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可憐的東西》│女性看男性看女性自由

【電影】《可憐的東西》│女性看男性看女性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在很多年前開始已著迷《Frankenstein》的故事,讀大學時亦曾經以此為主題寫論文功課,Tim Burton的「同人作品」(笑)《Frankenweenie》至今依然是俺最愛的定格動畫電影,所以我很期待不同時代、不同導演如何發揮相關題材

而《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不幸身亡的年輕女子貝拉(愛瑪史東 飾)被古怪科學家(威廉迪福飾)救活,賦予全新生命。復活後的貝拉,成熟女性外表之下是猶如小孩的心智,天真好奇、隨心縱慾、不受束縛,對未知的世界如饑似渴,因而與縱情聲色的律師(麥克雷法路 飾)私奔,追求極致的自由……

1.
世上第一位科幻恐怖角色「科學怪人」因為異於常人的醜陋面貌,因而被創造者Frankenstein及世人唾棄,而片中的「科學怪人」Bella擁有美麗的臉孔及誘人的軀體,為何仍然引來男人們側目?

詭異及刺耳的背景音樂、扭曲變形的魚眼鏡頭、突兀的變焦運鏡──《可憐的東西》由始自終瀰漫著怪異的氣氛,展開既是母親也是女兒、既是嬰兒也是女人的詭辯

在猶如初生嬰兒視覺的黑白世界裡,心智仍是嬰兒Bella對四周充滿好奇,亦未建立道德觀念,會隨意殺死小動物,此時片中運用大量窺視Bella生活的魚眼鏡頭,營造出觀眾在觀看實驗品的感覺


2.
隨後如同佛洛依德提倡的性蕾期一轍,Bella開始摸索自己的身體,從性獲得快樂(快感)、以性獲得探索世界的機會,自此她的探險之旅與性脫不了關係,被實驗的身體由性取得自主權,例如Bella進行性工作前,會主動了解男方的背景及需要,達至共同歡愉;Bella由最初未社會化時不理解社會教條,到後來不想順從父權及其設下的道德標準,與此同時,片中亦減少了許多獵奇的魚眼畫面,更著重她摸索多姿多彩的外界

不過,個人總有點好奇為甚麼性解放總是佔女性解放的頭幾項大事?佛洛依德於19世紀末提出的人格發展理論離不開性慾,日本前AV女優鈴木涼美的家世顯赫亦是高材生,因為好奇心、反叛、追尋自我價值等原因「下海」,更以自身經歷寫成論文,作品也曾獲得文學大獎芥川賞提名

坊間不少評論將這套電影與《芭比》比較,後者還是走老少咸宜意識上的覺醒,至於前者,我以為「比起雙腿之間,更著重雙耳之間(的腦袋)」的老婦人會啟發Belle追求知識的道路,但結果還是在性自主繞了幾圈,才回到女性的職涯取向、婚姻等其他方面的自主權


3.
Bella自出生一刻起就是自由的(❌進擊的巨人),她具備理性和科學/探險家精神,似乎對愛和情感不大感興趣(當然這不代表她感受不了God和Max的關愛),唯一一次被情緒衝激/沖昏頭腦是眼前充滿貧窮及死亡的貧民窟慘況,但此前一直沒有描寫她建立同理心的階段,情感湧於快得令人黑人問號,難道是要強調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嗎?lollll


4.
片中啟發Bella思考的大多是女性,相反男人們都是被扭曲道德觀念囚禁的poor things:Max最初難以接受未社會化的Bella;雙標Duncan自栩風流瀟灑不會獨守一株花,卻被真正灑脫不拘的Bella反將一軍,自個兒愛到死去活來,淪為可笑的小丑;偶遇的文青Harry害怕面對醜陋的現實,而Bella肉身原來的丈夫(亦是Bella的親生父親)更是沙文主義的獨裁者,最後落得令人發笑的報應

Bella的創造者──《可》的Frankenstein不諱言自己是「God」,卻同樣亦是poor thing,大半生都籠罩於小時候被父親實驗的陰影;他最初是Bella絕對的支配者,以科學探究為名創造、控制及研究Bella,曾經害怕對產生越界的感情,可是父愛還是戰勝了他的理性及恐懼,讓Bella獨立自由地闖盪世界,沒有落得原始Frankenstein的悲劇下場

btw Willem Dafoe在片中的英國紳士腔真的百聽不厭xd


5.
Emma Stone放膽演出自由奔放的奇女子,床戲的頻率及裸露程度比想像中多,不過我更著重欣賞Bella思維上的探索,刪減三分之一的床戲也不礙事;至於男人們都是懦夫(喂),但Duncan屢次向Bella索愛、卻屢次吃癟的哭哭臉,其實是有點可愛啦(看戲的意味)……xdd


6.
除卻Emma Stone的投入演出,《可》奇特的的美術設計是看點之一,尤其很難不令人注意到Bella那龐大的羊腿袖服裝設計,但我最喜歡的是她回家時穿著一身黑色長裙(其次是學生妹look),偏向男性西裝的設計及用色,象徵與男性平起平坐,也突顯她強悍率性而為的特質


P.S. 最近看到一個香港討論區連登貼文批評《可憐的東西》這個譯名,引來許多網民發揮創意小宇宙重新改名,但看了N個suggestions,我還是在費煞思量究竟如何言簡意該地表達「Poor Things」真正的含意……翻譯真係好難難

avatar-img
film murmur_iwi的沙龍
22會員
235內容數
🇭🇰閒來無事,偶爾留下自我流的電影小嘮蘇 歡迎DM聊電影或其他合作~ 📧[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film murmur_iw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在2月初已經看了《填詞L》優先場,看完即想馬上衝回家揮筆疾書,將當刻的共鳴及感觸寫下來(這是誇張的修辭技巧) 這套電影有甚麼吸引之處?講追夢、講貼地、講廣東話、講香港,但其實最最開心,是看到新一代香港導演有第二套商業作品面世 (下有劇透)
近期劉天王積極出演影視作品,其中《紅毯先生》是個人比較感興趣的一套,不過讓我期待的是導演寧浩(笑) 看畢整套電影之後,也難怪《紅》撒出內地賀歲檔(3月中在內地重新上映),但絕非因為爛片一套,而是《紅》跟內地傳統賀歲檔的宣傳定位有出入──這套根本不是單純逗人歡笑的電影 (下有劇透)
《月光之下》的原著小說取材於2016年的「相模原市身心障礙者福利院殺人案」……無獨有偶,《月》跟與今年金像獎大熱作品《白日之下》同樣以真人真事為藍本、以外人看殘疾院舍為切入角度;《白》針對光天白日下的社會制度問題,《月》則在月光底下探討人心 (下有劇透)
《不虛此行》的主題與死亡相關,但導演應是有意淡化所有由之而起的哀念憾悔,集中從死看生 (下有劇透)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臨時劫案》的英文片名《Rob n' Roll》揭示了整套電影黑色喜劇的基調,I really love this name xdd 把酒當歌,人生幾何,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到中年,人又廢柴、錢又沒有?不如去打劫(喂)! (下有劇透)
早在2月初已經看了《填詞L》優先場,看完即想馬上衝回家揮筆疾書,將當刻的共鳴及感觸寫下來(這是誇張的修辭技巧) 這套電影有甚麼吸引之處?講追夢、講貼地、講廣東話、講香港,但其實最最開心,是看到新一代香港導演有第二套商業作品面世 (下有劇透)
近期劉天王積極出演影視作品,其中《紅毯先生》是個人比較感興趣的一套,不過讓我期待的是導演寧浩(笑) 看畢整套電影之後,也難怪《紅》撒出內地賀歲檔(3月中在內地重新上映),但絕非因為爛片一套,而是《紅》跟內地傳統賀歲檔的宣傳定位有出入──這套根本不是單純逗人歡笑的電影 (下有劇透)
《月光之下》的原著小說取材於2016年的「相模原市身心障礙者福利院殺人案」……無獨有偶,《月》跟與今年金像獎大熱作品《白日之下》同樣以真人真事為藍本、以外人看殘疾院舍為切入角度;《白》針對光天白日下的社會制度問題,《月》則在月光底下探討人心 (下有劇透)
《不虛此行》的主題與死亡相關,但導演應是有意淡化所有由之而起的哀念憾悔,集中從死看生 (下有劇透)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臨時劫案》的英文片名《Rob n' Roll》揭示了整套電影黑色喜劇的基調,I really love this name xdd 把酒當歌,人生幾何,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到中年,人又廢柴、錢又沒有?不如去打劫(喂)! (下有劇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