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第一段
各位鄉親父老,電視機前及在網路上看直播的全國同胞,大家好昨天我在準備今天的政見的時候,就覺得心神不寧,因為我在網路新聞得知有一位新北的國中生被殺了好幾刀,在昨天宣告不治。在這一刻,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對這位同學和家屬表達關心和陪伴,因此我想請全國的同胞跟我一起為這個同學跟家屬默哀。
好,謝謝!每次事情發生後,媒體就會大肆報導,但事過境遷又沒有下文了。我們要思考的是怎麼去建立一個預防重於治療的機制。我知道這個問題很複雜,要跨越非常多的部會,也需要民間的協助,像是很多的課後輔導班,就可需要民間的公益組織來幫忙。所謂的短板理論,就是說一個水桶可以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一片 (木板) 決定。
這位死去的孩子,還有那一位拿出彈簧刀的孩子,都只是國中生。我們要思考的是國中生怎麼會這樣?到底是拿著彈簧刀去學校,不會被發現?發現了也不能阻止?我們缺了甚麼沒有做才會這樣?我們如何建構一個社會安全網,來讓孩子跟家長可以安全的生活,這是我們作為領導人要思考的,我也邀請兩位總統候選人一起思考,來提出看法。
接下來,我要來談今天的議題,今天我們要講醫療、長照、勞保,健康是基本人權,他是一個普世價值,也不會因為不同的信仰、宗教、政治、經濟、社會而有不同。做為一個醫生,我非常注重國人的健康。長期以來,各大醫院急診處人滿為患,要去住院,還要去喬病房,這也是引起了很多的民怨。表面上我們民眾對健保的滿意度很高,達到 97%,但是你實際去檢查我們的醫療品質,不管是國人的平均壽命、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孕婦產婦的死亡率還有癌症存活率,甚至到所謂的可避免死亡率,我們都比日本韓國差。民眾的健保滿意度很高,但事實上醫療品質不好,還有一點,民眾雖然滿意醫療人員並不滿意,因為 (醫療人員) 的滿意度大概只有三成左右。目前民眾對健保的高滿意度其實是建立在健保對醫護人員的壓榨上面,問題是這種壓榨也不可能長期下去。
我想大家都聽過所謂的四大皆空,因為工作比較多、錢又沒有比較多,所以比較辛苦的內外婦兒就大家都不想去了,健保的預算不夠多,可是又包山包海,在健保快要破產的狀態下,他就發明了一個叫總額制度,意思就是不管你做多少,錢就這麼多,然後醫院就發現他做這麼多,但是點值打折。那醫院就虧本,醫院就轉過頭來壓迫這些醫護人員,這就是血汗醫護長期以來不能解決的原因。開藥多、檢查多、醫病關係差,醫療品質不好,我認臺灣的醫療制度必須做一個全面的健檢,第一步就是先救健保。
國民要健康,醫護人員要健康;醫護人員要健康,健保就要健康。
因此,我主張:
第一、提高醫療衛生支出達到 GDP 8 %,目前只有 6.6%,因為錢不夠多,所以事實上大醫院都是靠美食街、停車場才能夠維持財務平衡,如果純粹只有醫療本業是虧本的。
第二、要提高護理的薪資跟保障醫師的點值,其實在這麼辛苦的狀態下,如果是你家的女兒你願意讓她去當護理師嗎?所以終究還是市場決定一切,要提高他們的薪資才有辦法。
第三、增加公費疫苗種類,比方說輪狀病毒、腸病毒、加強型水痘疫苗,我認為疫苗還是在醫學上最符合效益的治療方式。
第四、建立「全責醫護」:現在如果有人住院了,家裡就要有人請假去照顧他,問題是大家都在上班怎麼辦?所以應當是建立一套系統,只要家屬每天大概出 4 百到 6 百塊,醫院就會僱一批專責的看護人員在醫療人員的指導下來照顧病人,有三個好處:1. 比較專業,因為不是每一個家屬都會照顧病人。2. 家屬也省掉壓力,不用強迫請假。3. 對醫護人員減輕負擔。真的家屬不來,病人大小便,還是要醫護人員去處理啊!
第五、巴示量表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們要簡化多元的評估方式來協助國人。
第六、預防勝於治療,其實健康比醫療重要,我們應當是投資讓國民健康,而不是等他生病再去醫療,所以關於這個運動、戒菸、減重、癌症篩檢、體檢等等,甚至是三高的治療,這些都比醫療保險還重要。
第七、六十五歲上的長者,健保費補助應該比照台北市的制度,我們希望長者的健康也可以減少年輕子女的負擔。
因此,我主張,投資健康、有效的醫療、永續健保。
投資健康,就是說健康比醫療重要,我們是希望病人不生病,希望我們的國民不生病,有效醫療,要病人健康、就要醫護人員健康、就要健保制度健康、醫療環境要健康,這樣才能夠提升整個醫療的治療效率,當然健保不能倒閉了。
我們來談長照、長照有兩個問題,財源不足、財源不穩定,目前我國的長照基金用菸捐、土地合一稅跟遺贈稅來補充,用菸捐,這個就很奇怪,難道我們要鼓勵大家抽菸來做這是老人的長照?房地合一稅,應當是用在社會住宅,怎麼用在這裡?遺贈稅這更奇怪,難道你希望今年多死幾個有錢人嗎?
財源不穩定東湊西湊,事實上也只佔 GDP 的 0.26%,還低於 OCED 國家的 1.7%,搞的長照,只能做半套。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打包票說,長照未來五年不會破產,我也知道不會破產,因為基金裡面還有錢,可是五年以後呢?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交給這種沒有長期規劃,走一步,算一步的政府
長照要做得好,預算就要夠,服務要多元完整。因此柯文哲主張全面推動長照保險,也就是說,政府雇主跟人民共同負擔,平常出一點錢,有需要的時候就有長照服務可以幫忙。
第二,應當以 GDP1% 為目標,長照整個支出要達到兩千三百億才能夠形成一個有效的經濟規模,也才能夠確保它財源穩、服務多、涵蓋率足夠。
第三,我們要提升照護品質跟頻率,照護人力不夠就會出現夜間沒有居服員的窘境,住宿型長照機構的中重度失能者,應該要到每人每月補助三萬,否則這個補助是沒有效益的,另外,如果失能者是由家人在照顧,應當國家也要給他補助,這也可以減少家庭衝突和相對剝奪感,所以長照要成功,財源要穩,服務要多,要有制度。
最後,關於勞保,勞保在 2017 年就入不敷出,2028 年應該會破產,所以應該每年撥補 1000 億,然後每年召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我們還是要每年檢討來找出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目前勞退是雇主提 6%,勞工是 0 到 6%,政府應該鼓勵勞工增加自提比例,如果雇主願意提撥比例再搭拉高,那政府也應該給他稅率的優惠。
結論,人民的健康、生活的安定,這是國家領導人的責任,要讓人民健康就要醫護健康、要醫護健康就要健保健康。
健保的成功是台灣的驕傲,所以當然不能讓健保破產,但是也不能因為很怕健保破產,就來壓榨醫護人員,因為將來失去保障的是國民的健康。
所以我們要健保有序、長照健全、勞保正常。
第二段
好,接下來的 10 分鐘,我要向大家報告,如何以「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來處理台灣國防、外交跟兩岸政策。
過去 8 年,民進黨執政下,台灣丟掉了 9 個邦交國,僅剩下 13 個,這當然是歷史上新低,有人戲稱「外交部是斷交部」,但是我們也不忍苛責,因為真正的問題還是在台灣與大陸的關係。
目前兩岸之間幾乎零互動,只有互相喊口號,完全沒溝通,這也讓台灣海峽成為外國媒體所說的,世界上最危險的區域。
軍隊屢屢傳出採購弊案,缺乏人性化及科學化的管理,也讓國軍留營率降低,部隊裡面人力明顯不足。
只要有一個正常的領導人,他願意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制定一個長期計劃,然後每天認真工作,其實這些問題是可解決的。柯文哲就是這樣的一個領導人。首先我們來討論國防的問題,台灣也不能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人的善意之上面,因此必須建立強大的嚇阻國防能力,所以「備戰而不畏戰,能戰而不求戰」就是我們的國防政策。
「和平是有代價的」,因此國防預算提升到 GDP 的 3%,要讓國軍可以按照國家戰略計畫去制定他的長期規劃,但是也不必要國防預算用特別預算來處理,這也是逃避立法院的監督。
取得武器方面,「軍購」與「自主發展」兩案並行,延續「國艦國造」、「國機國造」的政策,充實國防自主的能力。同時,我們也會廣納民間的技術,將研發能量集中在無人機、人工智慧、飛彈,這種台灣具有發展性和可行性的項目。
同時藉著對軍購外購的機會,來鼓勵外國廠商在臺灣生產,帶動台灣國防產業升級,再協助本土業者利用我們優勢的製造業,進軍國際武器供應鏈,來拓展軍民兩用的市場。
過去,台灣的兵役制度常常被人批評,有當過兵的都知道,我們常常在割草、漆油漆,所以很多人會把當兵視為浪費生命的行為。另外,我們國防的發展應偏向資通電軍、海軍、空軍還有不對稱戰略,事實上這些高科技兵種也不是一年役期就夠,因此我主張台灣應該是募兵為主,徵兵為輔,同時應該要制定有效率的訓練,才不會讓當兵變成一種浪費生命的時間,而且變成是一種可以激起大家榮譽。
關於兩岸問題 我先說一件事情,今天外傳中共施壓台灣的五月天樂團,要他們發表親中的言論,如果屬實,我們就必須嚴厲譴責,因為這個無助於兩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所謂的兩岸關係不是台灣海峽兩岸,而是太平洋兩岸,必須在中美對抗的架構下,來思考台灣的議題。在這個關係裡面,和平就「三贏」,衝突就「三輸」。
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盟邦,美台在安全議題、經貿關係,及民主價值上都有密切關係,未來我還是會持續跟美國深化關係。同時我認為,美台交流有助於讓印太地區的國家看見台灣,這也有助於台灣與世界連接。
台海兩岸在過去 8 年關係惡劣,我堅持舉辦 8 次雙城論壇,就是為了讓雙方還有一個交流溝通的管道。2017 年台北成功舉辦世大運,背後有很多的談判,但是我仍然堅守台灣的立場,也成功讓蔡英文女士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在開幕式上台致詞,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民進黨現在階段還有「台獨黨綱」,過去八年執政期間與中國大陸零互動,現在更推舉一個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來當總統候選人;另一方面,國民黨也沒有修正自己的「統一黨章」,所推派的侯友宜候選人也公然接受在台灣已經沒有民意支持的「九二共識」。
國民兩黨所堅持的立場都和國際社會所期待的維持現狀是相違背的。賴清德只有在選舉的時候才不主張台獨,國民黨只有選舉的時候才不主張統一,但不管是民進黨或國民黨,他們的選舉都是走回頭路,挑起統獨意識形態、製造群眾互相仇恨。選舉過後,只是留下一個被撕裂的社會。
我認為,兩岸關係的最佳方案就是「台灣自主、兩岸和平」,我會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自治關係條例》,確保台灣人民在民主、自由的政治體制與生活方式之下,能夠以對等、尊嚴的前提,對大陸以五個互相來交往,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最後互相諒解。交流可以增加彼此善意,最起碼避免惡意繼續上升,然後也減少擦槍走火的危險。
關於外交政策,我說過,台灣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這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是不正常,因為絕大多數的國家不認同,這是現實的困境。
因此,我主張「務實外交」,不要拘泥於意識形態、不要受限於名稱,我們重視交流內容,重視實質利益。
面對邦交國,我會積極鞏固現有的邦交國,但是也必須改變過去的「金援外交」,我主張減少無償金援,要改成有償金援和以技術合作為核心的開發援助。
2023 年台灣的援外預算編有 144 億。在財政可以的話,還是可以再增加。援助項目則以我國專長項目,例如說資訊科技、生物科技、農務技術、臨床醫療等等,當然也要考慮邦交國自身的需要。
執行援助計畫時,應由我方主導,並和周邊理念相同大國共同合作,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落實援助計畫,以避免金錢外交的負面標籤,來達成實質援助效果,並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當然,我們也必須重視和非邦交國家的合作。在軍事安全領域,美日台三邊的安全對話平台,和印太地區鄰國,以及歐洲國家,也必須建立更緊密的安全合作關係。
在經貿方面,我們也尋求跟美、日、歐洲、東南亞等非邦交國家深度合作,接軌國際確保我們的供應鏈,也要幫助台灣的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為台灣創造下一個經濟奇蹟。
各位國人同胞,我們不能讓台灣持續沉溺在統獨的意識形態裡面,我們必須建立共融社會,實現國家治理。為台灣建立有效嚇阻的國防力量,也為兩岸開啟友善而穩定的溝通交流,同時搭配務實的外交政策,這才能為台灣創造「繁榮與和平」。
終結藍綠惡鬥,推倒藍綠高牆,團結台灣,共融社會
藍、綠意識形態已經分裂台灣 40 年。國民黨的統一黨綱,和民進黨的台獨黨綱都讓台灣人民恐懼不安。
只有選擇柯文哲才能終結藍綠惡鬥。1996 年以來台灣的總統大選已經舉辦過 7 次,每次都是「藍的要下架綠的,綠的要下架藍的」。同胞,這是我們台灣第一次有機會同時下架藍綠,大家加油,1 月 13 號一定要去投票。
我不會出賣台灣的利益,因為我沒有複雜的政商關係,也沒有錯綜複雜的地方派系,台灣民眾黨也沒有和中國有什麼買辦利益,從八次雙城論壇和一次世大運就證明了,柯文哲可以理性務實和大陸溝通,也可以保住台灣的權益。
16 世紀葡萄牙人航行台灣,稱讚台灣是美麗之島福爾摩沙,今天台灣仍然具備冒險犯難的精神,只要有一個有正常的總統,和一個有執行力的政府,我們一定可以讓台灣擁有更強的體質,可以讓世界重新相信美好的台灣,大家加油,繼續努力。
第三段
今天是 2023 年 12 月 28 日,距離 2024 總統大選只剩下 16 天,最後兩個星期, 一個轉念就可以改變台灣的未來。
台灣詐騙很多,其實剛才賴副總統就在示範什麼叫詐騙,請問你:我什麼時候說過我接受一個中國?你說兩岸一家親,我跟你講 2015 年我就講過了,你們 2016 年的選舉,多少個你們民進黨的立法委員拜託我去站台?連我媽媽都被拉去站台,其中王定宇就去了好幾次,那時候你們怎麼不覺得兩岸一家親有問題?把我利用完了、拿到政權了,就把我踢走。兩岸一家親我 2015 年就講過了,你們當時怎麼不覺得有問題?還有你剛才講說丢掉邦交國,我們在批評政府,你要不要拿出來?我知道台灣外交有困境,我不會去批評我們自己政府,還有一點,你自認市政成績很好,虧你還是醫生,你忘了你當市長的時候,登革熱死了多少人?
就在兩個星期前,(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COP28 才在杜拜落幕,198 個國家的代表,他們的共識就是減少石化燃料、加速能源轉型、2050 年要達到淨零碳排放。當全球先進國家都在注意這些問題時,民進黨政府卻好像與全世界脫節。
民進黨說的很多,做的很少。蔡英文總統承諾:她要減少碳排放量,可是在她執政的七年來,台灣的碳排放量比基準年還加了 2.1%,我們必須換掉這個裝睡叫不醒的政府,讓台灣真正與世界接軌。現在就是行動的時候!
我的政見可以用十五個字貫通:
「理性、務實、科學」、「民意、專業、價值」、再加上「執行力」。
面對能源問題、氣候變遷,我們要用科學與新技術,不必用意識型態。
面對勞保、健保的改革、長照短缺,要勇敢面對、不要避重就輕,拖延了事。
面對居住正義,我們要站在弱勢的一方、而不是站在財團建商的那一方。
面對教育政策,我們要促進社會階級流動、而不是頑固守舊。
面對族群問題,要以包融多元、來取代歧視與刻板印象。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你說徐春鶯是共產黨,你還沒道歉過!
面對高齡化、少子化、勞動力下滑、五缺、低薪,我們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每天認真工作,逐一解決。要改變,就要努力工作!
我的一生,都在挑戰困難的工作,我當了 30 年的醫師,大部分時間在擔任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我曾經負責創傷、外科急診、器官捐贈、器官移植、急診後送病房還有 ECMO,我的工作就是「救人」,讓他們恢復健康。對我來說,救活病人才是目標,任何醫療的方式都只是工具。在過程中,我總是提醒自己「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兩天前我接到來自愛爾蘭的一封信,他們的孩子 27 年前在台灣發生車禍死亡,當時他的父母親懷著痛苦,搭上飛機來到陌生的台灣,面對這個奪走他們兒子的土地,惶恐不安,經過我們的說明解釋後,最後這對父母決定捐出他兒子所有可以用的器官,給 6 個台灣的受贈者,遺愛人間。接受他的心臟移植的患者,我在不久之前才跟他吃過飯。
他的父母親傳來訊息,向我說感謝,27 年來,他們還記得我和台大醫療團隊,協助他們放下怨恨、陪著兒子走完最後一程。
在臺大醫院我看盡了生死離別,但是我也感謝上蒼,祂沒有讓我喪失了對人世的熱情。
多年後,我進入了台北市政府工作,看到了行人的地獄,居高不下的車禍死亡率,我立刻著手改善,在全市鋪設綠色人行通道、檢討標線、增加酒駕的臨檢、提高道安教育,在我卸任前,台北市的車禍死亡人數已經大幅下降,以每十萬人口計算,也是六都最低,台南大概是台北的四倍。
仰德大道上,2017 年發生了一起車禍,一輛大卡車一次撞死了四個人,過去 30 年在同一條道路上,不知道奪去了多少文化大學學生的寶貴生命,但是我們一直沒有動作,讓悲劇一再重演。心碎的父母總以為是自己的孩子運氣不好。其實,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有人願意面對問題、捲起袖子,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不知道奪去了多少文化大學學生的寶貴生命,但是我們一直沒有動作,讓悲劇一再重演。心碎的父母總以為是自己的孩子運氣不好。其實,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有人面對問題、挽起袖子,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我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去改善仰德大道的交通工程,第二年的車禍傷亡減少了 60%。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們早一點做,這 30 年來仰德大道傷亡的學生是不是就可以減少很多?
所以我們劃設巷弄內綠色人行通道,讓行人更安全;台北市的老舊市場也翻新了,提升了攤商的工作品質和台北人的食品安全;只要認真工作,一個一個問題的處理,北流、北藝、大巨蛋這種棘手的工程,最終也都解決了;台北市的空氣品質改善到跟花東一樣好,政府部門該花的錢花、不該的錢不該花,我們五年還了 570 億,該做的建設也沒有少。
我任內「居住正義」不再只是一個政治人物騙選票的口號,台北市的社會住宅,在我八年內完工和新建的有 2 萬戶,我還要求局處把這些記錄下來編了一本叢書,分享給有心實踐居住正義的縣市首長來參考;每天認真工作、每個地方都進步一些,合起來就是國家的最大進步。
還記得我剛剛說的那對愛爾蘭父母嗎?27 年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痛恨台灣,反而對台灣人的友善,留下深刻的印象。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才能留下善的種子、消彌仇恨對立。
我在台北市執政八年,兩岸關係降到了冰點,在民進黨不斷抹黑抹紅,而且國民黨也跟著起鬨的情形下,我還是辦了八次的雙城論壇跟 2017 世大運。
台灣的權益並沒有因此受損;蔡英文總統還以總統的身分上台宣布世大運開幕,對等、尊嚴、為台灣爭取應有的國際能見度。我主張維持現狀,台灣自主、兩岸和平,我會以務實的態度,維護台灣的民主、自由、法治、人權。
還記得嗎 ? 2016 年蔡英文總統當選那一晚她說,「從此,台灣人民不需要為他們的認同道歉」,但第二天起,民進黨就開始販賣芒果乾,黨政黑手進入媒體,抹黑抹紅政敵、只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執政不力。民進黨用「抗中保台」,來挑起仇恨;國民黨則是靠攏中國希望挹注自己的選情。我要跟大家講,我不會像民進黨跟國民黨一樣,在選舉的時候,操縱統獨意識形態,更不會利用中國來贏得選舉,你們這樣做,只是台灣內部更加分裂而已。
我主張社會和諧、政黨和解、兩岸和平,這些都要靠彼此善意才能完成。
柯文哲的參選,是藍綠兩大版塊以外,真正有機會改變現狀的新方向、新希望。
有人問我:「柯文哲,是紅的嗎?」答案:當然不是!
有人再問:「柯文哲,是綠的嗎?」我的出生背景是綠的,我也不隱瞞,但是這個意識形態,並沒有干擾我當市長或是當醫師的時候執行業務。
「那麼柯文哲,你是誰?」「我一輩子都在救人,我沒有包袱,我也不會貪污,我永遠為弱勢與普羅大眾來努力」!
我會用理性、務實、科學,解決人民生活的困境。
我會用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來深化民主。
我更時時思考著,我們要留下一個甚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
當人民託付我,我絕對全心全意為國效力。
親愛的國人同胞想想看,你要把你的未來 交給什麼樣的政黨與領導人?
是「新政治」還是「舊勢力」?
是「清廉勤政」還是「貪汙腐敗」?是「和諧共融」還是「分裂仇恨」?
(台語)
我相信大家心裡已經有答案,各位鄉親 我是柯文哲,我實在、我認真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我不會貪汙,明年 1 月 13 日,拜託大家給台灣一個機會,給柯文哲一個機會,給台灣民眾黨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