粉絲會有聚會,想到用「群體」創造更多收益,達成一個完整的循環。

偶像發展

選秀出道的偶像由於是大量生產,因此許多人都走向不同的方向,其中有幾個比較大的方向為:

1.演員

有許多選秀節目結束後,因為人氣旺盛,因此開始接戲拍,例如就是火箭少女101的楊超越,自她從選秀節目出道之後便開啟了她的演戲生涯,並且開啟了爆紅路線,網上也開始有許多關於她的故事被廣為人知。

2.歌手

偶像身份畢竟還是唱歌跳舞居多,所以選秀出來的偶像也有往歌手的方向邁進,例如蔡徐坤、陳立農等。他們的發展朝向歌手,出專輯、開演唱會等。

3.網紅

其中一部分的人成為網紅,例如前陣子很紅的男選秀選手與男性交往的事情,引起一片網友的驚呼與支持。他們會在網路上分享他們的日常。

4.回歸素人

另一部分的人回歸素人,放棄繼續在演藝圈的路上前進。

偶像的收入手冊

偶像的收入不外乎有幾種:

1.廣告代言

2.參加綜藝的收入

3.官方的周邊

4.片酬

其實每個國家的偶像收入都大同小異,但在中國比較常見的還是在廣告代言與綜藝節目裡,當然如果轉型那另當別論。舉例來說,楊超越火了之後,就開始流傳著她光代言費是七位數人民幣。

每一位偶像的最主要收入都不一樣,但其中值得關注的事都離不開粉絲的支持,因此也有些瘋狂的粉絲自稱為「衣食父母」,並要求偶像不能戀愛、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

中國娛樂圈與我們的產地

最後回歸我們,如今中國娛樂圈(內娛)早已遍地是明星,每年基本上都會有許多爆火劇,也讓一個又一個的明星獲得一次飛躍性的成長。2023/04,內娛所有的限定團都已解散,內娛偶像也就此沒落,部分的偶像出道的明星都漸漸走向轉型的路線。

中國現今與台灣雖在政治立場關係上緊張,但是必須表示,內娛的明星非常吸引人,且他們也越來越往海外發展,從蔡徐坤的亞洲巡迴演唱會、趙露思越來越常在 Instagram 更新貼文等即可看出,中國的市場已經不止爭對中國人了,也開始往海外發展。

參考資訊:

https://36kr.com/p/223186740035187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B%BD%E5%A4%A7%E9%99%86%E6%BC%94%E8%89%BA%E5%9C%88

https://read01.com/NNPax8J.html#.YpgyWOxBy3I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8448

文字記錄為主,近期只更新【三朵非洲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泰國影視文化的崛起 近20年來,泰國影視越來越被世界看到,一開始以鬼片殺出一條血路,被大眾所認識。而自從泰國開啟了LGBTQ世代,經典作品《只因我們天生一對》、《兩小無拆》、《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等等,讓泰國的BL變得更加盛行,也讓泰國在世界地圖上越來越被重視與關注。
看完《沈默的遊行》後的一些心得。
泰國影視文化的崛起 近20年來,泰國影視越來越被世界看到,一開始以鬼片殺出一條血路,被大眾所認識。而自從泰國開啟了LGBTQ世代,經典作品《只因我們天生一對》、《兩小無拆》、《以你的心詮釋我的愛》等等,讓泰國的BL變得更加盛行,也讓泰國在世界地圖上越來越被重視與關注。
看完《沈默的遊行》後的一些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文探討偶像崇拜的模式和藝術創作背後的商業利益與平衡,對於社會和娛樂圈中的現象提出了反思和討論。
Thumbnail
當初她從青衣轉流量,多少人為之可惜,但她明白有流量才能掌握話語權,有更多選擇劇本角色的機會;當其他人紛紛以轉型名義切入所謂的正劇跑道時,她主張慢慢擴張舒適圈;當其他人的古偶還在仰賴配音時,她早已內卷同期聲;當其他人追求知名製作團隊時,她願意給予新人製作團隊合作機會。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現在所認知的超級巨星大部分是在上個世紀的藝人? 原因就是媒體破碎化,現在有太多媒體平台分散注意力了 對於『媒體破碎化』,行銷投放要有策略。自媒體主也一樣。即使個人魅力再強,也很難滿足所有層面的族群,所以『打群架』是更好的選擇。以兩個youtuber:Joeman跟酷炫『反骨男孩』來說明。
最近幾年在對岸的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夢想的聲音」等,從素人到專業歌手的比賽,營造出一片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繁榮現象」 因為短影音的盛行,許多素人也因為網路上的流量爆發,一夕之間成為網紅歌手,不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歌唱作品,都以從前數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更新迭代
舉Super Junior來說,從當年二十出頭的花美男,出道至今全員都已經是四十幾歲或年屆四十的壯年叔叔了,卻始終活躍在韓國演藝圈。
Thumbnail
先排除一下長期有著完整偶像團體培育的日本,還有近年在全球製造大潮的韓流偶像團,這兩國的偶像團,不但有著完整培訓而實力堅強,後續也有著開枝散葉在不同領域演藝事業發展的機會,可以說是亞洲區最強的兩家。 這一回,只是想與大家一同來看看,其他亞洲國家流行樂壇的偶像男團,到底發展如何。畢竟流行偶像,是推
當網紅、做直播,成為大陸年輕人最期待的工作。受互聯網及電商崛起影響,直播、網紅受到大陸年輕人追捧,已成高收入代名詞,令社會新鮮人趨之若騖。《微博》發佈一項「當代年輕人就業關注什麼」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萬受訪大學應屆畢業生中,61.6%的人就業時會考慮網紅直播等新興職業,只有38.4%選擇完全不考慮
Thumbnail
只有十四五歲的青青少艾,一般普通人還在唸中學,這些女生已經身懷絕技,受過嚴格訓練生的艱辛歲月,精通韓語英語,能歌善舞,可以獨當一面,在別的第三等國家,這些是「童工」,在韓國,這些卻是「明日巨星」,筆者要說的,韓國娛樂界究竟擁有甚麼法力,去創造這種奇跡?
Thumbnail
現代的台灣年輕人,很大一部分都聽著韓國流行樂,特別是韓國女團,從音樂風格、造型美學或舞蹈都是熱門討論方向。即便我實在分不出來,但確實有些通用且明確分類方式,例如一代女團、二代、三代…到目前我也不知道哪一代。 若咱們按這樣的分代法,曾經在台灣流行樂壇占據一大區塊,被稱為「玉女歌手」的女歌手們,第一代
Thumbnail
2023年紅白歌唱大賽中,日本天團YOASOBI在壓軸舞台表演了動畫《我推的孩子》主題曲〈idol〉,並由日韓知名偶像為其伴舞。這讓筆者不禁感嘆:動漫、偶像等次文化從不被主流社會理解,到逐步融入社會大眾視野,顯示次文化逐漸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這樣的轉變讓長期熱愛動漫及偶像文化的筆者感到相當欣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文探討偶像崇拜的模式和藝術創作背後的商業利益與平衡,對於社會和娛樂圈中的現象提出了反思和討論。
Thumbnail
當初她從青衣轉流量,多少人為之可惜,但她明白有流量才能掌握話語權,有更多選擇劇本角色的機會;當其他人紛紛以轉型名義切入所謂的正劇跑道時,她主張慢慢擴張舒適圈;當其他人的古偶還在仰賴配音時,她早已內卷同期聲;當其他人追求知名製作團隊時,她願意給予新人製作團隊合作機會。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現在所認知的超級巨星大部分是在上個世紀的藝人? 原因就是媒體破碎化,現在有太多媒體平台分散注意力了 對於『媒體破碎化』,行銷投放要有策略。自媒體主也一樣。即使個人魅力再強,也很難滿足所有層面的族群,所以『打群架』是更好的選擇。以兩個youtuber:Joeman跟酷炫『反骨男孩』來說明。
最近幾年在對岸的選秀節目大行其道,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夢想的聲音」等,從素人到專業歌手的比賽,營造出一片華語樂壇百花齊放的「繁榮現象」 因為短影音的盛行,許多素人也因為網路上的流量爆發,一夕之間成為網紅歌手,不論是詞曲創作還是歌唱作品,都以從前數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更新迭代
舉Super Junior來說,從當年二十出頭的花美男,出道至今全員都已經是四十幾歲或年屆四十的壯年叔叔了,卻始終活躍在韓國演藝圈。
Thumbnail
先排除一下長期有著完整偶像團體培育的日本,還有近年在全球製造大潮的韓流偶像團,這兩國的偶像團,不但有著完整培訓而實力堅強,後續也有著開枝散葉在不同領域演藝事業發展的機會,可以說是亞洲區最強的兩家。 這一回,只是想與大家一同來看看,其他亞洲國家流行樂壇的偶像男團,到底發展如何。畢竟流行偶像,是推
當網紅、做直播,成為大陸年輕人最期待的工作。受互聯網及電商崛起影響,直播、網紅受到大陸年輕人追捧,已成高收入代名詞,令社會新鮮人趨之若騖。《微博》發佈一項「當代年輕人就業關注什麼」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萬受訪大學應屆畢業生中,61.6%的人就業時會考慮網紅直播等新興職業,只有38.4%選擇完全不考慮
Thumbnail
只有十四五歲的青青少艾,一般普通人還在唸中學,這些女生已經身懷絕技,受過嚴格訓練生的艱辛歲月,精通韓語英語,能歌善舞,可以獨當一面,在別的第三等國家,這些是「童工」,在韓國,這些卻是「明日巨星」,筆者要說的,韓國娛樂界究竟擁有甚麼法力,去創造這種奇跡?
Thumbnail
現代的台灣年輕人,很大一部分都聽著韓國流行樂,特別是韓國女團,從音樂風格、造型美學或舞蹈都是熱門討論方向。即便我實在分不出來,但確實有些通用且明確分類方式,例如一代女團、二代、三代…到目前我也不知道哪一代。 若咱們按這樣的分代法,曾經在台灣流行樂壇占據一大區塊,被稱為「玉女歌手」的女歌手們,第一代
Thumbnail
2023年紅白歌唱大賽中,日本天團YOASOBI在壓軸舞台表演了動畫《我推的孩子》主題曲〈idol〉,並由日韓知名偶像為其伴舞。這讓筆者不禁感嘆:動漫、偶像等次文化從不被主流社會理解,到逐步融入社會大眾視野,顯示次文化逐漸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這樣的轉變讓長期熱愛動漫及偶像文化的筆者感到相當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