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忙碌...結果這個系列文已經被我拖延成「轉換iOS四個月」的心得了🤣。不過就像使用所有產品的經驗,也許此時更適合為此系列做完結。畢竟最初使用的新鮮感已經被熟悉的穩定感取代,iOS及其生態中各項app已經穩定的融入我的生活中。
那麼就來談談換到iPhone 15後我個人觀察到的幾點好壞。
第一個提的優點竟然是硬體設計(想不到吧)。
我起初也覺得MagSafe磁吸式的設計不穩、沒有安全感且沒必要,其實沒跳到蘋果陣營前也根本不會注意到這項特色。但既然有了iPhone,選購保護殼時自然就會注意到,使用後不得不說:真的很讚!以「無線充電」這件事情而言,我認為沒有磁吸固定的效果真的會大大影響體驗,試想,使用無線充電就是希望方便快速,結果還要一直去注意手機有沒有擺正擺對,還要怕不小心碰到,簡直就是顧此失彼。對蘋果來說,MagSafe應該是個為了使用體驗自然必須要有的設計,既不需特別多宣傳,但絕對是為產品低調的加分。
此外,MagSafe隨放隨拔的體驗讓很多使用場景都大大改善。對開車族來講,手機放上導航架真的很有感。我自己也很喜歡的是MagSafe自拍棒,因為現在手機都越來越大,要安裝和拆拔都很麻煩,使用後真的是回不去啦。市面上還有很多產品:磁吸卡片套、手指支架、運動水壺兼支架...等等,這可能就見仁見智囉。總之絕對是個加分設計,個人比較好奇的是MagSafe這麼多年了,怎麼Android手機還沒有抄過去...,Android用戶如果想要使用磁吸,目前大都是用自黏磁吸環來改造手機。
算是托福於蘋果對app審查嚴格,在app store不太用擔心有很雷或是惡意的app (當然沒辦法保證完全沒有,但應該是比android好得多)。另外以日常使用app來說,App store中大都有不錯的解決方案,願意付錢購買的話使用品質良好,免費的也有許多好物,這大概是得益於iOS較一致化的規格及Mac開發統一的環境。不過老實說,以我正常的日常使用(不是特別重度的手機使用者),基本上還是感覺不到android與iOS有太大的差異。
早期行動裝置app普及率還不高時,比較常見的問題可能會是想使用的特定公司服務有iOS卻沒有Android版,此現象目前還是偶而會發生(像是曾經火紅的ClubHouse一開始就只有iOS版本),如果真的會特別在意的人,這或許可說是轉到iOS還是有額外的好處。另外,因為在台灣和先進國家iPhone的使用者已經和Android平分或甚至更多,且iPhone使用者通常更願意付費...所以多數情形下同一個服務iOS版的軟體應該還是會更完備(有bug也容易被找出和修復)。
我一開始也是搞不懂「捷徑」是在做甚麼? 划手機不就是開自己需要的app,哪還要捷徑?
但後來發現搞懂就發現這真的是iOS最具潛力的應用之一,捷徑不只是像你用PC電腦上創造一個軟體的快速入口,而是可以把一連串的操作組合在一起,之後按一個鍵就可以執行,且只要軟體本身有配合對應的入口,就可以在不同軟體間實行操作。
這很適合為常常需要做的事情做一個簡化的方式,舉例而言可能是批次把照片修圖調亮、查找網頁時固定複製內容快速創造筆記...等等。另外一個重要的是「捷徑」也可以設定啟動的時機,例如:電量降到一定程度就啟動某些設定、到家以後自動啟動休息模式...等等。這樣的結果就是可以達到"自動化"的效果,如果是本身有這方面需求的人,iOS突然變成具備強烈客製化的潛力。
對會寫程式的人來說,「捷徑」也可以呼叫API。尤其在ChatGPT及open AI其他服務的API問世後有了更多玩法,我自己最喜歡的是用Whisper API 語音輸入筆記並搭配iphone 15 pro的動作按鈕(可參考閃憶筆記),比iOS和android的語音輸入都更準。更多可以再搜尋看看,已經有許多關於動作按鈕和捷徑的搭配分享。
如今iPhone已經使用4個月,經過了初轉換的陣痛期,一切都很美好,也已經做好成為長期果粉的準備(如果可以我也不想再經歷一次平台轉換的痛苦)。不過還是要幫Android說,真的沒有人家說的那樣iOS貴就是好,體驗上並沒有差太多。而iPhone也還有那個「總是單一機型」擠牙膏的缺點(?)。2023年開始的AI大競賽,蘋果目前也沒有在iOS上提出太多藍圖,反倒是Google和Android系的廠商頻頻發布,蘋果有沒有機會在這場競賽中被翻盤,目前還說不太準,不過也是讓人值得期待的事情。明天Galaxy S24就要發表了,趕在這之前了結這個系列文,不然搞不好一堆功能被打趴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