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各校校本課程普遍難於推動的問題,或許「美學方案」是另一種解方。
課程對師生來說,應該是一趟完美體驗與感受的旅程,如同杜威「藝術即經驗」所言:師生在真實的情境脈絡中,透過教與學的互動,展開一個自我完足、圓滿實現的旅程,最終獲得新奇、獨特的新經驗。
所以,課程發展應該是屬於美學領域的議題。
但我們都已習於科學分析的工學模式:在設計階段,透過目標分析、設定指標、繪出圖像、訂定主軸;評鑑階段則根據指標發展工具與方法,蒐集證據資料以驗證成效。
然而,一趟旅程是否帶給我們美妙的體驗與感受,通常不是檢核表可以檢視和解讀,因此幾年下來,大家都很累,效果也不好。
所以針對今後的課程發展,或許大家可以嘗試「力與美」的結合,把課程從「作業」的層次,拉高到「作品」。
於是,在設計階段,除了學習重點枝枝節節的對應,我們更重視是否有給學生自我探索與實現的奇妙經驗;評鑑階段,甚至以「藝術鑑賞」的邏輯來談出一部課程的創作歷程與生命力。
如此,對學生與教師都分別有激勵的力量。
最後,美感與設計是分不開的,再好的課程內容,如果平鋪直敘、按照大人的知識邏輯,沒有依據使用者經驗(UX),貼近學生的學習習慣來設計,也是無法共創一部完美的作品,教室終究不會成為演奏動人作品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