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含運的鏡頭究竟能夠有什麼樣的畫質表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文提到,有幸以$937含運收編了一支尼康手動望遠變焦鏡頭: Zoom NIKKOR 80~200mm 1:4.5…這個價格可能連高檔一點的保護鏡都買不到,我也非常好奇,上世紀的手動老鏡拍打在現代全片幅數位單眼上會激出什麼樣的浪花?

之前文章提過,在攝影路上,我一直和尼康系統有著不解之緣。我曾想,如果有一支手機和尼康聯名,用Nikkor鏡片、鍍膜或什麼尼康色彩之類的,我可能也會毫不猶豫的衝一支…離題了,尼康原廠的長焦鏡頭我很少用,印象中只有一次為了拍攝校園裡一顆大樹上的海州骨碎補(註一),向助教借了一支Nikon 300mm F4安裝在我的FM2上拍攝,這支具體的規格我已經不記得了,只知道它真的好長好大,當然一支穩定的腳架是不可或缺的。當時是為了完成期末作業-校園植物地圖,因此對學校裡一些特殊植物做了一系列的拍攝,想想這已經是快30年前的事了…

這支NIKKOR 80~200mm的外型體積和大哥當時連同FM2一起借我,也一起被偷的Vivitar Series-1 70-210mm F2.8-4.0倒是比較相近。不同的是FM2沒有機身防手震也沒有高ISO可用,拍攝失敗率太高,以致於很長一段時間在我心中一直有”長焦陰影“。

某個週末帶著NIKKOR 80~200mm在家附近公園閒逛,剛開始拍的時候沒有在“非CPU鏡頭資料”裡把焦段和光圈設好,80mm廣角端還OK,拉到望遠端時整個畫面晃到難以構圖和對焦,同時也只能以高ISO換取安全快門,以求得畫面穩定,得多拍幾張才有準焦的照片。

200mm ISO640 1/250s 光圈不是全開就是在前往全開的路上

200mm ISO640 1/250s 光圈不是全開就是在前往全開的路上

針對上圖蒼蠅部位局部放大,只要準焦、不晃動,解析力還是很不錯的。真應了最近流行的那句話”蒼蠅腿也是肉啊!“。

針對上圖蒼蠅部位局部放大,只要準焦、不晃動,解析力還是很不錯的。真應了最近流行的那句話”蒼蠅腿也是肉啊!“。

正當我陷於揮之不去的長焦陰影時,突然想起大馬老師(註二)在介紹Nikon Z6時提到它的防抖比索尼好上許多,那為什麼…原來我沒設定”非CPU鏡頭資料”啊!設定好後整個觀景窗就就像開了外掛一樣,拉到200mm畫面依然穩如老狗,這對於放大200%手動對焦來說,有非常非常非常(我說了三次哈!|)大的幫助,成功率大增。

200mm ISO 250 1/200s 光圈不是全開就是在前往全開的路上

200mm ISO 250 1/200s 光圈不是全開就是在前往全開的路上

看倌可以放大原圖看看,中間那朵日日春花蕊中有一隻小螞蟻,以一支不到1000元的老鏡來說,畫質還是很可以的(註三),如果不是用來幹正事,只是休閒娛樂、隨手拍拍,可以省下6-7萬買類似焦段Z鏡的錢,拿來旅遊、品嚐美食,豈不美哉!


註一:海州骨碎補是一種蕨類植物,常生長在高大的樹上,因其匍匐莖長有毛,看起來很像兔腳,又名兔腳蕨。可入藥,效用為補腎、袪風除濕、活血止痛、跌打損傷。

註二:大馬老師即居住在澳洲墨爾本的攝影網紅、Youtuber:大馬貓本。

註三:本篇照片(含局部放大)皆未調整過明亮度、色彩及銳利化。


avatar-img
17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食指微動 的其他內容
拍賣網站的一元起標真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它讓你覺得有機會以極低的價格入手心儀的東西,然而結標前與拍友們一番廝殺後,價格也不見得那麼吸引人了,即便挺到最後成功拿下,商品的功能及品質是否符合期待都是個問題,不過這正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樂此不疲! 以前我很少關注長焦老鏡,超過135mm以上對我來說實
在我接觸過的眾多(註一)相機品牌中,尼康在我攝影之路上佔的份額應該是最大的。大學時期除了新聞攝影之外,傳播學院所開立的攝影學分幾乎都被我修遍了,當時使用的相機是攝影學子們幾乎人手一台的Nikon FM2,最先搭配的鏡頭則是Vivitar Series-1 70-210mm F2.8-4.0,這個組合
玩老鏡有一個最現實的誘因-便宜,美其名曰窮玩。然而一分錢一分貨,這些上世紀的"光學遺產"或多或少都有些瑕玼,輕者入塵、氣泡、擦拭痕跡,重者發黴、脫膜、霧化。千萬別相信賣家說什麼對畫質沒有影響,肯定是有影響的啦!特別是霧化,看到賣家描述有這兩個字千萬就別碰了。 不過,我偏偏就是對那些超低價格的老、殘、
高中時國文老師是個四川人,他的四川腔常常讓同學們分不清楚2和6,叫26號起身唸課文,22號和26號常會一起站起來,面面相覷。不過我還記得他曾教過,“濫觴”者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用來比喻事物的發端、起源。說起個人玩味老鏡的起源,是從這支ASAHI PENTAX Auto-Takumar
今天的主角,NIKKOR 50mm AI-s 1:1.8餅乾鏡(序號2開頭,聽說是日本國內限定版),最近對焦距離45cm,很新,Y拍上兩張小朋友多一點拿下。這樣的價格貴或便宜其實很主觀,總之,CP值相當高。唸大學時也買過一模一樣的一顆,至於序號是不是2開頭、最近對焦幾公分我已經忘了,因為它連同我當時
  2019/11/28用10張小朋友向網友買下Sigma DP3M-繼Sigma SD9丶 DP1丶DP1M後我所擁有的第四台FOVEON X3相機。眾所皆知,FOVEON X3感光元件相機除了畫質之外一無是處,相繼出掉DP1丶DP1M後,為什麼我又買了DP3M呢?
拍賣網站的一元起標真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它讓你覺得有機會以極低的價格入手心儀的東西,然而結標前與拍友們一番廝殺後,價格也不見得那麼吸引人了,即便挺到最後成功拿下,商品的功能及品質是否符合期待都是個問題,不過這正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樂此不疲! 以前我很少關注長焦老鏡,超過135mm以上對我來說實
在我接觸過的眾多(註一)相機品牌中,尼康在我攝影之路上佔的份額應該是最大的。大學時期除了新聞攝影之外,傳播學院所開立的攝影學分幾乎都被我修遍了,當時使用的相機是攝影學子們幾乎人手一台的Nikon FM2,最先搭配的鏡頭則是Vivitar Series-1 70-210mm F2.8-4.0,這個組合
玩老鏡有一個最現實的誘因-便宜,美其名曰窮玩。然而一分錢一分貨,這些上世紀的"光學遺產"或多或少都有些瑕玼,輕者入塵、氣泡、擦拭痕跡,重者發黴、脫膜、霧化。千萬別相信賣家說什麼對畫質沒有影響,肯定是有影響的啦!特別是霧化,看到賣家描述有這兩個字千萬就別碰了。 不過,我偏偏就是對那些超低價格的老、殘、
高中時國文老師是個四川人,他的四川腔常常讓同學們分不清楚2和6,叫26號起身唸課文,22號和26號常會一起站起來,面面相覷。不過我還記得他曾教過,“濫觴”者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用來比喻事物的發端、起源。說起個人玩味老鏡的起源,是從這支ASAHI PENTAX Auto-Takumar
今天的主角,NIKKOR 50mm AI-s 1:1.8餅乾鏡(序號2開頭,聽說是日本國內限定版),最近對焦距離45cm,很新,Y拍上兩張小朋友多一點拿下。這樣的價格貴或便宜其實很主觀,總之,CP值相當高。唸大學時也買過一模一樣的一顆,至於序號是不是2開頭、最近對焦幾公分我已經忘了,因為它連同我當時
  2019/11/28用10張小朋友向網友買下Sigma DP3M-繼Sigma SD9丶 DP1丶DP1M後我所擁有的第四台FOVEON X3相機。眾所皆知,FOVEON X3感光元件相機除了畫質之外一無是處,相繼出掉DP1丶DP1M後,為什麼我又買了DP3M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前段時間買了多顆老鏡之後,如今我....再次購入了新鏡頭,在此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作為一支標準鏡,Tamron 28-75mm我最常用來拍的就是桌子上的東西,食物啦、餐啦等等。這一支是我當鏡頭蓋在用,取代24-70mm f/4的主力拍攝鏡頭。 唯一的缺點是鏡頭較長,帶出門不好帶。伸長之後,卻反而是24-70mm f/4 較長。這幾年,我常是一機一鏡出門,現在包包只能裝一機一鏡了
Thumbnail
話說最近入手了SONY A7II機身, 一來是為了一台高質輕便相機,二來就是多年來心心念念的 MINOLTA老鏡, 為了一試求真, 又一次在日本的網拍泡了好一會,遊走之間,除了兩枝24MM起的變焦老鏡外, 竟然發現了TOKNIA 這枝滄海遺孤, 看倌可能會問有什麼特別? 容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與大家分享來自日本的經典輻射鏡頭,我的使用體驗與心得。更因為歷經使用老鏡後,它們是如何豐富了我的拍攝時光呢
Thumbnail
「鏡頭有一條很小很小刮到喔。你看這裡。」某日把租來的鏡頭和機身交還給廠商,對方櫃枱堅持說鏡頭有刮痕。 「呃,我看不出來呢。」 他拿出手電筒,照向鏡頭︰「你看你看,這有一條刮痕。」在哪裡?「前方鏡片上。」 「呃,我沒拆過保護鏡。」怎麼可能?我用了十年單眼,鏡頭從來都沒刮花過。而且是沒有拆保護鏡之下刮傷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踏入老鏡世界,才發現不一樣的拍攝樂趣;不僅僅只是因為老鏡的成像特性,更因為使用老鏡拍攝下的限制性,卻多了不一樣的玩味時光,在此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去年買的相機帶走了好多小朋友,信用卡還在分期中GG,信用卡太好用了也太整人了,而我現在才第二次拿著相機出門去,自從有了相機之後到現在,我終於體會到為什麼24-70這個焦段有多好用,不管去那裡我真的覺得它實在是太實用了,有了之前的單眼的經驗,現在我完全了解要買鏡頭就是直上到頂如果可以,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使用Nikon FM2相機拍攝的照片,捲底片中收錄了各種不同題材的照片,包括自然風景、建築物、以及人物肖像等。文章中也提到了使用的電影底片為500t,並分享了其中的成像表現。透過這些照片,讀者可以感受到Nikon FM2相機的拍攝效果和特色。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前段時間買了多顆老鏡之後,如今我....再次購入了新鏡頭,在此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作為一支標準鏡,Tamron 28-75mm我最常用來拍的就是桌子上的東西,食物啦、餐啦等等。這一支是我當鏡頭蓋在用,取代24-70mm f/4的主力拍攝鏡頭。 唯一的缺點是鏡頭較長,帶出門不好帶。伸長之後,卻反而是24-70mm f/4 較長。這幾年,我常是一機一鏡出門,現在包包只能裝一機一鏡了
Thumbnail
話說最近入手了SONY A7II機身, 一來是為了一台高質輕便相機,二來就是多年來心心念念的 MINOLTA老鏡, 為了一試求真, 又一次在日本的網拍泡了好一會,遊走之間,除了兩枝24MM起的變焦老鏡外, 竟然發現了TOKNIA 這枝滄海遺孤, 看倌可能會問有什麼特別? 容我娓娓道來...
Thumbnail
與大家分享來自日本的經典輻射鏡頭,我的使用體驗與心得。更因為歷經使用老鏡後,它們是如何豐富了我的拍攝時光呢
Thumbnail
「鏡頭有一條很小很小刮到喔。你看這裡。」某日把租來的鏡頭和機身交還給廠商,對方櫃枱堅持說鏡頭有刮痕。 「呃,我看不出來呢。」 他拿出手電筒,照向鏡頭︰「你看你看,這有一條刮痕。」在哪裡?「前方鏡片上。」 「呃,我沒拆過保護鏡。」怎麼可能?我用了十年單眼,鏡頭從來都沒刮花過。而且是沒有拆保護鏡之下刮傷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踏入老鏡世界,才發現不一樣的拍攝樂趣;不僅僅只是因為老鏡的成像特性,更因為使用老鏡拍攝下的限制性,卻多了不一樣的玩味時光,在此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去年買的相機帶走了好多小朋友,信用卡還在分期中GG,信用卡太好用了也太整人了,而我現在才第二次拿著相機出門去,自從有了相機之後到現在,我終於體會到為什麼24-70這個焦段有多好用,不管去那裡我真的覺得它實在是太實用了,有了之前的單眼的經驗,現在我完全了解要買鏡頭就是直上到頂如果可以,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使用Nikon FM2相機拍攝的照片,捲底片中收錄了各種不同題材的照片,包括自然風景、建築物、以及人物肖像等。文章中也提到了使用的電影底片為500t,並分享了其中的成像表現。透過這些照片,讀者可以感受到Nikon FM2相機的拍攝效果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