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서울여행 首爾旅行@ 德壽宮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參訪日:2017/06/08

raw-image

由於德壽宮關門時間為晚上9點,所以我將它擺至當日最晚的行程。

在市廳地鐵站,繁華的現代建築間,藏著隱含高宗大王有志難伸故事的德壽宮

raw-image

門票KRW1000(約=NT29)(不含美術館)。(穿著韓服免費入場)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到訪當時,還有傳統歌藝表演。

雖然沒法子進入亭子裡觀看,但亭子外也擺放了電視轉播。

raw-image
raw-image

作為大韓帝國時期的宮殿,官員階位石牌還是少不了。

但和景福宮前偌大的廣場相比,德壽宮不知為何顯得淒涼,還是夕陽的緣故。

raw-image

一旁的西方建築,有些突兀與中和殿毗鄰,也象徵著高宗想要傳統和西化併存的意念。

raw-image

現在僅能擠身於都市叢林中僅存的德壽宮殿。

在過去,曾經有一度輝煌的擴建期,聽說,連市廳前的廣場也一度屬於德壽宮的範圍。

然而,隨著高宗疑似遭日本人毒殺,這偌大宮殿也被日本人逐一破壞,甚至一度改成公園,供平民休憩。

甚至還有想要販賣成為商業用地,是韓國人竭力反對才能保存這一塊僅存的宮殿。

raw-image

入夜後,宮殿也自動點上了燈,更顯得有番詩意。

raw-image
raw-image

幽靜的德壽宮,其實可以看到不少下班後前來約會或休憩的市民。

raw-image

連宮外石牆也在夜燈的裝飾下變得很有美感。

沿著石牆欣賞最後的美,很快就回到地鐵站。

raw-image

地鐵站的牆上宣傳照片。

若是能從何處高空看清德壽宮的全貌,應該更能讚歎大韓帝國遺留下最後的寶物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S. Leona(茹)
96會員
334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MS. Leona(茹)的其他內容
2017/07/02
因為買了很多東西,所以寫個開箱專文,而且還多到可以分類描述。 【食物類】 這次零食買太少,頂多就買了勉強可以分食給同課同事的量,倒是很推薦圖中只有拍到的蜂蜜奶油口味的堅果。 照片是回國前最後一晚拍攝,隔天搭地鐵離開首爾之前,趕緊在似屈臣氏的藥妝店買了一包芥末口味的杏仁果,因為我特愛芥末口味,吃起來超
Thumbnail
2017/07/02
因為買了很多東西,所以寫個開箱專文,而且還多到可以分類描述。 【食物類】 這次零食買太少,頂多就買了勉強可以分食給同課同事的量,倒是很推薦圖中只有拍到的蜂蜜奶油口味的堅果。 照片是回國前最後一晚拍攝,隔天搭地鐵離開首爾之前,趕緊在似屈臣氏的藥妝店買了一包芥末口味的杏仁果,因為我特愛芥末口味,吃起來超
Thumbnail
2017/07/02
參訪日:2017/06/09 如果是韓劇史劇迷,肯定會知道韓國民俗村。 很多古裝劇都會在韓國民俗村取景拍攝,即使要遠離首爾大城市,來到鄰近的京畿道,車程也要一個多小時(感覺就是像從台北到宜蘭)。 即使路途有點遙遠,無論如何,就是要來朝聖。 由於住在明洞附近,出發前剛好搜尋到其他部落客寫如何到韓國民俗
Thumbnail
2017/07/02
參訪日:2017/06/09 如果是韓劇史劇迷,肯定會知道韓國民俗村。 很多古裝劇都會在韓國民俗村取景拍攝,即使要遠離首爾大城市,來到鄰近的京畿道,車程也要一個多小時(感覺就是像從台北到宜蘭)。 即使路途有點遙遠,無論如何,就是要來朝聖。 由於住在明洞附近,出發前剛好搜尋到其他部落客寫如何到韓國民俗
Thumbnail
2017/06/19
參訪日:2017/06/08 在光化門地鐵站下車,不僅有世宗大王故事館,還有 首爾歷史博物館 ,也是免費入場,可在此一觀首爾的繁華史。 1樓,當時擺展的是南大門市場的堀起,講述著南大門因民生物資的需求,而設立市場,所經歷的歷史。 3樓則是常設展,以歷史劃分為4區。 分別為朝鮮時化(1392-1863
Thumbnail
2017/06/19
參訪日:2017/06/08 在光化門地鐵站下車,不僅有世宗大王故事館,還有 首爾歷史博物館 ,也是免費入場,可在此一觀首爾的繁華史。 1樓,當時擺展的是南大門市場的堀起,講述著南大門因民生物資的需求,而設立市場,所經歷的歷史。 3樓則是常設展,以歷史劃分為4區。 分別為朝鮮時化(1392-1863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德壽宮惇德殿(돈덕전/ Dondeokjeon)時隔百年,歷經6年修復,於2023年9月26日9時起正式重新對外開放。並在韓國的中秋節假期間(9月28日至10月3日)開放免費參觀。  惇德殿是位於德壽宮最深處,石造殿左後方的兩層西式建築。高宗為慶祝登基四十周年,於1902年建造,用於舉行西式宴會。
Thumbnail
德壽宮惇德殿(돈덕전/ Dondeokjeon)時隔百年,歷經6年修復,於2023年9月26日9時起正式重新對外開放。並在韓國的中秋節假期間(9月28日至10月3日)開放免費參觀。  惇德殿是位於德壽宮最深處,石造殿左後方的兩層西式建築。高宗為慶祝登基四十周年,於1902年建造,用於舉行西式宴會。
Thumbnail
景福宮繼照堂겨조단是1443年建於建春門內的新建築,是世子接受臣民詢問的大廳,坐落於景福宮東部,是儲君所居東宮的正堂,是東宮大院內的重要建築。朝鮮王朝第五代國王文宗曾於王世子時期在此替父王世宗打打理朝政。 2018年啟動修復工作,相隔110多年,景福宮繼照堂於2023年9月20日重新面世,對外開放。
Thumbnail
景福宮繼照堂겨조단是1443年建於建春門內的新建築,是世子接受臣民詢問的大廳,坐落於景福宮東部,是儲君所居東宮的正堂,是東宮大院內的重要建築。朝鮮王朝第五代國王文宗曾於王世子時期在此替父王世宗打打理朝政。 2018年啟動修復工作,相隔110多年,景福宮繼照堂於2023年9月20日重新面世,對外開放。
Thumbnail
朝鮮正祖李祘將父親思悼世子的陵墓移葬至水原的顯隆園,修建了水原新城和城廓。在首爾到水原的參拜陵園沿路,建造了果川行宮、肆觀站行宮、安陽行宮、始興行宮、安山行宮和華城行宮等,無論規模和功能,華城行宮都是其中首屈一指且最具代表性的行宮,有「景福宮的別宮」之稱。也是韓劇《大長今》、《李祘》的拍攝地。
Thumbnail
朝鮮正祖李祘將父親思悼世子的陵墓移葬至水原的顯隆園,修建了水原新城和城廓。在首爾到水原的參拜陵園沿路,建造了果川行宮、肆觀站行宮、安陽行宮、始興行宮、安山行宮和華城行宮等,無論規模和功能,華城行宮都是其中首屈一指且最具代表性的行宮,有「景福宮的別宮」之稱。也是韓劇《大長今》、《李祘》的拍攝地。
Thumbnail
宗廟是朝鮮王朝供奉歷代國王和王后以及追封王、王后神主並定期舉行祭祀的王室祠堂。朝鮮開國太祖李成桂將漢陽(今 首爾)定為新建國家的首都後,同時建造了景福宮與宗廟,兩者於1395年竣工。宗廟佔地56,500坪,主要建築有正殿、永寧殿、典祀廳、御肅室、香大廳、神堂等。
Thumbnail
宗廟是朝鮮王朝供奉歷代國王和王后以及追封王、王后神主並定期舉行祭祀的王室祠堂。朝鮮開國太祖李成桂將漢陽(今 首爾)定為新建國家的首都後,同時建造了景福宮與宗廟,兩者於1395年竣工。宗廟佔地56,500坪,主要建築有正殿、永寧殿、典祀廳、御肅室、香大廳、神堂等。
Thumbnail
《重明殿》在1897年德壽宮被整頓成大韓帝國皇宮的過程中,為保管皇室的書籍和寶物而建的皇帝書齋,原名《漱玉軒》。1904年德壽宮發生火災,成為高宗處理政務的便殿與接見外國使節的謁見室,直至1907年被迫退位為止,高宗都高宗都居住在此。1905年11月,在日本武力壓迫下,於《重明殿》簽訂「乙巳勒約」。
Thumbnail
《重明殿》在1897年德壽宮被整頓成大韓帝國皇宮的過程中,為保管皇室的書籍和寶物而建的皇帝書齋,原名《漱玉軒》。1904年德壽宮發生火災,成為高宗處理政務的便殿與接見外國使節的謁見室,直至1907年被迫退位為止,高宗都高宗都居住在此。1905年11月,在日本武力壓迫下,於《重明殿》簽訂「乙巳勒約」。
Thumbnail
2020年2月因COVID-19而關閉的貞洞瞭望台,於 11月26日重新開放。貞洞瞭望台是位於首爾市政府西小門大樓13樓,可以俯瞰貞洞美景的觀景餐廳。目前參觀貞洞瞭望台,採預約制,每週末開放,每時段限39人進場。
Thumbnail
2020年2月因COVID-19而關閉的貞洞瞭望台,於 11月26日重新開放。貞洞瞭望台是位於首爾市政府西小門大樓13樓,可以俯瞰貞洞美景的觀景餐廳。目前參觀貞洞瞭望台,採預約制,每週末開放,每時段限39人進場。
Thumbnail
水原華城是韓國京畿道水原市中央的一座堡壘,由朝鮮王朝正祖從1794年到1796年建成,以紀念他的父親莊獻世子。 華城位於首爾以南的30公里,圍繞水原市中央的大部分地區,堡壘包括金正王宮宮殿,1997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水原川是水原主要河川,會流經山城的中央。
Thumbnail
水原華城是韓國京畿道水原市中央的一座堡壘,由朝鮮王朝正祖從1794年到1796年建成,以紀念他的父親莊獻世子。 華城位於首爾以南的30公里,圍繞水原市中央的大部分地區,堡壘包括金正王宮宮殿,1997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水原川是水原主要河川,會流經山城的中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