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學生—培養獨立負責的心理素質(3)友情

2024/01/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人際關係議題而前來諮商的當事人,有一大部分是因為覺得自己太內向,卻很少有人是因為自己太外向而前來諮商的。內向的人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朋友太少了?是不是要更用力地去交朋友?是不是要變成一個跟誰都可以合得來的人?

          「家人說我太內向了,應該要活潑一點。」「老師說我太內向了,應該要多跟同學互動。」「我就是沒那麼喜歡跟一大群人來往,可是大家好像說不應該這樣。」前來諮商的當事人時常提到這些類似的台詞,我會跟他們說我也聽過一樣的話,因為我也是一個偏內向的人。然後我會推薦他們上Youtube去找一段TED的演講「內向者的力量」,主講人是Susan Cain;如果時間足夠,可以去找她的著作「安靜就是力量」來看看,通常他們都會深有共鳴,就像我當初看到那段演講和書本內容時一樣,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的感覺並不是什麼怪胎的想法,因為世界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是內向者。

          內向者與外向者的人數比例似乎相差不多,但是發出來的音量卻差非常多;尤其是在強調競爭的現代社會之中,活潑好客、廣結善緣、擴展人脈、團隊合作……這樣的價值觀蔚為主流,個性與這樣的價值觀恰好相符的外向者理所當然地活得舒適,並且能夠更大聲地宣揚自己的正確性;但那些比較喜歡傾聽、安靜、內省、閱讀、低調、獨立作業的內向者就難免要受苦了,在「外向比較正確」的這種主流價值觀的壓迫之下,不只外人要非難他們,就連他們自己也會產生自我懷疑。

          要特別強調的是,內向和外向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而是一種光譜的概念,可以想像成最左邊是極端內向、最右邊是極端外向,而每個人其實都在自己的一小段範圍內移動,也就是說每個人大致上是比較外向或是比較內向,但會因為場合或事件的不同,而有一些差異;而且那個轉屬於自己的範圍寬窄和位置,也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外向的優點無須贅述,對於內向者來說,可以想想科技文明的進展、藝術形式的豐富,多是因為創作者將大量時間用在自己可以全心投入的世界之中,而不是勉強自己去交際應酬,否則人類生活品質的進展可能要倒退不知多少年。或許過去的資訊流通比較不發達,使得內向者遭遇到被要求外向的壓力相對小一點,才能讓他們對自己的懷疑少一點,而能夠專心地內向做自己;現代的雜音是來自全世界的,發出的壓迫音量自然大上不知多少倍,那難免使得內向者更容易花時間在懷疑自己,而不是好好地內向、專注在自己的興趣上。

          內向或外向都各有優勢,對於個人來說,好好地體驗、覺察自己感覺舒適的人際相處模式、找出自己的光譜範圍、選擇自己想要的人際互動模式、不要過度勉強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不只是讓自己覺得舒適,也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找到正確的舞台,讓自己過得好,世界也會因為這樣變更好。

5會員
100內容數
本職是諮商心理師。 在這裡放一些以前寫的&正在(想)寫的東西。 現職: 朝陽科技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 哲石情感心理諮商所特約諮商心理師 台中張老師心理諮商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