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板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次概略介紹了地震,本篇文章開始介紹引發地震的板塊與其地質構造。

地球構造介紹

地球由內而外的組成是「岩石圈、地函、地核」三大部分,板塊就包含在其中一個部分。所以在認識板塊之前,讓我們先像撥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來認識地球的構造!

岩石圈

地球最外層的結構,稱為「岩石圈( Lithosphere )」,大部分是由冷而堅硬的結晶岩塊組成,包含「地殼( Crust )」和「部分上部地函」,厚度約為 100 公里。

岩石圈內部可以再細分成許多獨立單元,每個單元有自己的運動方向和速度,而這些單元就是我們熟知的「 板塊( Plates )」。

地函

位於岩石圈以及地核中間的結構,我們稱為「 地函( Mantle )」,佔地球總體積的 83% ,可分為「 軟流層( Asthenosphere )」、「 上部地函( Upper mantle )」及「 下部地函( Lower mantle )」三個部分,厚度約為 2,900 公里。

地函是由富含鐵鎂的矽酸鹽岩石所組成,因為這種岩石具有延展性,所以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會有熱對流產生,促使軟流圈上層的板塊跟著移動。

地核

「 地核( Core )」就是地球的核心,位於地球的最深處,可細分為外核及内核,厚度約為 3,470 公里。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鐵或鐵鎳質,地心的溫度大約可以達到 7,500K,比太陽表面溫度來得還要高

板塊是什麼?

「 板塊 ( Plates )」指的就是分裂成一塊一塊的岩石圈。因為岩石圈包含地殼及上部地函,所以同理可知,板塊並不等於地殼喔!而板塊一般可以分成主要板塊、次要板塊以及微板塊三種:

  • 主要板塊:面積大多大於 2,000 萬平方公里,主要板塊包含了大部分的大陸和太平洋,例如:歐亞板塊。
  • 次要板塊:面積介於 100 萬至 2,000 萬平方公里,次要板塊因為較不顯著,所以不太會標示在一般板塊地圖上,例如:菲律賓海板塊。
  • 微板塊:面積小於 100 萬平方公里,微板塊在一般板塊地圖上通常合併於相鄰的主板塊,例如:巴拿馬板塊。

板塊構造論

板塊構造論(又稱板塊構造假說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總稱「板塊漂移」)是為了解釋大陸漂移現象而發展出的一種地質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現今的全球分為六大板塊(1968年法國勒皮雄劃分),海洋和陸地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根據這種理論,地球內部構造的最外層分為兩部分:外層的岩石圈和內層的軟流圈。這種理論基於兩種獨立的地質觀測結果:海底擴張和大陸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溝。現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函,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函橫向密度的變化造成了地函對流。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密度的變化;遠離洋脊,地形變低,地殼變冷,而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及在隱沒帶(位於地函對流的下降環),洋殼由於冷和重,向下沉到地函所造成的牽引力,等影響組合而成。與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無關。

板塊邊界的類型

板塊在軟流圈之上運動,由地函熱柱產生驅動力而運動。板塊之間有三種相對運動方式:聚合、張裂與保守(錯動)三種方式,所以板塊之邊界可分為擴張性板塊邊界、聚合性板塊邊界和板塊轉換邊界三種類型。聚合性板塊邊界是板塊受壓力的地區,在地貌上表現為海溝、火山島弧、褶曲山脈等。張裂型板塊邊界是板塊受張力形成的地區,在地貌上表現為裂谷、中洋脊等。錯動型板塊邊界(保守性板塊邊界)是兩個板塊受剪力的地區,轉形斷層發育,其運動方式類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斷層,因面積無改變而稱之為保守性。

世界各板塊邊界詳略圖,由 Eric Gaba (Sting - fr:Sting) - Background map: NGDC World Coast Line dataData: Prof. Peter Bird's map, CC BY-SA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307879提供

世界各板塊邊界詳略圖,由 Eric Gaba (Sting - fr:Sting) - Background map: NGDC World Coast Line dataData: Prof. Peter Bird's map, CC BY-SA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307879提供

上圖為世界板塊的分布圖,藍色為隱沒帶,紅色為張裂邊界,綠色為橫移邊界,紫色則為碰撞帶,除此之外塗上陰影處為當今世界主要造山帶。

各位讀者可以注意圖中台灣、日本、菲律賓與印尼等花彩列島的板塊邊界狀況,就知道為什麼台灣地震會這麼多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iam Liou的沙龍
44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William Li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24
在伊比利半島發展出卡拉維爾帆船後,歐洲人終於開始將目光瞄向神秘的東方。 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
Thumbnail
2024/12/24
在伊比利半島發展出卡拉維爾帆船後,歐洲人終於開始將目光瞄向神秘的東方。 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
Thumbnail
2024/05/28
各位筆者還記得前兩篇文章寫到世界上規模最大地震嗎?第一名規模竟高達9.5,要知道九二一大地震震矩規模才7.6,破裂帶長度變超過一百公里,而規模每相差1.0,釋放的能量差距為10的1.5次方倍,大約為31.7倍左右、規模每差2.0,釋放的能量差距為10的3次方倍,差距為1,000倍,那規模超過九的地震
2024/05/28
各位筆者還記得前兩篇文章寫到世界上規模最大地震嗎?第一名規模竟高達9.5,要知道九二一大地震震矩規模才7.6,破裂帶長度變超過一百公里,而規模每相差1.0,釋放的能量差距為10的1.5次方倍,大約為31.7倍左右、規模每差2.0,釋放的能量差距為10的3次方倍,差距為1,000倍,那規模超過九的地震
2024/05/21
5.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相信各位讀者對這次大地震應該非常熟悉,那個時候筆者還在當學生,當天下午兩點多時聽到日本東北部發生大地震的消息,沒多久地震發生時的劇烈搖晃以及後面的海嘯畫面一一傳出,若非現場拍攝真的會以為是在看災難電影。 本次地震於日本標準時間(UTC+9)2011年3月
2024/05/21
5.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相信各位讀者對這次大地震應該非常熟悉,那個時候筆者還在當學生,當天下午兩點多時聽到日本東北部發生大地震的消息,沒多久地震發生時的劇烈搖晃以及後面的海嘯畫面一一傳出,若非現場拍攝真的會以為是在看災難電影。 本次地震於日本標準時間(UTC+9)2011年3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書看的時候內心得到很大的震撼,但或許是因為非材料相關背景出身,心靈震撼大,但要寫心得時又不知從何下手,對於原料世界供應鏈的緊密、神奇,實在難以言喻,本書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講述幾個主要原料:砂、鹽、鐵、銅、鋰、石油等原料在世界的旅程,生動的描述,彷彿身臨英國早期工業區,或是腳下就是南美無盡的深坑。
Thumbnail
本書看的時候內心得到很大的震撼,但或許是因為非材料相關背景出身,心靈震撼大,但要寫心得時又不知從何下手,對於原料世界供應鏈的緊密、神奇,實在難以言喻,本書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講述幾個主要原料:砂、鹽、鐵、銅、鋰、石油等原料在世界的旅程,生動的描述,彷彿身臨英國早期工業區,或是腳下就是南美無盡的深坑。
Thumbnail
有些小行星完全由金屬組成,例如:天然不鏽鋼、鎳、鐵等等。 這類金屬是非常好的太空建築材料,因為不同於石質材料,可以彎折、延展不斷裂。
Thumbnail
有些小行星完全由金屬組成,例如:天然不鏽鋼、鎳、鐵等等。 這類金屬是非常好的太空建築材料,因為不同於石質材料,可以彎折、延展不斷裂。
Thumbnail
生在這個藍色星球上,人類的生活一直以來使用了許多的礦石,礦石可說是我們的好夥伴,也因為礦產我們才有今日蓬勃的發展。 我在說的不單是礦石標本,還有包含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等所需的一切製造當中,都含有礦石。 當我開始收集礦石的那一刻,因為好奇進而去了解礦石的世界,才發現原來「礦」一直以來都陪
Thumbnail
生在這個藍色星球上,人類的生活一直以來使用了許多的礦石,礦石可說是我們的好夥伴,也因為礦產我們才有今日蓬勃的發展。 我在說的不單是礦石標本,還有包含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等所需的一切製造當中,都含有礦石。 當我開始收集礦石的那一刻,因為好奇進而去了解礦石的世界,才發現原來「礦」一直以來都陪
Thumbnail
若以環保面觀而言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自體碳排放量,事實上是遠高於鋼構造。
Thumbnail
若以環保面觀而言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自體碳排放量,事實上是遠高於鋼構造。
Thumbnail
水晶是石英石的一種礦石。其化學程式是「二氧化矽」,矽有轉換和釋放能量之功能。它的本質也是「原子」組合體,有陽電「質子」、中性「中子」的原子核及像在一定軌道環繞太陽的行星般的游離電子以及最外圈價電子。而這些價電子為求安定,會主動釋放找尋取捨它的八偶體。
Thumbnail
水晶是石英石的一種礦石。其化學程式是「二氧化矽」,矽有轉換和釋放能量之功能。它的本質也是「原子」組合體,有陽電「質子」、中性「中子」的原子核及像在一定軌道環繞太陽的行星般的游離電子以及最外圈價電子。而這些價電子為求安定,會主動釋放找尋取捨它的八偶體。
Thumbnail
在鐵材中加入碳,融合多種金屬元素與鐵材混合而成的就叫做「鐵合金」。鋼-就是由它發展而出的其中一種類型......
Thumbnail
在鐵材中加入碳,融合多種金屬元素與鐵材混合而成的就叫做「鐵合金」。鋼-就是由它發展而出的其中一種類型......
Thumbnail
鐵碳平衡圖是一種用來描述鐵和碳的合金在不同溫度和碳含量下的相變化的圖表。
Thumbnail
鐵碳平衡圖是一種用來描述鐵和碳的合金在不同溫度和碳含量下的相變化的圖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