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雜記—頻率》

2023/09/1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在討論《從空中看臺灣》這課時,其中的一題「你覺得齊柏林是個什麼樣個性的人?請說明你的看法,並從文章中找出證據。」


在黑板上貼久違的人物性格卡,讓孩子做參照,可以從裡面選出一個性格代表,亦可自己發表,並試著說明原因。


在聆聽每個小孩在在說明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時,那眼裡閃耀的光波,不會騙人,表現出他們對這堂國語課的投入,而我在不同的組別聽到相同的回答,幾乎一字不差。這樣的情形,著實令我非常興奮,對於課堂的專注,讓小孩頻率相互接近,串起了這堂國語課,我是教學者,同時也是學習者的感受更加強烈。


而在小孩身上看見的,則是自己的想法、觀點被認同的喜悅,其他小孩給予的每一個眼神、肢體動作,都傳遞出了認同與欣賞的訊息,而發表的小孩也都確切接收到這個訊息,連帶的讓其他一旁聆聽想法的小孩,身體動作也變得躍躍欲試,想與全班分享自己的意見。


或許,我的腳步很慢,但是我看見了課堂風景的變化,也看見了小孩想嘗試的動機,有些時候慢慢來真的比較快。

課室裡的觀察員
課室裡的觀察員
於課堂中四處遊走的觀察員,透過文字記錄下與孩子互動的每一件小事,看見當下孩子的樣貌,陪伴他們的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