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下台大中文系課程(與中文所考試科目相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中國文學史:

黃奕珍授課,其餘資訊暫缺

吳旻旻授課,採用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宇文所安/孫康宜主編《劍橋中國文學史》 。

2.中國思想史:

蔡振豐授課,無註明

徐聖心授課,參見其授課大綱(書籍眾多,每週不同主題,不一一寫入)

3.文字學

徐富昌授課,無註明

林宏佳授課,採用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4.聲韻學

李存智授課,採用漢語音韻學 董同龢 文史哲出版社、漢語音韻講義 李榮製表 丁聲樹撰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廣韻 (黎明文化、藝文印書館、洪葉文化、里仁書局)、韻鏡校注 龍宇純 藝文印書館

5.訓詁學

趙飛鵬授課,採用林尹《訓詁學概要》 正中書局


avatar-img
10會員
185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威利看到一篇政府的文章,是在講說112年薪資中位數是52.5萬元,那高低薪差距縮小到4.05倍,是12年來的最低。貧富差距有變小嗎?   大綱 1.薪資中位數與高低薪差距現況 2.高低薪差距縮小的原因 3.薪資統計數據的可信度與爭議 4.稅收公平與未來改革方向 5.台灣生活
Thumbnail
觀察近兩年學測英文──112考「分類」、113考「比較&類比」──可以推測混合題的出題範圍應該不會逃離這兩種文類。熟悉「分類文」和「比較&類比文」的文體、功能,應該能掌握混合題的考點。
繼113年度的題解,本文在於運用「正確的閱讀觀念」、從「文章結構」的方向著手,以及「理解文章作者的意圖、架構布局,」從而掌握「閱讀重點」、幫助理解文章要旨。
不論題目如何變化,考生應當掌握四個原則:1). 語境 (context)、2). 同義詞/相反詞(lexicon)、3). 文法「一致性」 (agreement)、 4). 配搭詞 (collocation)。理解組題原理能幫助自己更快速解題。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威利看到一篇政府的文章,是在講說112年薪資中位數是52.5萬元,那高低薪差距縮小到4.05倍,是12年來的最低。貧富差距有變小嗎?   大綱 1.薪資中位數與高低薪差距現況 2.高低薪差距縮小的原因 3.薪資統計數據的可信度與爭議 4.稅收公平與未來改革方向 5.台灣生活
Thumbnail
觀察近兩年學測英文──112考「分類」、113考「比較&類比」──可以推測混合題的出題範圍應該不會逃離這兩種文類。熟悉「分類文」和「比較&類比文」的文體、功能,應該能掌握混合題的考點。
繼113年度的題解,本文在於運用「正確的閱讀觀念」、從「文章結構」的方向著手,以及「理解文章作者的意圖、架構布局,」從而掌握「閱讀重點」、幫助理解文章要旨。
不論題目如何變化,考生應當掌握四個原則:1). 語境 (context)、2). 同義詞/相反詞(lexicon)、3). 文法「一致性」 (agreement)、 4). 配搭詞 (collocation)。理解組題原理能幫助自己更快速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