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所考試紛沓而來,但中文所的報考人數卻是逐漸邁入死亡低谷。
或許是大環境的時機不好,想要唸中文所的人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中文所並未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人去讀。因此,不難想像在幾年後,中文系所會倒成一遍,能夠留存下來的屈指可數。
中文系所一直不願面對的問題,就是不能說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為何?簡單來說,除了國民教育的國文課外,中文系所不清楚自己應該要扮演何種角色。
當代中文系為了迎合世俗的期待,逐漸往技藝層面的用的方向走,但卻忽略了體的精神內涵,而導致一般人認為你沒有什麼用外(技藝可以被取代),也沒有甚麼價值(缺少意義價值)。
中文系之所以是中文系,不是因為很會背東西,亦或是非常會創作。中文系培養的是一種洞察人心的能力,能夠穿透文字的表象,看到深層的內涵。因此,中文系其實相當適合當心理輔導師,輔導對人生徬徨、疑惑、無奈的困惑者;不應只被侷限在小小的教室裡,當個學匠。
中文系所的用,不是技藝上的用,而是對於生命精神實踐與發揮。它是一種修養工夫,調節自己身心靈的調味劑,而不是技術上的應用。因此,想要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仍然必須要自己去培養相關技能,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