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人文集的基本知識:明代的策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談到明代的科舉,一般人總會有個印象是八股文箝制思想,無法選拔到真正人才。這個印象有部分是事實,畢竟明代士人屢屢對於科舉的各種缺陷發表批評,尤其是過於漂亮詞藻始終受到詬病。但稍微深入閱讀明人文集,就會發現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儘管文集中留下的策問多為作者考驗生員或門人的題目,而非正式的科舉題目或應試答案,然而他們提問題的深度仍足以令現代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據《明史》所言,明代的科舉無論鄉試或會試皆為三場:「初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二場試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一道。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殿試也是考策問。可以看出策問佔的比例也挺高。明人文集中保存的策問為作者本人應試答案不多,多是作者為狀元在殿試中寫下的文字,我所見過的狀元:羅倫、呂柟和焦竑三人的殿試策皆有保留在文集中。其他的策問內容則為作者任提學時或講學時出來考學生的題目,這些由於並非正式的考試題目,不用嚴格遵守官定的學術立場,題目較為多元。比較特別的是高拱有留下一部著作《程士集》是他為鄉試和會試做的範文。


策問的內容極廣,經史時務的內容相當廣泛,相當考驗考生的知識融會貫通程度和見解。有以下幾種分類:


一、性理學和經學:


策問雖然並不直接以經書的其中一段內容命題,但仍然會以申論的方式考驗學者對於整體理學義理的把握,如呂柟在河東書院講學時的題目:


  問:《大學》一也,何以有古本、程本、重定本之說?將補之者,果有所遺乎?《論語》一也,何以有齊論、魯論、古論之異?將《家語》者又何所謂乎?孟子純矣,何以雖大儒論道且或疑之?將或者《常語》、《折衷》者亦然乎?《中庸》精矣,何以雖名賢論學且或後之,將謂性非所先者亦是乎?諸生久為《四書》,請辯之,以觀入德之學。"


  這個問題就包含四書的版本學、四書進學先後次序,加上不同學派間取捨造成的差異,都可以藉由答題中表現一覽無疑,皆為明代理學相當根本性的爭執點所在,大學古本問題體現了當時陽明的尖銳質疑。呂柟儘管對此問題皆有主張,然而其問題設計卻是激發學生思考這些重大爭論,而非強硬加入自己的立場於題幹中。


二、時務:


  張居正主持的隆慶五年(辛未,1571年)的會試中第二篇的題目如下:


問:王者與民信守者法耳。古今宜有一定之法。而孟軻、荀卿皆大儒也,一謂法先王,一謂法後王,何相左歟?我國家之法,鴻纤具備,於古鮮儷矣。然亦有在前代則為敝法,在熙朝則為善制者,豈行之固有道歟?雖然,至於今且敝矣,宜有更張否歟?或者謂「患不綜核耳。」古今論綜核者,莫如漢宣帝。然當其時,亦五日一視事矣,偽增籍者受賞矣。若此者可謂行法歟?「宣優於文」,豈為通論?而或者亟其嘆服;亦宣美元,似知大體,而或者深刺其非。孰為當歟?夫欲綜核則情偽有不可窮,更張則善制有不必變,誠不知所宜從也。願熟計其便,著於篇。


  問題正好切於當時的執政團隊需要,當時高拱已準備重回政壇,張居正早已上《陳六事疏》表達自己對於國家制度整頓的看法,他為這篇文章寫的範文也明確宣示主張。這篇題目更能用於理解新科進士對於此「國是」看法如何,並加入了孟、荀之爭和漢宣帝的史事,來加深考題對於經史上活潑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三、史事評論:


史事多與時務結合,以古論今,但有些題目對於史事的描述頗長,若不對其歷史背景有相當程度的掌握,難以進行切合題旨的論述。焦竑的文集裡有幾篇策問的題目,可能是其任順天鄉試主考時或講學時所留,其中一篇為:


"問:滇南自漢土流竝設,酋長安其地,郡縣治其人,其來尚矣。天寶以後,首長不法,僭亂遞作。至我明威德丕冒,黔、甯、潁國先後底定之,其遺事,父老多能侈談者。諸士亦可舉其槩歟?近歲緬酋煽亂,三宣不靖,直滇一隅耳。而當事者業脊脊苦多事,則彼經營之虎臣獨何人歟?麓川、潞江之敗端,其失安在;思化、蠻莫之革面,其跡可尋,此固滇事得失之林也,亦可較而言之歟?古有絕水道,縱反間,而斬翁指定西夷者;有求武士,重購賞,大破封離,而三十六種皆降者;有用其豪傑,而財富足給軍國者;有說以大義,而謝絕吐蕃歸附益堅者,此其策亦可用於今否歟?諸士生長於斯,必有熟於國故,可佐一籌者,其究言之無隱。"


焦竑由於自身熟於歷朝典故,於史學考據頗為盡心,此問題需要的歷史知識極多,也需要對於當今的邊境情況有極深的掌握,才能回答妥當。


看了不少篇策問,雖然並非全部皆為正式的科舉題目,但題目的深度不輸今日,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繼續鑽研的面向。

avatar-img
8會員
42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淵閣 的其他內容
明代是宋明理學發展的巔峰時期,大儒輩出,以下列出幾位重要儒者及現代學者的研究給有興趣者參考。
許多人對明史感興趣,但如何開始閱讀卻不太了解,以下分享我個人的閱讀過的幾部書籍,希望能幫助到抱有同樣困惑的朋友。
明代是近現代中國官僚體制蓬勃發展的年代,奠定日後清代三百年的制度基礎,甚至影響到民國初年的部分政府組成。一套官僚組織得以運作的關鍵因素便是文書行政的確立,以下我想簡單介紹明代的兩種公文:題本和奏本,以及簡要概括明代的公文處理流程。 簡單地說題本是地方各機關官員對於公務
正德朝(1506-1521)和嘉靖朝(1521-1566)是明代儒學轉型的關鍵時期,我認為有兩件影響學術走向的重大因素:陽明心學的出現和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皆對佔據思想主流的明代朱子學形成重大的思想震撼,促成了程朱學者的反省、考據學的萌芽和氣學的形成,餘波所及,晚明至清中葉的學術發展都
前言 自從讀明代儒學以來,對於明代儒學發展一直有不少想法,也很想寫篇文章來記錄和作為讀書的筆記,因此構思了這個系列。我寫的這五篇文章涵蓋明代前中後期,大致以陽明心學做為中心分歧點,去簡單介紹當時的儒學發展。 當然僅僅五篇文章不可能涵蓋這三百年的儒學
這次我想簡單談談明人文集的編輯方式以及各種文類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 一、體例:明人文集我也收集了近百種,雖然真正看完的不到三分之一,但就我的了解,文集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1.依文類分卷編排: 如王陽明的「王文成公全書」就是精典例子,全書依照語錄、書信、奏疏、雜
明代是宋明理學發展的巔峰時期,大儒輩出,以下列出幾位重要儒者及現代學者的研究給有興趣者參考。
許多人對明史感興趣,但如何開始閱讀卻不太了解,以下分享我個人的閱讀過的幾部書籍,希望能幫助到抱有同樣困惑的朋友。
明代是近現代中國官僚體制蓬勃發展的年代,奠定日後清代三百年的制度基礎,甚至影響到民國初年的部分政府組成。一套官僚組織得以運作的關鍵因素便是文書行政的確立,以下我想簡單介紹明代的兩種公文:題本和奏本,以及簡要概括明代的公文處理流程。 簡單地說題本是地方各機關官員對於公務
正德朝(1506-1521)和嘉靖朝(1521-1566)是明代儒學轉型的關鍵時期,我認為有兩件影響學術走向的重大因素:陽明心學的出現和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皆對佔據思想主流的明代朱子學形成重大的思想震撼,促成了程朱學者的反省、考據學的萌芽和氣學的形成,餘波所及,晚明至清中葉的學術發展都
前言 自從讀明代儒學以來,對於明代儒學發展一直有不少想法,也很想寫篇文章來記錄和作為讀書的筆記,因此構思了這個系列。我寫的這五篇文章涵蓋明代前中後期,大致以陽明心學做為中心分歧點,去簡單介紹當時的儒學發展。 當然僅僅五篇文章不可能涵蓋這三百年的儒學
這次我想簡單談談明人文集的編輯方式以及各種文類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 一、體例:明人文集我也收集了近百種,雖然真正看完的不到三分之一,但就我的了解,文集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1.依文類分卷編排: 如王陽明的「王文成公全書」就是精典例子,全書依照語錄、書信、奏疏、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正展出於鹿港十宜樓的掌中戲傳統木作戲台,是由人間國寶李秉圭老師帶領藝生完成的傳習作品。「鹿溪文史工作室」安排了一系列現場使用此戲台演出的傳統掌中戲活動。 我在上週六觀賞了由「彰藝園掌中劇團」出演的《鄭和下西洋》之〈撒髮國〉戲齣,驚嘆裡面有眾多與道門修練相關的符碼,正好來一篇久違的觀後心得。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宮崎市定《科舉史》舉羅大經《鶴林玉露》一則軼事來說明「科舉考試很難通過,因此常常有老年考生參加」。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我去中央大學考研究所筆試和面試,以下是面試問答⋯⋯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正展出於鹿港十宜樓的掌中戲傳統木作戲台,是由人間國寶李秉圭老師帶領藝生完成的傳習作品。「鹿溪文史工作室」安排了一系列現場使用此戲台演出的傳統掌中戲活動。 我在上週六觀賞了由「彰藝園掌中劇團」出演的《鄭和下西洋》之〈撒髮國〉戲齣,驚嘆裡面有眾多與道門修練相關的符碼,正好來一篇久違的觀後心得。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宮崎市定《科舉史》舉羅大經《鶴林玉露》一則軼事來說明「科舉考試很難通過,因此常常有老年考生參加」。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史,負責文書的史官。引伸為喪失活力,文縐縐的迂腐之輩。彬彬,物相雜之狀。  孔子的意思,質實多於文采,疏于禮樂,就像未進化的野人。而文采多於質實,就像史官一樣循規蹈矩和文縐縐的了。只有質實和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我去中央大學考研究所筆試和面試,以下是面試問答⋯⋯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