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學生,真的需要學那麼多嗎?

2023/12/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學生從國小開始,便揹著好幾公斤重的書包,放學不是放學,而是前往補習班。
在其他國家的孩子和朋友們出門奔跑運動的時候,台灣的孩子在教室上課。
在其他國家的孩子閱讀課外書尋找自身興趣的時候,台灣的孩子在補習班。


國小的作業很多,每逢假日,有時甚至聯絡簿的格子都不夠用,國小孩子的假日,他們要閱讀一本書並書寫心得報告,要寫國文甲乙本(練生字的)、數學習作、自然習作、英文習作、社會習作,偶爾老師會發練習卷,以及前一天考試的訂正,跟下周考試的準備。有些甚至假日還得去補習班或學習才藝。


升上國中之後,為了考上好高中,補習的學生更多了,國二開始就必須上第八節課。
(這是另外的問題,政府禁止學校在第八節課上進度課程,但課綱內規定的進度誰教得完?)
第八節課上完接著補習班,回到家已經晚上十一、十二點,還必須寫作業、準備隔天的考試,早上六點半起床準備上學。


再來是高中,只要是中等以上的高中,沒補習根本是異類。
每個學科都需要學得太深、太難,這時候如果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恰巧不適合你,那就抱歉,沒有補習這科就會直接爛掉。
未來想成為國文老師的學生,被迫苦讀三角函數跟空間座標。未來想成為數學家的學生,被迫背下地球上哪個洲的哪裡適合種甚麼作物。

何苦呢?
為甚麼台灣的孩子需要學這麼多東西,然後再在學測後通通忘掉呢?


而108課綱,說實在的只是加重學生們的壓力,並沒有絲毫減輕。
美國在疫情時代,部分大學取消了入學考試,轉而注重在校成績、平時表現、社團活動與其餘校外活動的參與,這件事也造成了美國高中生的壓力。
美國高中生早上8點上學,下午3點多放學。
台灣高中生早上7點半上學,下午5點放學(加上補習大概是晚上十點)。
台灣高中生要考學測(國文跟英文還改成一次定生死),有些要接著考指考(數A數B基本都得考),還要做學習歷程檔案。
108課綱加入了多元選修課程,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一部份,但相對的各校如何開設課程或許就需要一番討論,畢竟是需要寫進學習歷程檔案的,若是學生進的高中沒有開設他未來想進科系的相關課程,學生就勢必要壓縮所剩無幾的睡眠時間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我是107年高中畢業的,很幸運,當時我就讀的高中正好是多元選修課程的試辦學校,我選擇了日文以及程式設計,也是那時候發現了對程式的興趣,從而決定未來成為工程師(而我現在也的確是一名工程師)。


我想其他國家的教育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學生不需要全能,國家也一樣會有競爭力。
台灣高中的各科其實不需要學那麼深,我在高中化學課學到了電子的殼層,但我再也沒有使用過這方面的知識。但基礎的知識確實很重要,我上次用到化學是跟阿嬤解釋微波爐的原理以及它並不會無緣無故爆炸。


很多科目的部分知識,我們考完大學後再也用不到,像是歷史。
我認為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歷史的學習意義,在於不要重蹈覆轍,從歷史當中學習錯誤。知不知道安史之亂發生在哪一年根本不重要,對吧?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在國中時學的歷史真的完全足夠了。
當醫生需要知道世界歷史嗎?我敢肯定大多數的醫生在考完大學後,都不會記得拿破崙的滑鐵盧之戰是在哪一年。

或許,我們可以將各科的基礎知識留給國中和高一。
國中跟高中都加入多元選修並增加比重以及多元化。
高二開始,將國文、英文等課程列為必修(就是一些一輩子都用得到的東西),其他科目列為選修,學生依照自己未來想走的方向修課。
高二時,各科目降低難度,將學測考試時間提前,大學放榜時間提早至4月初,並在放榜後開設各科與大學銜接之課程。
大學考試改為十科,將社會三科以及自然四科分開,大學各個學系最多採計五科成績,並交付教育部審查其採計必要性,且在學生高一時公布採計方式與比重。
縮短學生上課時間,讓學生得以在下課後充實自己、培養專長,並獲得充足的睡眠時間。
比起只會死讀書的學生,甚麼都會的學生更好吧?
(畢竟現在的企業都喜歡讓員工身兼多職)
以上是一個大學畢業出社會不到兩年的小菜鳥的想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當然,教育系統的改革肯定會受到大學教授、學校老師以及家長的反彈,但我想教育的改革可以帶動國家前進。
有些人在學期間被課業逼著向前,出社會後為了工作賺錢毫無餘裕,若是能在學生時期喘口氣,發現自己擅長的事物,或許他會活得更快樂、過的更好。
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另一部分是,如果補習的需求下降,不只學生會比較輕鬆,家長的負擔也會減輕。除了補習班該何去何從外很棒吧?
(雖然身為高中在補習的人覺得補習班根本不該存在)
各個公司也必須反省,便利商店店員也要求大學畢業,到底是發生甚麼事了。

台灣孩子花在課業上的時間遠比其他國家多得多,但台灣的競爭力呢?
各位認為有比其他國家好很多嗎?
2會員
12內容數
寫下一些經驗與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