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殺-自殺防治守門人(2)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主動關懷詢問」和「適當支持回應」都做到之後,如果你發現當事人的狀況不是你能夠負荷或解決的,就得考慮「轉介」了,將當事人轉介給專業的身心健康單位,讓其他資源進來協助當事人。除了根據你自己的感覺之外,也可以使用俗稱「心情溫度計」的簡式健康量表(有app版本)來幫當事人評估。如下圖所示,透過簡短的問卷來評估當事人的狀態,除了根據建議的數值標準來協助判斷是否要轉介之外,往往也具有提升當事人自我覺察的作用;有些當事人會覺得自己的狀況「應該還好,不用大驚小怪」,但看了問卷結果才知道自己低估了嚴重性,進而願意接受專業協助。

raw-image
raw-image

在與當事人討論轉介時,需要謹慎維持與當事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強調轉介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更多協助,並不是要拋棄他(這可能是他以前多次感受過的);接著,或許還要再進一步做的是減輕當事人接受轉介的焦慮感(可能要面對身心科藥物、心理治療、住院…),強調藥物和心理治療是有效的。

實際轉介時,根據當事人的狀況,試圖幫忙的你可能要做得更多一些。最積極的方式是直接陪著當事人去尋求協助(醫療院所、學校的諮商輔導中心、任何專業的協助),其次是得到當事人承諾說他願意接受幫助,然後由你來幫他安排或預約專業的協助;如果以上兩步當事人都暫時拒絕,那至少你要提供一些專業協助的資訊(機構名稱、電話……等等),並設法得到當事人的承諾:不會企圖自殺,並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尋求協助,或至少要先與你或是其他能夠信任的親友聯繫,緩和衝動。

身為有意願的協助者,面對這樣沉重的議題,可能會連帶產生壓力,因此除了你自己之外,盡量設法找出在當事人周遭可以提供協助或支持的對象,無論是他的家人、師長、朋友,讓多點連成線、張成網,在危機時接住當事人,別讓所有重擔都落到你身上。當然了,你願意提供支持與協助的同時,也別忘了自己的抒壓與轉換管道,維持自己的健康狀態,才能持續提供支援。

最後的總結與提醒,要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的為難之一或許是因為這樣的迷思:「自殺者會一直反覆企圖自殺以致身亡。」既然如此,幫這個忙有什麼用?不是白白消耗時間嗎?實際上,台灣和全球的研究發現,100個自殺個案送到急診室,追蹤一年以後,再次自殺身亡者約1-2人,亦即98%-99%並未死於自殺;首次嘗試自殺者若能活下來,會有相當大比例在看見/經歷死亡之後重生。這意味著只要能夠讓這些初次嘗試自殺的人活下來,就有很大機會能防治下一次自殺的發生。

自殺防治,更希望在當事人真的嘗試自殺之前,就緩解、熄滅那樣的衝動,而這也當然是有可能達成的;畢竟要從種種壓力事件的累積、累積至警戒線,一直到某個難關過不去、一個瞬間想不開,接著觸發自殺意念,這個結果並不是一蹴可幾的,我們可以在那過程中使滿足自殺的條件或情境消失,自然也就不會觸發自殺意念的反應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因為心理諮商觸發的奇思妙想
5會員
81內容數
一個諮商心理師的閒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媒體獲得有關自殺者的新聞,而自殺的決定經常令人難以理解。但若我們能夠放下偏見,嘗試理解自殺者的處境與選擇,或許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深的包容。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媒體獲得有關自殺者的新聞,而自殺的決定經常令人難以理解。但若我們能夠放下偏見,嘗試理解自殺者的處境與選擇,或許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深的包容。
Thumbnail
自殺並不僅僅是個人的決定,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   自殺者遺族是那些失去至親,親人以自殺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他們背負著難以述說的悲傷、疑惑和內疚,感到被無法填補的空虛所籠罩。當我們遇到自殺者遺族時,可能會感到無措,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幫助他們。這是一個充滿無助感和尷尬的
Thumbnail
自殺並不僅僅是個人的決定,對於身邊的人來說,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   自殺者遺族是那些失去至親,親人以自殺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他們背負著難以述說的悲傷、疑惑和內疚,感到被無法填補的空虛所籠罩。當我們遇到自殺者遺族時,可能會感到無措,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幫助他們。這是一個充滿無助感和尷尬的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的增能對話方式,本文分享了一位高功能助人者如何走出痛苦,並呼籲人們在面對他人的困難時,重視聆聽與陪伴的重要性,而不是急著提出解決方案。情緒的真正需要是一份同在與理解。讀者將得到一些實用的敘事治療技巧。 若對敘事有好奇,歡迎寄信或留言互動。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的增能對話方式,本文分享了一位高功能助人者如何走出痛苦,並呼籲人們在面對他人的困難時,重視聆聽與陪伴的重要性,而不是急著提出解決方案。情緒的真正需要是一份同在與理解。讀者將得到一些實用的敘事治療技巧。 若對敘事有好奇,歡迎寄信或留言互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輔導者在面對自殺個案時的回應與感受,分析個案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探討如何建立信任的關係與情感連結。文章強調理解個案的痛苦、孤獨和過去經歷的重要性,並提出多種真誠的回應方式,以幫助個案走出心理陰霾,並尋找生活的意義。透過誠懇的交流,輔導者能夠更有效地支持自殺風險者,進而達成更好的輔導。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輔導者在面對自殺個案時的回應與感受,分析個案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探討如何建立信任的關係與情感連結。文章強調理解個案的痛苦、孤獨和過去經歷的重要性,並提出多種真誠的回應方式,以幫助個案走出心理陰霾,並尋找生活的意義。透過誠懇的交流,輔導者能夠更有效地支持自殺風險者,進而達成更好的輔導。
Thumbnail
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或處於矛盾痛苦中,正在自傷的你。
Thumbnail
這是一篇寫給擔心身邊人傷害自己、疑惑為什麼有自傷行為,或處於矛盾痛苦中,正在自傷的你。
Thumbnail
於是乎醫者可以做的,我覺得就是辨別眼前人是A、B還是C,是A就陪同理解自身受傷狀況,使其有清楚認知;是B就持續給予資源,拓展他的認知,使其心志越來越強大,做出對現況更好的選擇;是C就相對單純了,想盡辦法減少他負重前行的阻礙,互相學習,也一起見證生命經驗帶來的智慧與榮耀。
Thumbnail
於是乎醫者可以做的,我覺得就是辨別眼前人是A、B還是C,是A就陪同理解自身受傷狀況,使其有清楚認知;是B就持續給予資源,拓展他的認知,使其心志越來越強大,做出對現況更好的選擇;是C就相對單純了,想盡辦法減少他負重前行的阻礙,互相學習,也一起見證生命經驗帶來的智慧與榮耀。
Thumbnail
四十二、接納脆弱面 新的一年,我最想分享的就是我如何透過接納自己的脆弱一步步成長。每個人都會希望永遠擔任健康國度的公民,而且也可能以爲自己會一直持續有健康的身體。 但可惜的是,我們遲早都會因為沒有重視身體而有些大大小小的狀況備受影響。心理健康可能會因著每個人天生的脆弱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受耐程度。
Thumbnail
四十二、接納脆弱面 新的一年,我最想分享的就是我如何透過接納自己的脆弱一步步成長。每個人都會希望永遠擔任健康國度的公民,而且也可能以爲自己會一直持續有健康的身體。 但可惜的是,我們遲早都會因為沒有重視身體而有些大大小小的狀況備受影響。心理健康可能會因著每個人天生的脆弱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受耐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