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文創園區可以說是台灣第一個成型的文創園區,很久以前曾經參與這個案子,也算是跟這個園區很有緣,所以常常關心它的相關活動,這次是由中央藝文公園這邊走過來的。
這個步道有許多人在這裡鍛鍊、走路、散步。相當熱鬧,本來也想先走一走,但因為時間接近中午,有些肚子餓,所以還是直接走過去。
這雕塑讓人覺得這個公園很有藝術氣息,忍不住就拍了一張,剛好有一個阿婆經過形成強烈的對比。
遠遠的是三創大樓,這一片大草地最適合辦演唱會或者是雷鬼音樂會,曾經參加過一次非常熱鬧,印象非常深刻那個電音的感覺就是把人轟得暈頭轉向。簡單生活節也是在一片大草原上辦活動,反應非常好,朋友告訴我說門票竟然要3000塊,真的很不得了。
當時,在BOT改造之前,我曾經來這裡參觀過一次。當時這裡非常破敗,除了牆面是完整的,裡面根本就塵封已久雜亂無章的房間。現在,經過改造整理,這裡煥然一新,有著文藝氣息。拍照起來很好看,因為人們通常不會是紅色的,所以相對來說,這裡的照片會更加出色。
磚紅色的牆面文藝氣息濃厚,再加上幾棵大樹的翠綠,畫面看起來柔和協調。難怪有許多人在這裡拍照,還有幾位老外在這裡用英文說著他的媽媽怎麼樣又怎麼樣,真是古怪又有趣。
我很喜歡這個畫面,它有一種時間凝固的錯覺。黑色的椅子整齊排列,人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似乎在聽著無聲的歌曲或演講。畫面中,黑白色彩的對比鮮明,線條簡潔利落,給人一種理性的感覺。然而,從畫面中人物的表情來看,他們內心可能並不平靜,而是充滿了雜亂無章的情緒。如果要給這張照片取名字,我會叫它“錯亂的理性”。
榕樹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密密麻麻的樹根緊緊包圍著紅磚牆。不知道該說榕樹還是紅磚牆更可憐,這樣的衝突卻又很美麗。路過幾位大陸口音的人在這裡嘰嘰喳喳地說著,“這裡就看完了,要回酒店了。”我很確定他們是大陸來的,因為他們的穿著就是大陸做派。
這裡是電影院前面的空地,是BOT案唯一確定功能後不能改變的地方。印象中,是由電影協會爭取說那棟一定要來做電影院,放映一些特殊的電影和藝術電影之類的。好像 BOT的人還要幫忙修建,等於替別人做白工。參觀的時候,就有人說這麼做很不划算,這是我印象深刻的。只是這麼多年來,雖然都是來到華山文創園區,但是從來沒有進去看過電影,因為那些電影都不感興趣,或者應該說滑手機去了,誰還看電影。
這是小型展覽的景象裝置,現場看很恐怖,有著吃人的意味,沒想到拍出來覺得除了鮮艷像花朵一樣就沒什麼了,完全不嚇人,可能是手機直接把顏色的對比拉滿,降低了黑色調的顏色,所以鮮豔起來就不那麼恐怖了。
走廊的牆壁上封有陶品,這些陶品以前是裝水果酒用的。看著牆上的陶瓶,仿佛能感受到製作酒場的那段時光被封存在其中,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這段過往歷史的見證不會阻礙行人的動線,但卻靜靜地訴說著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抬頭看看那個陶瓶,溫潤的顏色讓人感到舒服。可見以前的設計,師父的拉坏功力或者成型的技巧,都是相當強的。
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除了主走道外,最熱鬧的地方就是表演區。每逢假日,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街頭藝人表演,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觀賞。表演者們都非常賣力,演出內容也十分豐富,讓人看得目不轉睛。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位觀眾在表演結束後,從二樓往下丟了一張百元鈔票。表演者看到後,立刻爬上台階去撿錢。台下的觀眾們看到這一幕,都發出了驚呼聲。
這是知音文創的店面。現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大部分都已經成為商業區域,幾乎看不到文創的痕跡,也就是說,它的商業化越來越嚴重。但是,知音文創的表現算是好的。它的店面仍然保持著濃厚的文創氛圍,獨特之處就是把木頭玩到極致。什麼東西都可以用車的、用磨的,去把它做出來,一點也不會浪費。紫雲文創的「大蟲」系列也是非常有蟲吃感、層次感。
接近中午時分,即使不是週末假日,橫巷子的人潮也相當多。這裡是年輕人喜歡來的地方,所以總是熱鬧非凡。我記得,以前牆面上還有一株非常大的榕樹,幾乎把牆壁擠壓壞掉了。現在看不到了,想必是因為太影響結構,所以被移除掉了。
來到華山主走道,看到廣告牌上寫著許多展覽資訊,幾乎每個入口處都有一個展覽在收費。收費本身並沒有錯,但問題在於收費展覽太多,幾乎每個展覽都要收費,這就顯得有些不合理。畢竟,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國家的公共空間,園區有一定的責任扶持文創產業。但如果打著文創的名號,卻行商業之實,這就有些不妥了。園區應該將收費展覽的一部分空間收入返還給文創工作者,以支持文創產業的發展。
你看這個《厲陰宅之旅》的門票就 400 塊錢,相信沒有人會在裡面待超過一個小時,卻要 400 塊。電影票的門票還貴得多。我不能說什麼,因為這還是商業行為,受市場供需決定。如果沒有人看,票價自然就會這樣;有人看,他就可以減價或漲價,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走向出口,想出去外面找東西吃。這裡的餐廳我都已經去過很多次了,不想再去吃了。我回頭望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它是台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也是台灣文化的門面。我希望它能夠長久繁榮下去。
還有一個展覽叫「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聽說很不錯,但我很多年前就已經看過法國巴黎的相關影片。當時的感動至今難忘,但看多了也就膩了。人就是奇怪的動物,習慣了什麼東西,反應就會遲鈍。文化也是一樣,久了就沒有感覺了。所以,還是要經常創新,才能讓文化歷久彌新。
這是門口的裝置藝術,其實也是用來宣傳裡面的展覽。展覽的商業化確實太嚴重了,但也罷,只要來參觀的人喜歡就好了。那台圓圓的車子有點像西部牛仔的拖車,擺在這裡有些衝突,但還算美麗。要去吃飯了,這次的漫步之旅也結束了。希望你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