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二個部分。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前面的建議你從的第一部分開始看起,連結如下:
最近看到一個影片,引用了下面介紹的週期圖,來說明一個人如何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我們一樣先放上這張圖讓大家再重新溫習。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相信大家腦海中,已經開始規劃財務自由的藍圖(也可能是躺平),並且在期待接下來的講解,對嗎?但在我們思考財務自由的目標前,讓我先跟大家講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很多讀金融財經相關科系的人會首先閱讀到的一則故事「商人與漁夫」,內容是關於什麼是財務自由:
一個非常有錢的商人到小島度假,雇用當地的漁夫作為響導。
漁夫每天在小島十分享受,過著逍遙自在的快活人生,而商人也跟著漁夫體驗天堂般的度假生活。
經過幾天相處下來,商人跟這漁夫說:
「你既然有高超的釣魚技術,為何不買一艘新的漁船,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魚,賺更多錢呢?」
漁夫說:「然後呢?」
「你可以用賺的錢存下來就買第二艘、甚至第三艘漁船,建立自己的船隊。」
「然後呢?」
「你就有更多資本設立魚罐頭工廠,行銷全世界賺更多的錢。」
「然後呢?」
「接著就可以像我一樣,每年都可以有時間去小島上渡假,享受自己的人生。」
漁夫回答商人說:「可是,這不就是我現在的生活了嗎?」
說完兩人沉默不語。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第一層思考」就是當一個商人汲汲營營畫餅給漁夫,想要向他說明如何獲取更多金錢來過上好生活的時候,漁夫早就過上享受的人生了!
這個故事有後續。
商人思考過後留下一句話:
「也許你覺得你自己可以一直在這座小島上度假生活,但這樣的度假生活對我來說只是我每年的一小部分。」
商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他具有選擇權,而漁夫沒有。
商人有錢他今天想度假可以去小島、賭場、南極所有任何他想去的地方。
而漁夫只能永遠待在小島上才能過度假的生活,不能夠離開小島。
這就是這個故事的第二層思考:
一個人過得不錯,不代表他有選擇的權利,有時候財務自由代表的是一種選擇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選擇權。(確實有很多有錢人的通病就是,他們覺得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大部分的人大概會看到上面兩層思考,但我這裡要提供第三層思考:
有錢的商人度假回去之後,雖然不用大小事情親自打理,卻有許多重大決策必須做主,有需多人脈需要梳理。
雖然有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選擇權,但卻常常沒有「不想做什麼就不做的權利」,很多事業也沒有辦法說放下就放下。(比如80歲的張忠謀、70歲的郭台銘,但或許做這些事情是他們所熱愛的也不一定,但至少到老他們也都還在持續運作部分公司業務)
講完這個故事再回到我們的第二個步驟:
設定目標,許多人可能會脫口說出「財務自由要賺到1000萬、1億」這樣之類的話。
然後接著開始規畫要先存100萬,投資理財投資報酬率10%之類的。
分享商人與漁夫的故事,其實是希望大家對於財務自由有個多幾層的思考,而不僅僅侷限在「錢」這個事物上(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錢很重要)。
錢往往只是附屬的結果,而不是追求的目標。
以上述的故事來說,商人之所以認為漁夫可以藉由組織船隊開設魚罐頭工廠賺大錢,是因為漁夫有關鍵的核心技術「高超的釣魚技巧」,而商人有「商業邏輯思維」可以提供建議,兩者都十分重要。
而使用關鍵核心技術則可以換取許多收穫,錢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所以當我們一時半會兒沒有辦法存到這麼多錢,或是賺取不到這麼多錢,我們應該要考慮的是自身是否有關鍵的核心技術可以提供給他人!
那如果已經累積有不少的財富,真正對自己生活以及生命中最重要的財務自由的意義是什麼?有沒有是除了錢以外的?比如說健康、陪伴家人、登百岳、環遊世界、政治權力、社會公益等等。
目標往往都需要許多不同方面努力的累積,建議將目標分割,從自己可以做到的開始,一步一步完成並給予自己肯定,唯有不斷的累積才有機會成長最後達到某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