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錄影帶錄音帶修復工作坊

2023/1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去參加了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所舉辦的錄影帶錄音帶修復工作坊。想了解更多關於錄音帶或錄影帶的原理與保養修復方式。

raw-image

給一般人保養

這件對於類比物件來說,修復可能是拯救也是破壞,特別像是錄音帶或是錄影帶這樣依靠磁粉來做紀錄的媒介,我們在進行擦拭或單純播放都會像是一種損耗(腦袋中的圖會像是橡皮擦),所以老師建議一般人在做保養,除了從保存的溫溼度著手外,也可以固定一段時間(如半年)讓帶子播放或用麥克筆空轉外加小氣瓶噴氣(比較費力,但比較少消耗),讓磁帶通風保持流暢。尤其是因為台灣潮濕的氣候,長時間儲放會導致這類磁帶很容易沾黏發霉,這樣保持轉動的動作尤其重要,但以實務來說也是一個繁重的工作,所以若是保養完重要的錄音帶或錄影帶就先進行數位化保存也是較為保險的。題外話,麥克風的尺寸竟然意外適合來轉錄音帶或錄影帶,空轉必備神器。

raw-image

針對比較髒的磁帶,可以做拆卸,做內部清潔。可以使用眼鏡布做輕輕地擦拭讀取面與背面(我覺得擦拭背面比較不傷磁帶)。但老師提醒像錄音帶的體積很小,拆卸時,很容易零件掉落或不好裝不回去。故錄音帶多不建議拆開清潔,而從外部清潔磁帶即可。

<小提醒>
無水酒精適合擦拭金屬,塑膠部分則要避免酒精,而改用乾布擦拭,盡量減少產生的棉絮的媒介為佳,如鹿皮、眼鏡布等。


修復的困境

老師除了分享他們平日工作上的方式,也分享他們對國外與其他單位交流的經驗。在國外,可以播放或修理的機器相較起來資源較為豐富,目前中心的機器大多老舊,甚至很多淪為零件機。而台灣氣候因素導致磁帶容易發霉,而偏偏磁帶是一種必須上機器才能確認內容為何,相較於膠捲可以直接透光撇見內容。有時候好不容易去談好數位化的版權,慢慢將發霉部分清除,透過實驗各種方法去把沾黏打開,斷裂部分重新接上,速度也無法太快,因為磁帶大多較脆弱(這過程店小二覺得根本像修行,一直轉一直轉磁帶,老師說有時候長達兩個禮拜都在處理同一個帶子)。千辛萬苦處理完後,磁帶可能還是無法播放,或是根本跟外包裝的內容不同啊啊啊啊(摔)。

平常工作所需的裝備

平常工作所需的裝備

雖然目前國外仍有新的技術在發展,像是直接透過技術掃描把磁帶的物理結構直接掃描重建在電腦,但要到普及之前還是需一段時間,手工修行之路還要繼續阿,真是佩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


實際動手做

這次上課,老師也安排了讓我們實際對影帶進行修復,剪除損壞的部分,用膠帶重新接上。大家一邊轉和檢查一邊問老師到底還要多久XD。拆卸過程,也最好對於細節拍照做紀錄,讓裝回去時有可以參考對照。修復完畢,一般流程也是直接數位化作保存,畢竟膠帶部分也會隨著時間劣化,膠帶的厚度也有可能造成播放的流暢。

raw-image

最後的感想

這樣的上課能夠認識到這些媒介的起源,有時候想想為什麼這些原理,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小小的刻紋或磁粉就能重現聲音和影像,內心還是會很激動發現了這些隱藏在身邊的小小謎團和奇蹟之中。很謝謝這次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的安排,老師們也很親切和詳細地讓我們知道他們工作流程與考量。

raw-image

同學們之中,也認識到不少對於類比音樂的愛好者,類比音樂好像更貼近耳朵一點,不管是小瑕疵的噪音或是空間的聲音,讓類比的音樂產生獨特性。有人帶來自己女朋友小時候珍貴的生活錄音,隔壁的同學還拜來自己的錄音帶機與錄音帶來和我分享,目前有些樂團會刻意發行錄音帶或黑膠,原來錄音帶可以自己換AB面,有些錄音帶機還可以自己選歌序(驚)等等。類比音樂不死阿阿阿。

raw-image







7會員
29內容數
出清人與活動的介紹,例如活動紀錄過程、文字記錄、照片記錄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