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歷史的發展,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發生了重要變化。10世紀左右,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把許多古代東方文明的精華帶到西歐。阿拉伯人在西班牙興辦學校,講授《古蘭經》,學習文學、數學、醫學和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並建立了圖書館。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的文化中心,它的學校曾吸引了大批歐洲青年。
另一方面,大規模的十字軍東侵在客觀上給歐洲文化帶來影響,十字軍騎士們接觸到東方文化,也掠回許多技藝高超的手工藝人和博學多識的拜占廷學者,東方的文明和東方的豪華奢侈以其神奇的魅力展現在西歐人面前,使他們感受到基督教世界之外的生活。於是,非基督教文化的滲透和掌握文化的非基督教人士的出現,使中世紀早期教會壟斷文化的局面打開缺口。
特別是11世紀以來,西歐社會經濟發展,陸續產生一些以工商業為主的城市,隨之出現了一個新的、工商業者組成的市民階層。他們力圖從封建領主的壓迫下解放出來,在政治經濟方面獨立自主。他們需要新的文化生活,迫切要求自己掌握文化,提高文化水平,再也不能容忍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
因此,為適應市民生活的需要,並為他們培養掌握文化知識的人材,最早在義大利城市,接著在西歐其他城市相繼出現一批不受教會控制的城市學校。這些城市學校大都教授羅馬法,因為羅馬法重視主權和產權,符合當時政治經濟的需要。城市學校可以說是中世紀大學的先驅。
大學(由拉丁文的「聯合」一詞引申而來),是中世紀西歐開始建立的高等學校。11世紀末,在義大利波倫亞法律學校基礎上形成的波倫亞大學是中世紀西歐的第一所大學。12世紀,法國巴黎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相繼出現。13世紀時,西歐各大城市紛紛創立大學。
義大利的薩勒諾大學、巴勒摩大學、西班牙的拉曼加大學,德國的海德堡大學,法國的奧爾良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等,都是在這一世紀創立的。到15世紀,歐洲已有40多所大學。
巴黎大學是西歐中世紀大學的典型,它形成於12世紀前半期。1200年,經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頒發詔書批准而正式誕生。巴黎大學集中了來自歐洲各地的求學者,據說有個時期,巴黎大學的學生達五萬人之多,這主要是由於巴黎大學和中世紀西歐其他大學一樣,一律使用拉丁語教學,所以它能接納歐洲各國通曉拉丁語的學生。
(部分資料取自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