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紙本書絕版消逝,我們的書寫意義是甚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費出版的京都散步小書,這是當時送給鈁屋(已拆除)主人Ayumi的桌案上的照片

自費出版的京都散步小書,這是當時送給鈁屋(已拆除)主人Ayumi的桌案上的照片

前陣子,有讀者寫信詢問,他想買癒旅京都一書,但是發現好像已經買不到了,我本來心想應該不太可能,後來上網查了各大書店,才發現真的都沒有庫存了,寫信詢問出版社,才知道癒旅京都一書其實已經沒有庫存,目前上市的是第三刷,出版社正在討論是否要再刷,過幾天,出版社初步決議可能不會再刷了,因為考慮購買紙本書的人只會越來越少,出版社的庫存也無法一直再累積增加成本。

雖然覺得有點遺憾,因為這本書的紙本書籍也要絕版了(大家可以好好珍藏著),但是這本書其實一直沒有電子版,所以出版社可能會考慮改以電子書的方式繼續發行,其實這也沒甚麼不好,因為之前也有海外朋友詢問可否買到這本書,這樣一來就沒有問題了。然而,我自己還再考慮的是,如果還有人想要購買紙本書,我可能只能自己印刷,但是我必須先跟出版社購買這本書最後完成的書稿編排檔案,才能自己印刷,但是到底之後還會有多少人購買這本書,我也不知道,還會有人想要紙本書嗎?也想問大家的想法與意見?

然而,癒旅京都這本書對我的意義更是非凡,雖然我真的只是個喜愛京都的門外漢,但透過書寫與這本書,成立了這個同名粉專,這麼多年來,從一開始都沒有人在看,現在也累積了一定的粉絲與讀者,和許多喜愛京都的朋友產生連結,這真的是始料未及的事,心中真的充滿感謝。

不過回到書本身,還是回歸我們一直討論的原點,到底書籍與文字存在的意義是甚麼?為什麼我們需要紙本書?還是紙本書是可以被取代的?文字可以被取代嗎?如果網路上的資訊都已經那麼多,我們的文字還有存在的意義嗎?雖然又一本自己的京都書寫要絕版,上一本是寂靜。京都。台東,儘管還是遺憾,但是這也是現實,但其實也是強迫我們這樣的文字生產者,到底自己的文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甚麼?

最近成立了專欄-京都與台灣散步。也及緩慢。閱讀。喫茶。山行,好像也在呼應相同這件事,首先一定要感謝訂閱的一些讀者,雖然很少,但是都是真心喜愛自己文字與支持我們的人,真的非常感動。我前幾天剛剛發了第一篇特地為這個專欄寫下的文章-京都心靈散步-從町家往鴨川的巷弄散步。歌之路。平行宇宙地圖,文章內容記載了一段每次回熟悉町家民宿(已消逝),必定會走的一段長長的京都散步,在邊走邊思的文章中爬梳了途中的許多關於歷史、書籍、飲食文化、內心對話等連結。

這篇文章雖然點閱數頗多,方格子還特地嚴選推薦,因為文章只放了25%,剩下的75%必須訂閱才能閱讀,可是即使如此,未必大家會想繼續訂閱完整閱讀,畢竟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文字的魅力還有提供的訊息,到底要到甚麼地步,才會使人有動力想將它全部閱讀完呢?這也是我成立這樣的專欄,還有書寫這樣的專欄,一直在思考的事情,但前提當然還是自己的文字是否真的有足夠的魅力?

前兩天,有一位已經訂閱專欄的讀者問我,這個專欄半年後會把這些文章印製成紙本嗎?非常高興這位讀者問我這樣的問題,因為我自己真的是很喜歡紙本的人,其實我一開始設定的想法,就是等專欄到某一個階段,我就會將專欄的文章印製出來,寄送給訂閱的讀者們,並且附上一些與文字有關特別的連結物品,讓讀者珍藏,這也是我一開始就想做的,無論最後訂閱的人有多少,我都會這麼進行。

最後,仍回到寫作的原點,我自己真的很喜愛閱讀和寫作,這可能是我生命中我覺得最重要也最接近心流的事物之一,很慶幸自己可以擁有他們,因為寫作,自己獲得的東西真的太多,然而我們還是要不斷問自己為什麼要寫作?寫作的意義是甚麼?為何我們要透過寫作來建構與爬梳我們喜愛的世界?閱讀我們文字的讀者到底可以從中得到甚麼?讀者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又是甚麼?紙本書有存在的價值嗎?文字一定需要依靠紙本書的載體嗎?

但無論如何,因為書寫與文字本身,對於我們自己,以及和許多朋友與讀者之間的連結,已經太多太多,或許我們的作品有一天都會全部絕版,紙本書或許有一天都會消失,但在此之前,我們仍會不斷地耕耘著,筆耕下去,和我們喜愛的世界連結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人的時光閱讀筆記
115會員
97內容數
閱讀散步人與京都迷,喜愛以走路來觀察大城小鎮,喜愛以閱讀為支點,探索腳下走過的世界,喜愛緩慢與記憶之間的祕密,此專欄將用來分享關於台灣各地與京都的散步,以步行、閱讀、咖啡、山行來拼貼出眼中的微小與巨大,以緩慢與文字的速度,一起找尋一條回家的路。
2025/04/30
本文探討敘事在科幻小說及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分享作者近期閱讀、觀影與生活體驗,包括娥蘇拉.勒瑰恩的科幻小說觀點、日劇《THE HOT SPOT》與《無限泡湯兩分鐘》、伊阪幸太郎的小說及改編電影《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等,以及父親的失智症狀與作者對溝通及連結的省思。
Thumbnail
2025/04/30
本文探討敘事在科幻小說及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分享作者近期閱讀、觀影與生活體驗,包括娥蘇拉.勒瑰恩的科幻小說觀點、日劇《THE HOT SPOT》與《無限泡湯兩分鐘》、伊阪幸太郎的小說及改編電影《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等,以及父親的失智症狀與作者對溝通及連結的省思。
Thumbnail
2025/03/09
風之谷41週年大銀幕回歸!本文回顧經典動畫電影《風之谷》的魅力,從精緻的手繪畫面、時代感粗糙卻立體的質感、不對稱的音樂搭配,到宮崎駿對環境、自然與人類省思的深刻主題,以及角色娜烏西卡的塑造與其背後的意涵,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部劃時代動畫的經典之作。
Thumbnail
2025/03/09
風之谷41週年大銀幕回歸!本文回顧經典動畫電影《風之谷》的魅力,從精緻的手繪畫面、時代感粗糙卻立體的質感、不對稱的音樂搭配,到宮崎駿對環境、自然與人類省思的深刻主題,以及角色娜烏西卡的塑造與其背後的意涵,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部劃時代動畫的經典之作。
Thumbnail
2025/02/24
看完伊藤詩織的紀錄片《黑箱日記》後,感觸良多,此片揭露日本社會深層的父權結構、媒體腐敗以及性侵事件的黑暗面。伊藤詩織的勇敢令人敬佩,但同時也反思日本社會對於性侵受害者的不友善態度。推薦大家觀賞此片,瞭解日本社會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Thumbnail
2025/02/24
看完伊藤詩織的紀錄片《黑箱日記》後,感觸良多,此片揭露日本社會深層的父權結構、媒體腐敗以及性侵事件的黑暗面。伊藤詩織的勇敢令人敬佩,但同時也反思日本社會對於性侵受害者的不友善態度。推薦大家觀賞此片,瞭解日本社會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前陣子,有讀者寫信詢問,他想買癒旅京都一書,但是發現好像已經買不到了,我本來心想應該不太可能,後來上網查了各大書店,才發現真的都沒有庫存了,寫信詢問出版社,才知道癒旅京都一書其實已經沒有庫存,目前上市的是第三刷,出版社正在討論是否要再刷,過幾天,出版社初步決議可能不會再刷了,因為考慮購買紙本書的人只
Thumbnail
前陣子,有讀者寫信詢問,他想買癒旅京都一書,但是發現好像已經買不到了,我本來心想應該不太可能,後來上網查了各大書店,才發現真的都沒有庫存了,寫信詢問出版社,才知道癒旅京都一書其實已經沒有庫存,目前上市的是第三刷,出版社正在討論是否要再刷,過幾天,出版社初步決議可能不會再刷了,因為考慮購買紙本書的人只
Thumbnail
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很喜歡法國文學家普魯斯特的一句話:創意的旅程,不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在於發現新的視野。然後,儘管以前就很喜愛這句話,但一直到近中年後,我才更深刻的理解這句話的意義,所以年輕的時候,我總急於探索沒有去過的地方,一直到後來,才發現旅行的意義,未必是不斷去新的地方,而是尋找一個自己。
Thumbnail
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很喜歡法國文學家普魯斯特的一句話:創意的旅程,不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在於發現新的視野。然後,儘管以前就很喜愛這句話,但一直到近中年後,我才更深刻的理解這句話的意義,所以年輕的時候,我總急於探索沒有去過的地方,一直到後來,才發現旅行的意義,未必是不斷去新的地方,而是尋找一個自己。
Thumbnail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
Thumbnail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
Thumbnail
今天來到大直的TSUATAY蔦屋書店,看著一大片華美的書牆,那個一直存在我心中的問號又出來了:「實體書本還能存在多久呢?」 閱讀,肯定是很多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起國高中時往返於永和與板橋之間的求學時光,在當時家長們認為讀閒書無助於升學的年代,我只能在家附近有兼著賣書的文具店裡,翻閱極少量自
Thumbnail
今天來到大直的TSUATAY蔦屋書店,看著一大片華美的書牆,那個一直存在我心中的問號又出來了:「實體書本還能存在多久呢?」 閱讀,肯定是很多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想起國高中時往返於永和與板橋之間的求學時光,在當時家長們認為讀閒書無助於升學的年代,我只能在家附近有兼著賣書的文具店裡,翻閱極少量自
Thumbnail
事隔三年多,當年第一版剛好在疫情前出版,反應大好,聽聞有通路買斷100本。一個疫情來襲,把所有事情歸零,我的採訪生活也一起從頭開始。 我一直都想出一本講京都的書,本來想用遊記方式出版,可式城邦改變了策略,還是以銷路行先,這次再不能出一本我心水的書。不過還好編輯太知我心意,一直都說字多不要緊,多點字不
Thumbnail
事隔三年多,當年第一版剛好在疫情前出版,反應大好,聽聞有通路買斷100本。一個疫情來襲,把所有事情歸零,我的採訪生活也一起從頭開始。 我一直都想出一本講京都的書,本來想用遊記方式出版,可式城邦改變了策略,還是以銷路行先,這次再不能出一本我心水的書。不過還好編輯太知我心意,一直都說字多不要緊,多點字不
Thumbnail
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文明覆滅,「書」成為上層階級最奢侈的娛樂,有一批人成為了「書商」。書商以兜售在廢墟裡找到的書謀生,因為他們知道那些坐擁資源與權力者,最大的煩惱從來都不是生存,而是無聊。
Thumbnail
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文明覆滅,「書」成為上層階級最奢侈的娛樂,有一批人成為了「書商」。書商以兜售在廢墟裡找到的書謀生,因為他們知道那些坐擁資源與權力者,最大的煩惱從來都不是生存,而是無聊。
Thumbnail
這幾年出版了不少「關於書店」的書。對愛書人來說,認識一些有趣書店、了解書店老闆理念、甚至光是欣賞書店那堆滿書的空間照片,幸福感便生起。內心的文青魂搞不好還會呼喊,好想開家書店啊!
Thumbnail
這幾年出版了不少「關於書店」的書。對愛書人來說,認識一些有趣書店、了解書店老闆理念、甚至光是欣賞書店那堆滿書的空間照片,幸福感便生起。內心的文青魂搞不好還會呼喊,好想開家書店啊!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而隨著文明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統書店就像那野柳旁無數的蕈狀岩一般,在時間的浪潮下逐漸被風化、侵蝕。傳統書店的價值在哪裡?又將何去何從?
Thumbnail
而隨著文明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統書店就像那野柳旁無數的蕈狀岩一般,在時間的浪潮下逐漸被風化、侵蝕。傳統書店的價值在哪裡?又將何去何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