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截至目前七月初,可以稱得上是我心中的台綜(台灣綜藝)之年。
仔細回想,我應該自大學——宿舍或租屋處沒有電視之故——轉而投入動畫、漫畫及戲劇的世界之後,就很少看綜藝節目了,包含選秀或實境節目。每年大約維持1-2部的極低數量,而且近五年主要都是看韓國綜藝。這裏指的「看」,是指看完該季所有集數,並非單看某幾集。從數量就可知,綜藝節目不太是我的收看喜好類型。
在如此的背景之下,今年台灣綜藝突然接連投球進入我的好球帶,讓我不得不另眼相看。
老實說,這是很好的現象,我超級樂見於台灣電視圈有新嘗試,努力想做點跟以往不一樣的綜藝節目。不再流於談話性節目與闖關型節目,看主持人開無聊當有趣、帶有歧視或騷擾意味的玩笑,或是侷限在益智類、外景類、料理類等固定的節目型態。固定的節目型態不是不好,只是對觀眾來說,沒有什麼新鮮感,不夠耳目一新,不至於讓人每集都想追,甚至不想錯過每一集發生的事。
從年初到現在,一檔接著一檔,分別是全明星運動會第一季、料理之王第一季、全明星運動會第二季、大嘻哈時代,然後近日料理之王第二季也開播了。類型各異,有體育競技實境、廚藝選秀以及嘻哈音樂選秀。上述節目確實做到讓我想知道每一集發生了什麼事:誰贏誰輸、誰晉級誰淘汰,而每週追節目更新,彷彿像在追劇。追綜藝節目更新耶,這還是我人生第一次!
以下按類型,認真但偏頗地介紹一下。
第一部是體育競技實境節目:全明星運動會。
第一季共17集,第二季已播至12集,因疫情無法錄影目前停播中。
我得自首,一開始沒什麼期待,參加的藝人多數不認識,也不太確定這節目是不是會認真比賽,身為後來一不小心跌入坑的觀眾,當時的心態只是在youtube找些可以配飯的節目。然而,很快地我就發現,製作單位是認真的,他們要用藝人在賽場上拼搏的模樣來留下觀眾,沒有要耍花槍。而恰恰就是這個「不耍花槍」,讓人耳目一新,更能將焦點全數放在藝人賽前的準備與賽場上的表現。
我卯起來一下子追完了第一季,然後密切注意第二季的消息。這個節目之所以吸引人,除了競賽令人熱血沸騰的特性之外,就是實境節目最重要的「真實呈現」。
說到這,不得不讚賞一下這個節目的真實度。
畢竟說了是「全明星」,第一季的參加者不像第二季多數是有運動員背景的藝人,坦白說,前期有幾場比賽真的沒什麼可看性。可以理解臨時要練某項運動,時間也有限的情況下,無法練到能執行什麼戰術,難免導致比賽的張力不足,過於平淡。不過,製作單位忠實地呈現了那股平淡,以單集來看,短時間內大概會招致看不過癮的觀眾的批評;然而,就整季來看,前期曾有的平淡更能突顯中後期某些選手的能力強化,以及賽事精彩度的大幅提升。
第二季的強度跟第一季完全不同,強強對決讓賽事相當令人期待!但同時我卻擔憂第二季就把強度拉這麼高,後面還讓不讓人活啊(其他藝人:抖)。而且傷員太多也讓我很替參賽的藝人擔心,因為這檔節目受傷而影響其他已規劃好或近期可能的發展。(大家真的很拚命嗚嗚,身體也是要顧啊⋯⋯)
為期三四個月的賽程,觀眾隨著比賽進行,看著選手努力但不得要領,和咬牙堅持只為獲得勝利;也看選手技不如人的不甘,和成功挑戰自己極限的成就感。觀眾的心情都隨著節目,或說比賽結果而起落,對、就是在說我,我一度跟著連敗而低落,然後看他們谷底翻身又跟著雀躍不已。(很投入的me)
順帶ㄧ提,我自己蠻著迷於選手在比賽中流露出一種緊盯著目標,專注且冷靜的眼神,第一個讓我注意到這種發亮又懾人心神的眼睛的選手是,第二季藍隊的潘君侖(Masha)。看到那個眼神,莫名地讓我不由自主浮現「他會拿下勝利的!」這樣的念頭,那眼神太有自信了,強烈到很有說服力。
還有一件事必定要提,看到一開始分組時很後面被選到的選手,在賽期中的飛躍性成長,甚至屢屢建功成為團隊的支柱之一,真的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動也感動的事!吱吱跟心緹,我要對你們獻上我的愛!(趁亂告白)
第二部是廚藝選秀節目:料理之王。
第一季共13集,第二季剛開播不久,目前播出至第二集。
人在他鄉,想念家鄉味道的最佳解就是自己煮。應該很難想像,但在剛出國的前兩年,我的youtube推薦影片大概三分之一會是料理教學影片。就是如此靠著影片與實作,慢慢學著做菜。
因此,料理節目可說本就在我的守備範圍,加上評審之ㄧ是那位在廚神當道(Master Chef)第八季拿到亞軍的Jason Wang!根據他的背景,我預期他會很熟悉西式料理與甜點,但亞洲料理我就很好奇他的評語與見解了。
所以我懷抱著熱情看完了第一季,只是,這節目的定位,對我來說有點模糊,有點搖擺不定。有時,比起廚藝選秀節目,我會感覺更像料理比賽型的綜藝節目,這不是主持人、評審或參賽者的問題,而是製作單位掌舵的問題。
比方說把素人跟職業廚師放在一起比賽,我不是不能理解收視的考量,但素人參賽的話,我就會想看他們的成長;職業廚師對決,我就會想看他們之間的廝殺,把兩個不同類型的人放在一起比,我就不知道焦點,或說標準要放在哪,一方面實力差距就擺在那,我看了不忍,另一方面則是不平,如果要比成長幅度,那可就不一定一面倒地居於劣勢。身為觀眾,我感到蠻混亂的就是了。
如果把它當作綜藝節目的話,不要那麼計較賽制問題、錄影場地限制等等,是個剪輯還不錯,可以學到一些料理相關的知識,輕鬆配飯的節目。
第三部就是:大嘻哈時代!!!
目前播至第四集,分組cypher的下篇。
之前寫過一篇文簡介過這個節目、評審,以及很欣賞的Rapper:三小湯,這篇文就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點
這裡。
這個節目的魅力在,它確實向觀眾展現出,台灣嘻哈圈百花齊放的樣貌。Rapper藉由詞彙與駕馭音樂來呈現自己的故事,讓饒舌的內容是貼近生活的、是有重量的這點,我自己看了三集下來,多數時候都感覺得到真心實意,而非空洞虛無。當然剪輯跟後期音效還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點還請節目組加油:)
部分有著鮮明風格的選手已經成功地在我腦海裡建立了profile:Popo J擅長運用詞彙(wordplay),但不太是熊仔那個路數,而是再口語、再寫意一點;PizzaLi擅長運用Auto-tune的效果來製造旋律的張力;WannaSleep是文青風;紅粉鍊人(Pink Chain)自成一格,無法被分類,乍聽之下會有點疑惑不解,但神奇的是,難以掌握的旋律會自動在腦裡餘音繞樑。
風格多樣之外,饒舌的語言除了主流的中文跟英文之外,還有台語及客語,但我認真數過,覺得很可惜地,比例仍偏低。真心希望這個節目能帶起風潮,讓更多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加入這個圈子。最近跟風常常讓youtube自動播放一些台灣嘻哈音樂,昨天就聽到一首融入越南語的
嘻哈歌曲,聽起來就超棒!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嘻哈音樂的選秀節目有別於一般歌唱選秀節目之處在於,Rapper們幾乎是自己寫詞。因為嘻哈音樂的精神之一就是Be Real,很忠於真實。而真實源於何處,就是自己的生活,所以每個人說自己的生活,就會有不同的口吻、角度、經歷與心情。這不只是比歌唱技巧、音色、傳達的情感張力,也比掌握Beats的能力和饒舌技巧,像是詞彙斷句與重組、安排強弱音與韻腳等等,更比透過歌詞傳達給聽眾的真實性與故事性,簡單說,就是呈現你之所以為你,你怎麼看、你怎麼想、你怎麼感受。
如果在你的印象中,嘻哈音樂只是充斥著髒話,那我會建議你給大嘻哈時代,也給台灣的Rapper們一個機會,看一集節目,或許你會發現嘻哈原來不是只有那個單一的樣貌,在眾多辛勤拓展且耕耘它的人之中,或許會有能和你共鳴、觸動你的某個面貌也說不定。
就像我原本也覺得自己聽不了金屬,結果閃靈出了民謠版後,我也跟著聽了金屬版了(嗯?這個類比?)。只是想說,給個機會嘛,搞不好會轉角遇到、愛(我好老哏,自行面壁去)。
最後,引用熊仔的話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