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人文集的基本知識:明代儒學史(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隨著政治上於隆慶朝王陽明的功績重獲肯定,加上身為心學三代門人的徐階成為內閣首輔,心學的聲勢可說是如日中天。陽明本人於萬曆十二年從祀孔廟,更是從官方立場肯定他在儒家學問上的貢獻。陽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弟子中不乏官場上的成功人物,加上陽明本人的赫赫軍功,其學問更是被當時士人肯定為有用之學,在整個南中國的發展極為迅速。心學的分類上由黃梨洲的《明儒學案》奠下基礎,依照地域和師承劃分,主要可分為浙中(浙江)、江右(江西)、泰州(江蘇),這幾個學派優秀學者輩出,奠定了心學發展的幾個大方向。其中的江右和泰州更被二十世紀的研究者貼上了王門右派和左派之名。

其中他們的詳細主張不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翻翻《學案》。最簡化來說,江右和泰州的分別就是禪宗的漸修和頓悟之分,後者更是以狂禪和三教合一聞名。我這裡想談的是心學的劃分如此合理嗎?不只當代學者可以簡單就指出黃宗羲自己就犯了分類錯誤,如師承上泰州的周汝登歸為浙中更為合理。許多學派人物中就存在不少例外,如泰州的焦竑雖然與狂人李贄往來密切,卻也與研究音律的陳第往來,許多學術筆記更有後來考據學的影子,歸類為泰州是否合理?其他原先邊緣的王學門派的學者影響如何?如北方王門雖然沒有非常重量級的學者,但自有其發展的脈絡,如河南虞城的楊東明便是其中佼佼者,深受泰州的楊啟元影響,也與鄒元標、焦竑等心學重要人物往來密切,為何不將之歸類為泰州學人呢?河南心學也是北方王學極為核心的一枝,延續至明代末年,其傳統發展尚待發掘。


二、朱王合流的'東林'學派?:

「東林學案」是黃梨洲於《明儒學案》一書中唯一以政治團體為單位劃分出的學派,以顧憲成和高攀龍為首,包括其他東林的主要人物。由於黃宗羲自己的東林受難遺孤立場,很難不說他於東林懷有特殊的同情。東林黨人是否足夠組成一學派?作為十七世紀與劉宗周的蕺山學案惟二的新學派,東林黨的兩位主要人物高景逸(攀龍)和顧涇陽(憲成)儘管都走向朱王會通的道路,但兩人的注重方向差異不小,朱王會通反而成為唯一明顯的共通點。剩下的東林諸儒在明代思想研究中受到的關注很低,他們的著作有待進一步整理。我好奇的是,十七世紀初期的明代儒學的確是以朱王會通為主流,即使是明確的心學取向學者,也積極地吸收朱學的元素,以期矯正心學弊端。但從朱王會通到晚明偏向的經世、史學及考據的發展,中間的過程仍需要更細緻的論說過程。


三、其他的非主流儒學


1.反對理學的朱子學:

十六世紀中葉隨著王學對朱學的解構,也引起學者進一步解構所謂的理學這個壟罩明代學術近兩百年的龐然大物。他們試圖跳脫理學體系重新認識先秦儒學,但囿於時代所限,他們的眼鏡仍舊是理學式的,而且基本立場多偏向朱子學。但他們的貢獻在於認知到由理學的眼鏡看到的儒學,與先秦儒學存在許多差異。其中比較明確提出相應主張的是王廷相、高拱和呂坤。王廷相的思想上一篇已經提到,高拱的思想承襲自王浚川(廷相),並針對朱子的'四書集注'條條反駁;儘管高拱批駁朱子,但他更不認同只強調內心休養的心學,由於其仕途上的成功,他較為重視經世致用的面向,並提出有趣的經權說。呂坤在'呻吟語'此名著中時常批駁理學家,對於朱子本人多有批評,強調自得之學,批判學者不能踵襲前說,因為那不是真正的自身學問。他希望成為'我只是我'通過自身在官場、鄉里和家族中的所行、所得、所思和所想建立自身的學問。他有意跳脫當時的朱學框架,反對理、性、氣等理學字眼討論,但其功夫論仍時常使用理學的詞彙,可見他仍在理學的框架內。


我對於這個儒學發展傾向頗感興趣,只是似乎此傾向的學者非常零星,不足以成為一派別。類似的理學反省必須等到清初由顧炎武和黃宗羲等人完成。


2.張居正的漢唐式政治儒學

張居正的著作我尚未開始細讀,江陵的學派歸屬較少有人討論,我看到有篇文章將之歸為漢唐儒學,因為張居正注重的是儒學的政治面向,而較少設計到理學所重視的本體論。但漢唐儒學有無在明代儒學中佔有一席之地呢?宋代理學家對於漢唐學者評價多半不高,明代中葉開始有些儒者注意到漢代儒者的經學成就,如呂柟多次在語錄讚揚漢儒,這點也許值得注意。


3.徐光啟等人的天主教和經世學:

萬曆朝最特殊的一點是天主教的傳入,儘管利瑪竇確實受到兩京士大夫的矚目,但焦點僅是西方的數學、化學和兵器學等技術,天主教對於明末儒學的影響相當薄弱,除了少數成為教徒的官員外,多半儒者並不對天主教有多少認識。即使是天主教徒,最初仍基於對西方科學的興趣而接觸傳教士,天主教與其所受的儒家教育在他們身上融合程度不高,幾乎是兩不相關的情況,教義限於對自身的修養上,在國家事務的公共領域,天主教徒官員仍是儒者的理學思維。

經世思想應是除了朱王會通外,萬曆朝儒學發展的基本論調,原因自然是當時幾次對外戰爭的爆發以及軍事挫敗,加上黨爭嚴重、西方勢力的接觸,促使學者們再次提倡經世之學以拯救國家和改良社會。明代前中葉關於經世理論的著作相當少,邱瓊山(濬)的《大學衍義補》和湛甘泉(若水)的《聖學格物通'》是少數的例外。萬曆朝時期各種的經世著作數量遽增,從整理資料文集的各類經世文編、邊防關隘情況和介紹西方數學及實用科技的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經世致用的風氣之盛,造成不論是在朝在野的學者都在談論'有用之學',不能再如嘉靖朝時僅針對內在修養的路徑和理學詞彙論辯而已了。


四、萬曆前期的北京吏部講學團體:


明代中葉到明末有幾次京師的講會,其中較為名的是嘉靖朝徐階和歐陽德主持的靈濟宮講會,以及天啟朝時由高攀龍、鄒元標與馮從吾主持的首善書院。但我在閱讀文集的過程中,發現萬曆十年至二十年代初,似乎有一個講學群體存在,其中不乏明代儒學史上的知名人物,如顧憲成、呂坤和鄒元標,也有較不知名的地方學者如楊東明、孟化鯉和孟秋等人。他們這群人同時在十六世紀八十年代在北京任官,彼此間接有學術書信往來,其中好幾位曾任職於吏部,而九十年代的幾次吏部京察促成了東林黨人的產生。這個講學團體究竟對於明代學術的發展起到甚麼影響不得而知,畢竟他們的書信中談論到的記錄很少,但我覺得這群人的交流值得留意。


萬曆朝的學術發展非常豐富,我還有許多學者未能談到,像是心學化的關學者馮從吾,來知德的易學和郝敬的經學皆獨立於主流學術而自行發展,加上心學中的異類-李贄。受限自己的學識不足,實在還有許多文集尚待通讀,也許日後我還會再來修改我對這段時期的見解。

avatar-img
8會員
42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淵閣 的其他內容
談到明代的科舉,一般人總會有個印象是八股文箝制思想,無法選拔到真正人才。這個印象有部分是事實,畢竟明代士人屢屢對於科舉的各種缺陷發表批評,尤其是過於漂亮詞藻始終受到詬病。但稍微深入閱讀明人文集,就會發現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明代是宋明理學發展的巔峰時期,大儒輩出,以下列出幾位重要儒者及現代學者的研究給有興趣者參考。
許多人對明史感興趣,但如何開始閱讀卻不太了解,以下分享我個人的閱讀過的幾部書籍,希望能幫助到抱有同樣困惑的朋友。
明代是近現代中國官僚體制蓬勃發展的年代,奠定日後清代三百年的制度基礎,甚至影響到民國初年的部分政府組成。一套官僚組織得以運作的關鍵因素便是文書行政的確立,以下我想簡單介紹明代的兩種公文:題本和奏本,以及簡要概括明代的公文處理流程。 簡單地說題本是地方各機關官員對於公務
正德朝(1506-1521)和嘉靖朝(1521-1566)是明代儒學轉型的關鍵時期,我認為有兩件影響學術走向的重大因素:陽明心學的出現和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皆對佔據思想主流的明代朱子學形成重大的思想震撼,促成了程朱學者的反省、考據學的萌芽和氣學的形成,餘波所及,晚明至清中葉的學術發展都
前言 自從讀明代儒學以來,對於明代儒學發展一直有不少想法,也很想寫篇文章來記錄和作為讀書的筆記,因此構思了這個系列。我寫的這五篇文章涵蓋明代前中後期,大致以陽明心學做為中心分歧點,去簡單介紹當時的儒學發展。 當然僅僅五篇文章不可能涵蓋這三百年的儒學
談到明代的科舉,一般人總會有個印象是八股文箝制思想,無法選拔到真正人才。這個印象有部分是事實,畢竟明代士人屢屢對於科舉的各種缺陷發表批評,尤其是過於漂亮詞藻始終受到詬病。但稍微深入閱讀明人文集,就會發現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明代是宋明理學發展的巔峰時期,大儒輩出,以下列出幾位重要儒者及現代學者的研究給有興趣者參考。
許多人對明史感興趣,但如何開始閱讀卻不太了解,以下分享我個人的閱讀過的幾部書籍,希望能幫助到抱有同樣困惑的朋友。
明代是近現代中國官僚體制蓬勃發展的年代,奠定日後清代三百年的制度基礎,甚至影響到民國初年的部分政府組成。一套官僚組織得以運作的關鍵因素便是文書行政的確立,以下我想簡單介紹明代的兩種公文:題本和奏本,以及簡要概括明代的公文處理流程。 簡單地說題本是地方各機關官員對於公務
正德朝(1506-1521)和嘉靖朝(1521-1566)是明代儒學轉型的關鍵時期,我認為有兩件影響學術走向的重大因素:陽明心學的出現和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皆對佔據思想主流的明代朱子學形成重大的思想震撼,促成了程朱學者的反省、考據學的萌芽和氣學的形成,餘波所及,晚明至清中葉的學術發展都
前言 自從讀明代儒學以來,對於明代儒學發展一直有不少想法,也很想寫篇文章來記錄和作為讀書的筆記,因此構思了這個系列。我寫的這五篇文章涵蓋明代前中後期,大致以陽明心學做為中心分歧點,去簡單介紹當時的儒學發展。 當然僅僅五篇文章不可能涵蓋這三百年的儒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曾出現過若干個被歷史評價為盛世的時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開元盛世』。但都好景都不長。『文景之治』始於西元前180年漢文帝登基,終於西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僅不到40年。西漢共持續210年,『文景之治』約占西漢五分之一的時長。 『開元盛世』則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在變動的時局,心不亂才是正解。所以,我開始看了大明風華,這是繼大明王朝1566,又一部好劇... 校長遴選的大戰略,九年前的經驗,在歷史的巨輪輾壓下,已經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養分。有了這份老天爺得天獨厚的大禮,自己不怕任何的結果... 反觀他人,心有顧忌,便如燈下黑,有心人士,便有可乘之機...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我們今天看到的五經,和當年先秦百家搞出來的那些原著,極有可能都不一樣了。 以《尚書》舉例吧。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之一,它本身叫做《書》,是夏、商、周三代政府公文的匯集,相當於上古朝代的國家檔案,其中最年輕的周代部分也要比同樣是古書的《春秋》、《論語》的時代更早幾百年。 本來時間一久,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看了明朝與清朝的簡史史料後,覺得這兩個以儒家思想統治的王朝,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偏頗和盲點,與前代唐朝與宋朝的巔峰文明,有很大的落差。 @清朝文化固守儒家的形式與禮法,但是大量文字獄箝制思想,使得清朝文人的思考僵化,應變能力薄弱,康雍乾的大興文字獄,幾乎把清朝文人搞笨搞宅了;清朝末年工業文明及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中國二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曾出現過若干個被歷史評價為盛世的時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開元盛世』。但都好景都不長。『文景之治』始於西元前180年漢文帝登基,終於西元前141年漢景帝去世,僅不到40年。西漢共持續210年,『文景之治』約占西漢五分之一的時長。 『開元盛世』則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西漢開張,華陽國贊助了劉邦,並且保持著奧妙的平衡關係。 但不論巴志還是漢中志,都出現了一段極大的空白,然後……大家都變成了為漢朝盡忠的好寶寶了。 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在於武力的征服。 而是「教育」。
Thumbnail
在變動的時局,心不亂才是正解。所以,我開始看了大明風華,這是繼大明王朝1566,又一部好劇... 校長遴選的大戰略,九年前的經驗,在歷史的巨輪輾壓下,已經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養分。有了這份老天爺得天獨厚的大禮,自己不怕任何的結果... 反觀他人,心有顧忌,便如燈下黑,有心人士,便有可乘之機...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我們今天看到的五經,和當年先秦百家搞出來的那些原著,極有可能都不一樣了。 以《尚書》舉例吧。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之一,它本身叫做《書》,是夏、商、周三代政府公文的匯集,相當於上古朝代的國家檔案,其中最年輕的周代部分也要比同樣是古書的《春秋》、《論語》的時代更早幾百年。 本來時間一久,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