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已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坊間數落臉書不是的言論甚多。我倒覺得,臉書僅是工具,如何使用全看個人。再說,交到什麼樣的朋友,就會在臉書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在臉書交幾位有趣的朋友,除了閒聊之樂,亦頗能增廣見聞。
一位臉書友人雅好書籍、文物。他眼光獨到,蒐羅不少民用瓷器,乍看嗑嗑崩崩的碗碟湯匙,未必精美,惟歲月痕跡使得這些家常器物頗有味道,很有意思。再說,這些器物亦能看出當時的工藝、美學、社會狀況等等,讓我長了不少見識。
友人另有與文史無關的正業。他聊著聊著,末了總愛加上一句,說錯不管。旁人可能誤會他是信口開海之輩,然而,熟人都曉得,他並非不負責任,惟非文史專家,有些陳年舊事年代久遠,難免誤記或遺忘,假使隨口聊個兩句得查核一堆書,未免無聊。只好常常提醒大家,他可是說錯不管的。世上太多說錯不管之徒,卻往往認為朕即真理。友人直白提醒,反而可取可愛。
或許閱讀改變了某些人的氣質,但對另一些人未必。這位臉書友人向來三三八八,縱使飽讀詩書仍保有天性,三不五時說些瘋瘋癲癲的玩笑,受不了嫌他無品無趣也是有的。但話說回來,書不擇人,即使個性三八瘋癲,亦能藏書愛書,愛書人各有性格脾氣,這才有趣。若愛書人全是謙謙君子,吐屬文雅,那讀書少的我可就不便高攀結交了。
香港書友曾展示一些香港早年偽稱張愛玲作品的書,原以為友人會生氣。我說他假使有緣也會蒐羅的,若祖師奶奶仍在世,友人必定想方設法送去讓她過目,最好祖師奶奶在書上大筆一揮,「此書謬誤不值一讀」,那可真是一字千金。友人向來對偽作頗感興趣,一來其時代意義不容抹滅,況且偽作後世難覓,收一本是一本,或許日後有機會能派上用場。
友人曾表示,他認為的理想藏書是五千本。不過,別人若想擁有理想藏書多半靠加法,他倒是減法。加法與減法,畢竟是不一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