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電視劇《繁花》的熱播,上海吹起了一股繁花熱潮,許多遊客一股腦兒前往上海旅遊,打卡戲劇裡的美食與景點、畫著復古港式妝容、穿著高腰牛仔、皮外套,想像自己是80、90年代的上海人走在和平飯店前的南京東路上,到底繁花是在熱什麼?想當年在看王家衛的《重慶森林》、《2046》,只覺得導演將電影美學發揮地極致,矇矇懂懂雖然不是很明白劇情,卻渴望能成為王家衛的鏡頭下的女人,那樣的美、那樣的神秘。時隔多年後耳聞王家衛執導的第一步電視劇-繁花,便決定或許不懂藝術大師拍的劇情,但仍要感受其電影美學。《繁花》原著為金宇澄的一部長篇小說,描寫經濟開放初期的上海市民生活,而這個文本被王家衛青睞,更耗時十年製作拍攝,它復刻紙醉金迷的90年代黃河路,有從阿寶步步高升成為寶總的傳奇,更有他與三位摩登女郎猜不透的感情戲。
人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
如果問我繁花到底在演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的,比起人性,應該是「人生」吧!在商場爾虞我詐的手腕、在情場上太重情義導致誰也不留。表面上說的是如何做事,但其實要學做事前先要會做人,就像是爺叔講的「不響」,我認為貫穿全劇主軸,不響除了是上海俚語,更是一門關於沈默的哲學。
男女之事,源自天時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門
劇中三大女主與寶總的關係總是說不透摸不清,無論是與汪小姐有著事業夥伴同甘共苦的情誼以及和平飯店四年之約、或是幫助玲子開夜東京並且默許她在金錢上總是虧自己一把、甚至是李李來到黃河路上遇到困難時義無反顧的幫忙。寶總一開始總是能游刃有餘的縱橫所有情感之間,便源自於他們「不響」,因為一旦響(說破)了,關係或許就會破滅,就像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對於是否跟對方告白而猶豫不決,原因很簡單-怕說了做不成朋友。在戲劇中後段當情慾大於理智,汪小姐果斷的說「和你一起賣茶葉蛋」、玲子被朋友說出她對於寶總一直以來的男女之情,於是一顆碎石劃破了粉色漣漪,終是露出層層波瀾赤裸的相思。
人情就是欠來欠去的,就跟刷牆一樣,刷過來刷過去,所以這個人情才會越來越深厚。
論所有債務中,最難還的,便是人情。而在繁花中人情的「不響」,是即使傾家蕩產也要借錢給阿寶買股票的陶陶、或是最初阿寶在日本無計可施卻借給他機運的玲子、是儘管吃了金花的鱉,仍決意重新買回集郵本的爺叔、更是義不容辭幫助汪小姐拿下沃爾瑪第一單的范總。這就是人情的不響,更是最後汪小姐大喊「江湖再見」最奧妙的意涵。我們總吃著人情的虧,還著人情的債,在戲劇中的細節裡,我們看明白了江湖情誼,不說破的是未來再見。
人生兩個問題,第一,找到問題,第二,把它解決掉。
除了劇中的感情戲外,令人最著迷的莫過於寶總的「商場大戰」了吧。不管是費翔「冬天裡的一把火」爆火了范總的三花、或是私下協助李李度過黃河路飯店之爭、再到後期與強總的股票廝殺。在所有的商場大戰中,寶總從未向任何人透露其完整的計畫,而是事前未雨綢繆,在事件發生時運籌帷幄,事成後拍手稱快。寶總做事的手段俐落,也正印證他常說:「不該講的、說不清楚的。沒想好、沒規劃的。自我為難、為難別人的,都不響,做事要留有餘地」。
春病與春愁,何事年年有,半為枕前人,半為花間酒
隨著《繁花》大決局釋出後,在網路上引起了一波討論,有些人看不懂結局的意義,也有些人覺得對於所有人物角色,這便是最好的結局。對我而言,花盛自有期,花開花落亦年年,人來人往是輪迴。寶總終歸變回了阿寶,而黃河路上的商業競爭依然繼續著,就像所有故事正馬不停蹄的發生著,然在我們千變萬化的人生故事裡,終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