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買股票有可能穩賺不賠嗎?
付費限定

買股票有可能穩賺不賠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買股票有可能穩賺不賠嗎?或許大家會認為不可能,但我卻認為是有機會做得到。只要你手上的股票成本是0,例如來自員工認股、贈與或繼承,當然不可能會賠,但如果你是用錢買進,還能穩賺不賠嗎?

 

我先用0050來舉例。如果你在2003年,用0050的上市價36.97元買進,抱牢不賣,一直領股息,到了2021年1月,總共領了38.05元的股息,已經比當初的成本36.97元還多,不是等於從此以後的成本就是0了嗎?

 

換句話說,只要你買的股票每年都能領到股息,而且不會下市,總有一天你領的股息總金額就會大於你的成本,你從此就穩賺不賠了。只要你的成本已經變成0,就算它日後下市,你也不可能賠錢了。

 

0050經過18年,可讓你的成本歸零,但很多人會質疑,我沒有把通貨膨脹率算進去。確實如此,但0050本週五收131.2元,自2021年1月之後,又發了9.85元的股息,因為成本已經是0,所以合計賺了142.13元,應該足夠支應20年來的通貨膨脹吧?

 

(38.05 - 36.97)+ 131.2 + 9.85 = 142.13

 

只要你買的股票不下市,股價又持續成長,就不僅穩賺不賠,也能打敗通貨膨脹率。

 

再以0056為例。如果你在2007年,用0056的上市價25元買進,抱牢不賣,一直領股息,到了2023年10月,總共領了21.55元的股息,離你的成本25元還差3.45元。目前來看,你還沒有辦法說自己穩賺不賠,但以近幾年0056的配息水準來估算,應該再過2年,就能讓成本歸零。再過2年,就是上市18年後,正好和0050一樣,從此也能穩賺不賠了。

 

有沒有打敗通貨膨脹率呢?假設2025年0056的股價至少還有25元,也就是說18年賺了25元,報酬率100%,應該也能視為打敗通貨膨脹率吧?

 

只要每年有4~5%的股息殖利率,經過18~20年,你的持股成本應該就會變成0,從此不就穩賺不賠了嗎?

 

閱讀至此,你會問我,這是過去的統計數字,現在用130元左右買0050、用35元左右買0056,還能18~20年還本嗎? 0056相對容易,因為只要每年配1.75元,不就在20年後可以讓成本歸零嗎?但0050必須每年配6.5元才能在20年後歸零,難度相對高很多。

 

追求穩賺不賠,還有一個人性的考驗,那就是一般人真的可以長期持有20年嗎?這麼漫長的歲月,總會碰上幾次股災,屆時很可能會動搖你長期持股的信心,有沒有不必抱這麼久也能穩賺不賠的方法呢?

 

有的,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買進的成本必須要低,同時也只能做到「部分」持股穩賺不賠。怎麼做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7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小資幸福講堂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施昇輝的小資幸福講堂
22.6K會員
405內容數
小資族群看過來,我是最「樂活」的理財專家,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教你輕鬆投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每次股市大漲時,總會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或是「現在該賣嗎?」你也想問嗎?我認為會問這兩個問題的人,其實是在投資上沒有自己想法的人。投資沒有對錯,只有是不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每次碰到會問「現在還能買嗎?」的人,我真的很想反問他:「為什麼跌的時候,你沒有買呢?」會問這個問題的人,我認
大家都知道,投資股票絕對不可以「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說最好不要單押一支股票,該多買幾支,才能分散風險、降低風險。不過,到底該買幾支股票,才能兼顧風險與獲利呢?   日前有個網友私訊我,說他每個月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各花5000元買5支股票,然後問我他挑的這5支股票好嗎?其中有2支
0056這次在10月19日除息,除息1.2元。除息前一天收盤價是34.9元,本周五收33.69元,呈現貼息狀態。它以往每一次都能填息,這一次也不例外嗎?如果不填息,怎麼辦?  
ETF的檔數已經多到猶如群魔亂舞了。各家投信莫不花招盡出來吸引投資人,因此季配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現在月月配看來快要成為主流了,我甚至懷疑有一天會出現日日配。究竟該選月月配,還是季配呢?   我先舉一個實例來說明我的看法。有一檔讓很多投資人傷透了心的00882(中信中國高股息),如果從半年配改成季
10月17日到22日,我和太太去九州旅遊,所以回到台灣才能寫這篇新文章,還請大家見諒。這段期間也有一些關於投資的啟發,在此與大家分享。照片是日南太陽花園的復刻復活島巨人像。   在旅途中,正巧碰到10月19日0056的除息,但也正逢台股展開一段跌勢,所以0056除息前一天,10月18日最後收盤價
如果拿兆豐金來代表「存股」,拿台積電來代表「成長股」,然後做長期報酬率的比較,台積電絕對是狂勝兆豐金,因此很多人主張投資人該追求「整體報酬率」,而不是「股息殖利率」。不過我卻認為現在該買的是「存股」,而不是「成長股」,為什麼?   投資股票有兩種獲利來源,一是「價差」,二是「股息」,兩這相加才是
每次股市大漲時,總會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或是「現在該賣嗎?」你也想問嗎?我認為會問這兩個問題的人,其實是在投資上沒有自己想法的人。投資沒有對錯,只有是不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每次碰到會問「現在還能買嗎?」的人,我真的很想反問他:「為什麼跌的時候,你沒有買呢?」會問這個問題的人,我認
大家都知道,投資股票絕對不可以「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說最好不要單押一支股票,該多買幾支,才能分散風險、降低風險。不過,到底該買幾支股票,才能兼顧風險與獲利呢?   日前有個網友私訊我,說他每個月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各花5000元買5支股票,然後問我他挑的這5支股票好嗎?其中有2支
0056這次在10月19日除息,除息1.2元。除息前一天收盤價是34.9元,本周五收33.69元,呈現貼息狀態。它以往每一次都能填息,這一次也不例外嗎?如果不填息,怎麼辦?  
ETF的檔數已經多到猶如群魔亂舞了。各家投信莫不花招盡出來吸引投資人,因此季配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現在月月配看來快要成為主流了,我甚至懷疑有一天會出現日日配。究竟該選月月配,還是季配呢?   我先舉一個實例來說明我的看法。有一檔讓很多投資人傷透了心的00882(中信中國高股息),如果從半年配改成季
10月17日到22日,我和太太去九州旅遊,所以回到台灣才能寫這篇新文章,還請大家見諒。這段期間也有一些關於投資的啟發,在此與大家分享。照片是日南太陽花園的復刻復活島巨人像。   在旅途中,正巧碰到10月19日0056的除息,但也正逢台股展開一段跌勢,所以0056除息前一天,10月18日最後收盤價
如果拿兆豐金來代表「存股」,拿台積電來代表「成長股」,然後做長期報酬率的比較,台積電絕對是狂勝兆豐金,因此很多人主張投資人該追求「整體報酬率」,而不是「股息殖利率」。不過我卻認為現在該買的是「存股」,而不是「成長股」,為什麼?   投資股票有兩種獲利來源,一是「價差」,二是「股息」,兩這相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