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殺-自殺防治守門人(2)

2024/01/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主動關懷詢問」和「適當支持回應」都做到之後,如果你發現當事人的狀況不是你能夠負荷或解決的,就得考慮「轉介」了,將當事人轉介給專業的身心健康單位,讓其他資源進來協助當事人。除了根據你自己的感覺之外,也可以使用俗稱「心情溫度計」的簡式健康量表(有app版本)來幫當事人評估。如下圖所示,透過簡短的問卷來評估當事人的狀態,除了根據建議的數值標準來協助判斷是否要轉介之外,往往也具有提升當事人自我覺察的作用;有些當事人會覺得自己的狀況「應該還好,不用大驚小怪」,但看了問卷結果才知道自己低估了嚴重性,進而願意接受專業協助。

raw-image
raw-image

在與當事人討論轉介時,需要謹慎維持與當事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強調轉介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更多協助,並不是要拋棄他(這可能是他以前多次感受過的);接著,或許還要再進一步做的是減輕當事人接受轉介的焦慮感(可能要面對身心科藥物、心理治療、住院…),強調藥物和心理治療是有效的。

實際轉介時,根據當事人的狀況,試圖幫忙的你可能要做得更多一些。最積極的方式是直接陪著當事人去尋求協助(醫療院所、學校的諮商輔導中心、任何專業的協助),其次是得到當事人承諾說他願意接受幫助,然後由你來幫他安排或預約專業的協助;如果以上兩步當事人都暫時拒絕,那至少你要提供一些專業協助的資訊(機構名稱、電話……等等),並設法得到當事人的承諾:不會企圖自殺,並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尋求協助,或至少要先與你或是其他能夠信任的親友聯繫,緩和衝動。

身為有意願的協助者,面對這樣沉重的議題,可能會連帶產生壓力,因此除了你自己之外,盡量設法找出在當事人周遭可以提供協助或支持的對象,無論是他的家人、師長、朋友,讓多點連成線、張成網,在危機時接住當事人,別讓所有重擔都落到你身上。當然了,你願意提供支持與協助的同時,也別忘了自己的抒壓與轉換管道,維持自己的健康狀態,才能持續提供支援。

最後的總結與提醒,要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的為難之一或許是因為這樣的迷思:「自殺者會一直反覆企圖自殺以致身亡。」既然如此,幫這個忙有什麼用?不是白白消耗時間嗎?實際上,台灣和全球的研究發現,100個自殺個案送到急診室,追蹤一年以後,再次自殺身亡者約1-2人,亦即98%-99%並未死於自殺;首次嘗試自殺者若能活下來,會有相當大比例在看見/經歷死亡之後重生。這意味著只要能夠讓這些初次嘗試自殺的人活下來,就有很大機會能防治下一次自殺的發生。

自殺防治,更希望在當事人真的嘗試自殺之前,就緩解、熄滅那樣的衝動,而這也當然是有可能達成的;畢竟要從種種壓力事件的累積、累積至警戒線,一直到某個難關過不去、一個瞬間想不開,接著觸發自殺意念,這個結果並不是一蹴可幾的,我們可以在那過程中使滿足自殺的條件或情境消失,自然也就不會觸發自殺意念的反應了。

raw-image




5會員
100內容數
本職是諮商心理師。 在這裡放一些以前寫的&正在(想)寫的東西。 現職: 朝陽科技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 哲石情感心理諮商所特約諮商心理師 台中張老師心理諮商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