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人文集的基本知識:明代的策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談到明代的科舉,一般人總會有個印象是八股文箝制思想,無法選拔到真正人才。這個印象有部分是事實,畢竟明代士人屢屢對於科舉的各種缺陷發表批評,尤其是過於漂亮詞藻始終受到詬病。但稍微深入閱讀明人文集,就會發現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儘管文集中留下的策問多為作者考驗生員或門人的題目,而非正式的科舉題目或應試答案,然而他們提問題的深度仍足以令現代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據《明史》所言,明代的科舉無論鄉試或會試皆為三場:「初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二場試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一道。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殿試也是考策問。可以看出策問佔的比例也挺高。明人文集中保存的策問為作者本人應試答案不多,多是作者為狀元在殿試中寫下的文字,我所見過的狀元:羅倫、呂柟和焦竑三人的殿試策皆有保留在文集中。其他的策問內容則為作者任提學時或講學時出來考學生的題目,這些由於並非正式的考試題目,不用嚴格遵守官定的學術立場,題目較為多元。比較特別的是高拱有留下一部著作《程士集》是他為鄉試和會試做的範文。


策問的內容極廣,經史時務的內容相當廣泛,相當考驗考生的知識融會貫通程度和見解。有以下幾種分類:


一、性理學和經學:


策問雖然並不直接以經書的其中一段內容命題,但仍然會以申論的方式考驗學者對於整體理學義理的把握,如呂柟在河東書院講學時的題目:


  問:《大學》一也,何以有古本、程本、重定本之說?將補之者,果有所遺乎?《論語》一也,何以有齊論、魯論、古論之異?將《家語》者又何所謂乎?孟子純矣,何以雖大儒論道且或疑之?將或者《常語》、《折衷》者亦然乎?《中庸》精矣,何以雖名賢論學且或後之,將謂性非所先者亦是乎?諸生久為《四書》,請辯之,以觀入德之學。"


  這個問題就包含四書的版本學、四書進學先後次序,加上不同學派間取捨造成的差異,都可以藉由答題中表現一覽無疑,皆為明代理學相當根本性的爭執點所在,大學古本問題體現了當時陽明的尖銳質疑。呂柟儘管對此問題皆有主張,然而其問題設計卻是激發學生思考這些重大爭論,而非強硬加入自己的立場於題幹中。


二、時務:


  張居正主持的隆慶五年(辛未,1571年)的會試中第二篇的題目如下:


問:王者與民信守者法耳。古今宜有一定之法。而孟軻、荀卿皆大儒也,一謂法先王,一謂法後王,何相左歟?我國家之法,鴻纤具備,於古鮮儷矣。然亦有在前代則為敝法,在熙朝則為善制者,豈行之固有道歟?雖然,至於今且敝矣,宜有更張否歟?或者謂「患不綜核耳。」古今論綜核者,莫如漢宣帝。然當其時,亦五日一視事矣,偽增籍者受賞矣。若此者可謂行法歟?「宣優於文」,豈為通論?而或者亟其嘆服;亦宣美元,似知大體,而或者深刺其非。孰為當歟?夫欲綜核則情偽有不可窮,更張則善制有不必變,誠不知所宜從也。願熟計其便,著於篇。


  問題正好切於當時的執政團隊需要,當時高拱已準備重回政壇,張居正早已上《陳六事疏》表達自己對於國家制度整頓的看法,他為這篇文章寫的範文也明確宣示主張。這篇題目更能用於理解新科進士對於此「國是」看法如何,並加入了孟、荀之爭和漢宣帝的史事,來加深考題對於經史上活潑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三、史事評論:


史事多與時務結合,以古論今,但有些題目對於史事的描述頗長,若不對其歷史背景有相當程度的掌握,難以進行切合題旨的論述。焦竑的文集裡有幾篇策問的題目,可能是其任順天鄉試主考時或講學時所留,其中一篇為:


"問:滇南自漢土流竝設,酋長安其地,郡縣治其人,其來尚矣。天寶以後,首長不法,僭亂遞作。至我明威德丕冒,黔、甯、潁國先後底定之,其遺事,父老多能侈談者。諸士亦可舉其槩歟?近歲緬酋煽亂,三宣不靖,直滇一隅耳。而當事者業脊脊苦多事,則彼經營之虎臣獨何人歟?麓川、潞江之敗端,其失安在;思化、蠻莫之革面,其跡可尋,此固滇事得失之林也,亦可較而言之歟?古有絕水道,縱反間,而斬翁指定西夷者;有求武士,重購賞,大破封離,而三十六種皆降者;有用其豪傑,而財富足給軍國者;有說以大義,而謝絕吐蕃歸附益堅者,此其策亦可用於今否歟?諸士生長於斯,必有熟於國故,可佐一籌者,其究言之無隱。"


焦竑由於自身熟於歷朝典故,於史學考據頗為盡心,此問題需要的歷史知識極多,也需要對於當今的邊境情況有極深的掌握,才能回答妥當。


看了不少篇策問,雖然並非全部皆為正式的科舉題目,但題目的深度不輸今日,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繼續鑽研的面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茂苑長春-avatar-img
2024/09/23
最近開始接觸明人文集,您的部落格對入門者簡直如獲至寶!尤其感謝您對明代官職代稱的整理,自己研究時彷彿盲人摸象,看到您的整理彷彿黑夜中看到曙光。有些問題冒昧的想請教您,對於明人文集中書信對象的確認,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呢?最近在閱讀萬曆首輔申時行的文集,其中書信部分大多只紀錄通信者的號,但又因官職較低或名聲不顯,無法直接自傳記檔案中查到資料,不曉得您願不願意分享相關的方法,非常感謝!台灣對明人文集感興趣的人貌似鳳毛麟角,非常謝謝您分享的這些資料。
中玄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5
瑤泉 真的很高興能遇到同好,歡迎交流。關於您提到的問題,我自己也常遇到,我大概有三種解決方法: 1.利用中研院的人名權威資料庫,可以直接利用籍貫、字號、諡號等方式查找人物,也能看到該人物的仕途和著述 https://newarchive.ihp.sinica.edu.tw/sncaccgi/sncacFtp?@@0.4511193478174491 2.利用明實錄查找同時任官人物來推估。 3.當然以上僅限於中上層官員或著名人物,以上方式如不適用,還是只能陸續翻閱作者交遊的其他存世文集中的書信或墓誌銘來查找。 剛開始踏入一個時段非常困難,因為各有不同的時代背景、大事和名人,只能多讀史料,自然就會對某些人物的字號熟悉,一起加油!我自身讀的時段主要也從萬曆朝到崇禎朝為主,許多人物都算熟悉,有問題都可詢問。
中玄子-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8
哈哈,好的創作者太少了,這位真的很用心的搜集資料,如有餘力,也可讀讀呂坤和顧憲成等人的文集,都已有整理出版了,特別是呂坤是我最推崇的明代人物。
avatar-img
文淵閣
8會員
47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文淵閣的其他內容
2024/04/21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2024/04/21
這篇文章涵蓋的部分是明代隆慶朝和萬曆朝五十餘年之儒學發展,尤其是後者作為明代最長的統治期,這段半個世紀的歲月不只政治、經濟和國際局勢的發展相當劇烈,延續十五世紀前半的朱王兩派平分天下,這段時期經歷了陽明心學的鼎盛時期,逐漸沒落,朱王合流的趨勢形成等轉變。 一、陽明學的鼎盛時期:
2023/10/29
明代是宋明理學發展的巔峰時期,大儒輩出,以下列出幾位重要儒者及現代學者的研究給有興趣者參考。
2023/10/29
明代是宋明理學發展的巔峰時期,大儒輩出,以下列出幾位重要儒者及現代學者的研究給有興趣者參考。
2023/10/28
許多人對明史感興趣,但如何開始閱讀卻不太了解,以下分享我個人的閱讀過的幾部書籍,希望能幫助到抱有同樣困惑的朋友。
2023/10/28
許多人對明史感興趣,但如何開始閱讀卻不太了解,以下分享我個人的閱讀過的幾部書籍,希望能幫助到抱有同樣困惑的朋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古代科舉的科目,在常態的進士、明經等科目之外,還有一種不定期的「制舉」。
Thumbnail
古代科舉的科目,在常態的進士、明經等科目之外,還有一種不定期的「制舉」。
Thumbnail
中國思想史考題分析(明清)
Thumbnail
中國思想史考題分析(明清)
Thumbnail
#考試結果落差最大的狀元及明代科舉制度介紹 #考了九次進士都落榜第十次竟然直接成了第一名狀元。 明末官員「文震孟」(1574年-1636年),字文起,乃明代知名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文震孟二十歲即鄉試中舉,成了舉人,獲得了考進士的資格,此後一共考了十次。
Thumbnail
#考試結果落差最大的狀元及明代科舉制度介紹 #考了九次進士都落榜第十次竟然直接成了第一名狀元。 明末官員「文震孟」(1574年-1636年),字文起,乃明代知名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文震孟二十歲即鄉試中舉,成了舉人,獲得了考進士的資格,此後一共考了十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