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人文集的基本知識:題本和奏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明代是近現代中國官僚體制蓬勃發展的年代,奠定日後清代三百年的制度基礎,甚至影響到民國初年的部分政府組成。一套官僚組織得以運作的關鍵因素便是文書行政的確立,以下我想簡單介紹明代的兩種公文:題本和奏本,以及簡要概括明代的公文處理流程。


簡單地說題本是地方各機關官員對於公務相關事務,向中央朝廷進行呈報、建議或糾正政策等意圖鎖上之文書,奏本(或稱奏議、奏疏)則是官員關於個人之私事,如謝恩、養病、請假、服喪或請求退休等所上之文書。明太祖時有鑑於以往上奏皇帝的公文總是公私不分、數量混亂,因此便簡單制定了兩種文類進行區分,同時題本大量簡化了奏本等一些形制和規範,受到日後官員的大量使用。但始終由於許多事件公私混雜和官員的認知不足,終明一代始終存在奏本題本混用的狀況。


一、題本:


題本多是針對公務上提出建議,然而現今文獻中很少存留完整的題本,多是由於一些高級官員(如六部尚書和侍郎)對於題本的覆議中,會扼要地提及題本的主張要點而保存下來。這一方面是大多數題本的作者為中級官員,許多人都沒有文集傳世。一方面是後世的編輯者也常常把題本和奏本相互混淆,常常將題本標為奏疏所致。


二、奏本:


奏本是在文集中較容易見到的公文書保存文體,多是有關謝恩、辭免,請求養病、退休等私人事務,希望皇帝能夠裁示。但亦有許多看似僅限於奏本私人事務的奏本,夾雜大量對公務的意見,許多養病、乞致仕的奏本中,許多大臣趁機表達對體制不滿的情況亦屢見不鮮。


三、公文的流程:


這裡僅僅針對奏本和題本的運作程序而言,不包括地方上的公移、按呈或是中央部會的其他公文書。基本上的傳遞程序是如此:所有的奏本和題本皆向中央的通政司投遞,由通政司初步就體例不合和內容上過度不宜的部分篩選後,即送交皇帝批答,此為明太祖廢相後的流程。但隨著內閣的成立,通政司會將所有要呈給皇帝的上奏先送到內閣,由內閣先行擬定意見,供皇帝批答做為參考,稱為「票擬」。皇帝在題本上的批答由於是由紅筆寫成,稱為「批紅」,此內容也就是所謂的聖旨,代表皇權對於公務所做的決定。


視皇帝的批答不同,接下會執行不同的程序,如認為事情重大,仍須由各部提供專業的意見和情報,則會批為:「某部知道。」「某部看了來說。」「某部詳議以聞。」這樣便會將奏本或題本發到各科給事中處,如給事中們認為皇帝的旨意有問題,可將其封駁,退還給皇帝。或是抄出,交由所屬各部堂上官(意指各部尚書和侍郎)和相關官員研擬,之後回報結論或建議給皇帝,稱為「覆議」或「覆題」。皇帝可能會就各部的意見修改旨意或維持原議。


如果為私事性質或皇帝心中已有主張,也可能直接批答下旨,但這種作法過於強硬,可能引起其他許多大臣紛紛上奏,依照皇帝態度的不同,接著可能有以下幾種回應:


1.更強硬的下答旨意,如逮捕數人進詔獄,甚至處死,雖然相當少見,明代史上還是有幾件先例。


2.「已有旨了」、「報聞」:前者的意思是我已經決定了,事情不必再提;後者較為消極,也又就是所謂的「朕知道了」


3.留中:也就是奏本題本批都沒批,留在宮中未處理,皇帝為表達任何想法或處理,萬曆朝常常發生。


四、和台灣現代公文的比較:


現代公文由於講求實效性和言簡意賅,因此用語相較以外往四六對偶的奏本簡化很多,而且批語必須確實簡要,不能模糊、首鼠兩端。然而其中仍舊藏有不少學問,加上現今的公文隨著所謂的「公共事務」的意義急遽擴張,公文數量逐漸增多,許多事務決策是否仍需依此模式辦理、可否簡化其中的繁文縟節?現在的基層,甚至中層文官已不再有可能如以往那樣向中央高層通過奏本和題本表達對於政府運作和公共事務的看法,在進行政府組織再造的同時,政府內部多數人員已被無盡的文書行政所淹沒,而無暇顧及對公共價值的追求,讓人不禁疑惑,所謂的現代社會真的比以往更加「進步」了嗎?

之後計畫選擇一篇短篇題本或奏本逐字解析。

avatar-img
8會員
42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淵閣 的其他內容
正德朝(1506-1521)和嘉靖朝(1521-1566)是明代儒學轉型的關鍵時期,我認為有兩件影響學術走向的重大因素:陽明心學的出現和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皆對佔據思想主流的明代朱子學形成重大的思想震撼,促成了程朱學者的反省、考據學的萌芽和氣學的形成,餘波所及,晚明至清中葉的學術發展都
前言 自從讀明代儒學以來,對於明代儒學發展一直有不少想法,也很想寫篇文章來記錄和作為讀書的筆記,因此構思了這個系列。我寫的這五篇文章涵蓋明代前中後期,大致以陽明心學做為中心分歧點,去簡單介紹當時的儒學發展。 當然僅僅五篇文章不可能涵蓋這三百年的儒學
這次我想簡單談談明人文集的編輯方式以及各種文類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 一、體例:明人文集我也收集了近百種,雖然真正看完的不到三分之一,但就我的了解,文集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1.依文類分卷編排: 如王陽明的「王文成公全書」就是精典例子,全書依照語錄、書信、奏疏、雜
研讀明人文集已經數年,雖然只是興趣使然,但剛開始真正讀文集也備感艱辛。其中最困擾我的是這些文集中提到的人物究竟是誰?畢竟古人不如同我們現代稱名道姓,那是只有家中長輩或是朝堂之上才如此稱呼,根據人物間關係的不同稱呼對方名號、字、郡望或官職。官職最令我一頭霧水,因為明代人稱呼官職常用雅稱,
正德朝(1506-1521)和嘉靖朝(1521-1566)是明代儒學轉型的關鍵時期,我認為有兩件影響學術走向的重大因素:陽明心學的出現和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皆對佔據思想主流的明代朱子學形成重大的思想震撼,促成了程朱學者的反省、考據學的萌芽和氣學的形成,餘波所及,晚明至清中葉的學術發展都
前言 自從讀明代儒學以來,對於明代儒學發展一直有不少想法,也很想寫篇文章來記錄和作為讀書的筆記,因此構思了這個系列。我寫的這五篇文章涵蓋明代前中後期,大致以陽明心學做為中心分歧點,去簡單介紹當時的儒學發展。 當然僅僅五篇文章不可能涵蓋這三百年的儒學
這次我想簡單談談明人文集的編輯方式以及各種文類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 一、體例:明人文集我也收集了近百種,雖然真正看完的不到三分之一,但就我的了解,文集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1.依文類分卷編排: 如王陽明的「王文成公全書」就是精典例子,全書依照語錄、書信、奏疏、雜
研讀明人文集已經數年,雖然只是興趣使然,但剛開始真正讀文集也備感艱辛。其中最困擾我的是這些文集中提到的人物究竟是誰?畢竟古人不如同我們現代稱名道姓,那是只有家中長輩或是朝堂之上才如此稱呼,根據人物間關係的不同稱呼對方名號、字、郡望或官職。官職最令我一頭霧水,因為明代人稱呼官職常用雅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皇帝統軍是朝臣、教會、大眾對每位聖上的基本期待。通貫拜占庭上千年的歷史,許多皇帝都有統兵經驗,乃至於本身就是將軍出身,亦所在多有。 正因為統軍能力對繼承大位如此重要,每當政變發生,新即位的皇帝就必須要確保廢帝再也不能統軍。於是,「傷殘廢帝肢體」就成為基本流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剝奪廢帝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 這1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梅棹忠夫[1]的著書, 《知的生産の技術 》[2]的第161頁。 《知的生産の技術 》出版於1961年, 梅棹忠夫在1961年那個年代, 推廣所謂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3] , 其形式其實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本日籤詩:正德君遊蘇州 「吉慶平安百事諧,婚姻買賣皆如意。前程祿馬自朝來,日出東風便見財。」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人翁,也是一個皇帝,也在鄉野奇譚中,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當然也包含風流韻事。他的故事還被編寫成戲曲、連續劇、和電影,是個生活多采多姿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明武宗
Thumbnail
  一位師兄來信請示因果案件,以下原文照登:   本人一年以來早晚都有念經迴向,在歷次公司任職約到了3年左右都會橫生障礙而後離職,而後沉潛一段時間後重新開始,不知是否有因果業障關係,如何化解,讓工作事業上更加順利,感恩開示。(問題結束)   開示如下:清朝嘉慶年間,您在知府衙門為官....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本文通過重現和解讀史料,探討清末中國的司法及社會治理方式,提及商業爭端、族規、謀殺案的司法程序,以及地方治理方式等。文章針對歷史事實展開推理,旨在提供讀者不同角度的歷史觀察。
Thumbnail
索額圖明知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唯有上乾清宮請罪一途,但這賭的是皇帝寬仁,萬一正巧遇上聖心不豫,康熙可不是庸懦之主,殺伐決斷無人能及,要取自家滿門性命只在一念之間,不免愈想愈怕。
Thumbnail
李光地勒德洪你一言我一語爭執起來,滿殿人除了明珠王熙,都一臉錯愕。康熙聽了半晌,說道:「行了,你兩個別吵,朕都聽明白了。」思索片刻又道:「方才兩方意見,都是朝堂之上爭執,前線意見闕如,此刻不好便下結論。著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兩日內彙整意見,具摺交由內閣整理,送福建水師詢問施琅。高士奇,此事就交給你了。」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皇帝統軍是朝臣、教會、大眾對每位聖上的基本期待。通貫拜占庭上千年的歷史,許多皇帝都有統兵經驗,乃至於本身就是將軍出身,亦所在多有。 正因為統軍能力對繼承大位如此重要,每當政變發生,新即位的皇帝就必須要確保廢帝再也不能統軍。於是,「傷殘廢帝肢體」就成為基本流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剝奪廢帝
「寫信,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知識生產手段。」 這1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梅棹忠夫[1]的著書, 《知的生産の技術 》[2]的第161頁。 《知的生産の技術 》出版於1961年, 梅棹忠夫在1961年那個年代, 推廣所謂的京大式卡片(京大式カード)[3] , 其形式其實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本日籤詩:正德君遊蘇州 「吉慶平安百事諧,婚姻買賣皆如意。前程祿馬自朝來,日出東風便見財。」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人翁,也是一個皇帝,也在鄉野奇譚中,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當然也包含風流韻事。他的故事還被編寫成戲曲、連續劇、和電影,是個生活多采多姿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明武宗
Thumbnail
  一位師兄來信請示因果案件,以下原文照登:   本人一年以來早晚都有念經迴向,在歷次公司任職約到了3年左右都會橫生障礙而後離職,而後沉潛一段時間後重新開始,不知是否有因果業障關係,如何化解,讓工作事業上更加順利,感恩開示。(問題結束)   開示如下:清朝嘉慶年間,您在知府衙門為官....
在漢字圈的歷史初期,還沒有所謂「寫字」的時代,有什麼跟現代人的寫字或作文意涵比較類似的用法?《尚書》裡面,有「作冊」或「作書」這樣的用法。  「作」、「冊」、「書」這些字,很早就有了,「作」、「冊」是殷商的甲骨文,「書」是西周早期或中期的金文。甲骨文跟金文的寫法如下: 現在當然很難知道當時的「冊
Thumbnail
本文通過重現和解讀史料,探討清末中國的司法及社會治理方式,提及商業爭端、族規、謀殺案的司法程序,以及地方治理方式等。文章針對歷史事實展開推理,旨在提供讀者不同角度的歷史觀察。
Thumbnail
索額圖明知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唯有上乾清宮請罪一途,但這賭的是皇帝寬仁,萬一正巧遇上聖心不豫,康熙可不是庸懦之主,殺伐決斷無人能及,要取自家滿門性命只在一念之間,不免愈想愈怕。
Thumbnail
李光地勒德洪你一言我一語爭執起來,滿殿人除了明珠王熙,都一臉錯愕。康熙聽了半晌,說道:「行了,你兩個別吵,朕都聽明白了。」思索片刻又道:「方才兩方意見,都是朝堂之上爭執,前線意見闕如,此刻不好便下結論。著六部九卿詹事科道兩日內彙整意見,具摺交由內閣整理,送福建水師詢問施琅。高士奇,此事就交給你了。」
Thumbnail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第三)。 定公,魯國國君。『定』是他死後的諡號,是個美諡。據《周公諡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魯定公問君臣相處之道,孔子認為,君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