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日更歷程盤點

1-5日日更歷程盤點

更新於 發佈於

第二屆日更三十創作營自上周五(11/10)正式展開,這五天寫過的主題包括2篇生活雜感、2篇音樂劇欣賞心得和1篇人物紀錄。周末寫的主題都是最近的遭遇和感受,工作狀態還算及格。周一白天在辦公室趕臨時多出的工作,只得從先前讀到的英語版《齊瓦哥醫生》音樂劇觀賞心得當中,擠出一些感想,加上表達對他們的感謝,拼湊出一篇短文。週二寫UWE告白時,借助去年手動彙整的FB喃喃自語集,下筆速度較前一日更快,心情也比較踏實。今天精神還不錯,但我暫時不想搾腦汁,轉而嘗試盤點這五天寫作的狀況。

raw-image



 

在音樂劇欣賞心得方面,坦白說目前寫的「心得」,都是從迷妹私人主觀視角來抒發看戲的趣味,夾雜抄錄一些演員個人經歷或製作故事,談不上什麼深度。既然不以現狀為滿足,就得想辦法提升自己的鑑賞能力。如何從「我覺得這段好聽/難聽,但說不上為何」的模糊,進步到能夠評論歌詞、劇本、編曲、作曲、和聲、舞台美術、歌手的音色、咬字、動作設計等等具體呈現的效果,有把握地說出好聽/難聽的依據?這就需要進行學習和閱讀等「輸入」任務,或許這些歷程未來也能成為日更素材之一。

 

這五天裡,寫作比較順暢的篇章,都是事前準備工作比較充分的。比如先前我雖然記下了英語版《齊瓦哥醫生》歷年的演出時間和地點,卻沒有記下相關心得網址的超連結,等到下筆時,找連結的工作等於重做了一次;相形之下,僅將FB上2020-2021年間,關於《伊麗莎白》的喃喃自語集中在單一WORD檔,就為我爭取到更多造句遣字、安排段落的腦力餘裕。雖然copy+paste的工作沒有任何技術可言,卻讓我頭一次體會到,原來事前準備的幫助比想像中更大。

 

此生截至目前為止,閱讀量不能說少,但讀完卻無法應用,這些閱讀經驗也沒有讓自己的思考更加具有批判性,則是更大的問題。讀碩士班期間的撞牆,也肇因於始終未能擺脫為「考試得分」而閱讀的慣習,既不能延伸思考的層面,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也沒有消化得夠好。將屆知天命之年,我仍空有滿地散錢,不論頭腦、電腦或雲端硬碟當中資料擺放之凌亂,形同點子墳場,思及此處不禁感到悲哀。連更五天之後,我感覺一個「大腦重組」程式似乎悄悄啟動了,我得想辦法讓它繼續跑下去。

avatar-img
余安珀的沙龍
10會員
30內容數
這裡是藝術家小孩的玩耍園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余安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齊瓦哥醫生》的盛名小時候就有聽聞,但若不是因為發現它的音樂劇版本,應該這輩子都不會想到要讀它。在On the Edge of Time   的魔音催促之下,我把2014年的《齊瓦哥醫生》中譯版請回家。 小說一開場就是男主角尤里(齊瓦哥醫生)母親的葬禮,這個段落不僅有畫
  晚餐後沒有坐在筆電前敲打鍵盤,轉而用手機在YT上衝浪,然後逐漸放任自我在資訊之汪洋載浮載沉。周圍好像有數十個小孩
九五年年初,高三的我參加第一志願系所的推薦甄試,滿心期待自己可以過關斬將,提前進入大學,可惜最後收到的是「未錄取」通知。眼看距離聯考只剩四、五個月,能否考到好分數重回第一志願,就在此一舉。時間不允許我繼續傷悲,必須趕緊重拾書本,預備迎接下一場硬仗了。
《齊瓦哥醫生》的盛名小時候就有聽聞,但若不是因為發現它的音樂劇版本,應該這輩子都不會想到要讀它。在On the Edge of Time   的魔音催促之下,我把2014年的《齊瓦哥醫生》中譯版請回家。 小說一開場就是男主角尤里(齊瓦哥醫生)母親的葬禮,這個段落不僅有畫
  晚餐後沒有坐在筆電前敲打鍵盤,轉而用手機在YT上衝浪,然後逐漸放任自我在資訊之汪洋載浮載沉。周圍好像有數十個小孩
九五年年初,高三的我參加第一志願系所的推薦甄試,滿心期待自己可以過關斬將,提前進入大學,可惜最後收到的是「未錄取」通知。眼看距離聯考只剩四、五個月,能否考到好分數重回第一志願,就在此一舉。時間不允許我繼續傷悲,必須趕緊重拾書本,預備迎接下一場硬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