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互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又看到社團在吵互相的議題,大概是加了幾個已婚或者具有伴侶性質的群組,有時候會觀察每個家庭的模樣。但有的時候,我發現人吵來吵去,也就是那幾種理由。

有的時候,我覺得講出要互相的人,其實滿坦白的,坦白的是我會計較,記得早些年,我其實有點排斥講出互相的人的口吻,因為我認為付出與收穫其實本身建立於共同的認知下,不是說你要付出,我就要接受,然後再跟我說要互相。

但最近我剛好在整理我的IG版面,順帶又整理了一下我的追蹤人數,其實我平常不會去檢視別人追蹤我的狀態,一來是其實我不太會主動加人,甚至也不會主動搜尋去尋找相關的資訊,多數在我自己的小世界裡,一般來說我追蹤其他人都是推到我的眼前,我會按讚,但真的追蹤我的人,我都是因為對方來我這裡按很多個讚,我覺得對方的介面也還可以(可能主題或者內容是我不排斥或有興趣,而且有一定貼文數),或者對方直接追蹤我,我覺得對方的介面也還可以。

但我說的這種還可以是建立在,如果是對方先追蹤我的還可以。如果是我平常可能逛到可能不會主動追蹤我的創作者,所以其實我很清楚有那些創作者是因為順便或者互相,所以互相追蹤的。

但我今天突然看見我的追蹤者裡,有的可能起初想經營,後自己都典藏或刪掉了,刪除掉所有他追蹤的人,或者可能當初想經營,所以大量追蹤別人,然後後期把別人刪掉的。尤其是那種我覺得根本不是什麼認真美化過的介面,這種我百分之百一定是被動追蹤他的,於是我今天就稍微刪了幾個。

然後,我學到一個事情,我必須坦白我自己也是一個計較的人。我真的受不了這種做得很爛的IG來騙追蹤。只是我覺得那種會說出來要互相的人其實反而比較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裡。就是開宗明義地講出自己的需求。

但我覺得最近在刪除一些人員時,也可以給大家一些判斷的方式。

一般來說,經營任何一個自媒體的平台,都會需要穩定持續的更新,不管是部落格、Youtube、IG,若是IG貼文數少於5篇的人,都是很有可能停產的,或許只是個入門的新手,也或許是一個久久就停耕的創作者,新手容易放棄,停耕很容易棄耕,這些也都不是問題,但若是貼文數少於5篇,又偏偏有大量的追蹤人數(大於400我覺得就算多了,又以大於1000的我覺得更有問題),不是追蹤創作者的,而是這個創作者去追蹤別人的,可以預期他比較不是淺水型的創作者,因為淺水型的創作者大部分是不公開的帳號,若是公開的創作者,那他可能是玩票性質的,可能看別人經營他自己也想來分一杯羹的那種,可能要再觀望他一段時間,才會知道他現在的心理狀態。這時候可以選擇要加或不要加,就要看他的介面呈現的是,隨便上傳的一張圖片或者真的有去設計過的介面,有設計過的人多少還付出心力想堅持,沒有設計過的,我目前看來更容易只是玩票性質或者覺得這就是個簡單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放上來像投水飄試水溫這樣。

然後呢,這種創作者大概追蹤別人到一定數量,又發現自己的追蹤人數沒有穩定上漲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或者可能開始覺得追蹤這些人對他沒有價值之類),就會開始大量的刪除原本自己加的人,簡單來講,他當時在追蹤你的時候,也沒有認真看你的內容,所以刪除你的時候也刪的很容易。

上述這種還是活人,還有一種是機器人帳號,我覺得被這種追蹤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所以我覺得不追蹤也無所謂。

以上,這可能是我的偏見。

avatar-img
67會員
382內容數
小小樹洞,我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ounge 的其他內容
一早醒來,夢到了我的某個朋友,這個朋友是一個喜歡什麼,都會很熱衷的人,例如她曾經追星,喜歡一個團體,同張CD可能會買個五六張的人,因為台版、日版以及不同贈品的關係,她會收集個一輪。最近她迷上羽球,所以整個IG限時動態都是羽球。
那天發現有157人使用我的推薦碼,再加上我自己的心得與每日按讚,2022/7/8開始至今,將近1年的時間,我已免費使用了12165點數,相當於12165元。若真的每部都有進電影院看的話,會看上29部電影。
我一直在跟靈魂溝通師確認的是,那個到底是?
今天一早碰巧在網路上看見了一則新聞:【生者的艱難3】為了真相 我們和加害者擁抱,故事中,兒子自殺前僅傳了晚上不回家吃飯,沒有任何跡象,然而,在遺書中才透露出霸凌者以及兒子的苦楚。
親近的親戚近來檢查得知疑似是癌症,還在正一步釐清。她在檢查的台子上嚇撒了,腳軟了,第一句問的是:「會不會死?」
人要設身處地真的很難。
一早醒來,夢到了我的某個朋友,這個朋友是一個喜歡什麼,都會很熱衷的人,例如她曾經追星,喜歡一個團體,同張CD可能會買個五六張的人,因為台版、日版以及不同贈品的關係,她會收集個一輪。最近她迷上羽球,所以整個IG限時動態都是羽球。
那天發現有157人使用我的推薦碼,再加上我自己的心得與每日按讚,2022/7/8開始至今,將近1年的時間,我已免費使用了12165點數,相當於12165元。若真的每部都有進電影院看的話,會看上29部電影。
我一直在跟靈魂溝通師確認的是,那個到底是?
今天一早碰巧在網路上看見了一則新聞:【生者的艱難3】為了真相 我們和加害者擁抱,故事中,兒子自殺前僅傳了晚上不回家吃飯,沒有任何跡象,然而,在遺書中才透露出霸凌者以及兒子的苦楚。
親近的親戚近來檢查得知疑似是癌症,還在正一步釐清。她在檢查的台子上嚇撒了,腳軟了,第一句問的是:「會不會死?」
人要設身處地真的很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Thumbnail
在社群平台的追蹤、不追蹤,是關鍵於是否在平台上,有相對的影響力與被影響力,因此了解追蹤與被追蹤的關係,是很有意思且重要的。 在Threads我做了一項投票,命題〔為何不追蹤我的原因〕。 選項為1.不想 2.不知道3.沒看到4.其他。 投票結果:3.沒看到約占91%;2.不知道約占9%,因此追蹤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發現追蹤者減少一位,目前是50位,不過沙龍是51位會員(納悶😳) 大家都會回追自己的追蹤者們嗎?基於互助互利禮尚往來,我是會回追,就算對方退追我,我也不會退追對方🥰 我會默默等對方回心轉意回來追我的(默默招手🥹) 依我這樣的風格和步調性,應該是不會吸引太多格友追蹤,所以我很
Thumbnail
對於自己身邊充滿這麼多的善意與真誠,除了充滿感激,同時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當中,有好多人都讓我覺得,是那種很值得一直維持良好關係甚至應該多投入更多時間與之互動的才是,否則好可惜。不管他們是前同事啊、外部合作夥伴,或者單純是朋友的朋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Thumbnail
在社群平台的追蹤、不追蹤,是關鍵於是否在平台上,有相對的影響力與被影響力,因此了解追蹤與被追蹤的關係,是很有意思且重要的。 在Threads我做了一項投票,命題〔為何不追蹤我的原因〕。 選項為1.不想 2.不知道3.沒看到4.其他。 投票結果:3.沒看到約占91%;2.不知道約占9%,因此追蹤
Thumbnail
許多人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是我們的摯友、親人或重要伴侶,而有些人是過客。本文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為什麼不需要討好那些與我們無交集的人。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發現追蹤者減少一位,目前是50位,不過沙龍是51位會員(納悶😳) 大家都會回追自己的追蹤者們嗎?基於互助互利禮尚往來,我是會回追,就算對方退追我,我也不會退追對方🥰 我會默默等對方回心轉意回來追我的(默默招手🥹) 依我這樣的風格和步調性,應該是不會吸引太多格友追蹤,所以我很
Thumbnail
對於自己身邊充滿這麼多的善意與真誠,除了充滿感激,同時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當中,有好多人都讓我覺得,是那種很值得一直維持良好關係甚至應該多投入更多時間與之互動的才是,否則好可惜。不管他們是前同事啊、外部合作夥伴,或者單純是朋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