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區塊鏈行業的一種融資方式,指通過發行代幣(Token)的方式進行融資。每個區塊鏈項目會根據投資者投資金額比例,發行相應的代幣給投資者,這些代幣往往也可以在一些數據貨幣交易平臺(如Counterparty等)進行交易。
ICO 與 IPO、PE/VC 的相同之處在於這幾種融資方式都是通過出售公司/項目的一部分權益(股份或收益權)來獲得資金。ICO 與 IPO 的不同之處在於 ICO 融資方式支援的項目多數為未完全成型或完成的項目,且以 ICO 的方式融資,是可以不需要法律主體的。ICO 與 PE/VC 的不同之處在於 PE/VC 機構有時會對項目有較大的話語權和掌控力;而 ICO 中,大多數投資者只能選擇買入或賣出他們的“份額”,而無法直接幹預團隊的工作。
通過 ICO 融資的優勢主要有兩點:融資週期短,且創始團隊可以直接將自己的項目通過“白皮書”、“眾籹細則”等形式的檔介紹給投資者,這可以迅速聚集對項目感興趣的投資者。而通過 ICO 融資的劣勢主要有兩點:由於之前有有一些 ICO 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或被證明是詐騙,這提高了投資者對 ICO 的謹慎和懷疑程度;大環境還未對 ICO 有完善的監管和明晰的限制,這增加了 ICO 的不確定性。
最早的 ICO 是 2014 年 7 月 的乙太坊,當時 Vitalik 透過 ICO 募集到 31,591 顆比特幣(當時市值約 1,840 萬美元)並且以此作為資金開發出乙太坊。爾後,大部分的代幣發行都是在乙太坊上,並透過自身官網或是協力廠商平臺來進行 ICO。
ICO(首次代幣發行)與IPO(首次公開募股)都是籌資方式,但存在著幾個關鍵差異:
區塊鏈新創公司選擇進行 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ICO 是一種快速籌資的方式,新創公司可以在短時間內籌集到大量的資金。例如,台灣的區塊鏈新創公司幣託在 26 小時內就籌集到了 6 億台幣。
ICO 可以吸引全球的投資者參與,不受地域限制。這對於想要快速擴展的新創公司來說是一大優勢。
進行 ICO 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用戶和投資者。例如,幣託透過發行幣託幣,讓人去持有他的幣,這些使用者自然會去認識他們。
新創公司可以透過 ICO 發行自己的代幣,並利用這些代幣來創建一個生態系統。例如,Cobinhood 是全球第一家虛擬貨幣交易所兼提供 ICO 服務的公司,他們的下一步是開發底層鏈,要解決目前主流鏈速度慢、擴充性低的問題,並發展各項去中心化應用。
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風險與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比特幣等虛擬通貨的系統設計存在瑕疵,例如透過全體節點同時對所有交易進行驗證之運作效率低、對電腦與電力之耗能高、系統不具擴展性無法同時處理大量交易、交易不具最終確定性、以及去中心化的共識決機制存在脆弱性等因素,可能導致虛擬通貨之運作機制瓦解,而使其價值歸零。
近年來由於虛擬通貨投機炒作盛行,惟交易平台被駭事件一再發生,另因其具備匿名交易、網路跨境流通等特性,能規避傳統監管體系,易淪為洗錢及資恐等犯罪用途,已成為各國監理的一大挑戰。
ICO中最為人詬病的,是發行團隊利用資訊不對稱,自己炒作消息把幣值拉高,吸引散戶買幣後,再快速脫手套現;有些團隊甚至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實現專案,募到錢就跑的案例也時有所聞。
代幣沒有基本面,不像股票會因為經濟活動而創造價值跟現金流,價格變動完全取決於交易面,也就是市場供需,造就了巨大的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