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透過寫作的客觀定義,淺談作文與考試的區別

2024/04/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引:

隨著2024年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開考,小生不自覺地將目光放在了今年的中國語文試卷二:寫作能力。

有別於去年,今年的中文卷進行了某些修改。移除了卷三聆聽與綜合能力,以及卷二新增甲部實用文。作為去年的考生,這些都與我無關啦。

藉此機會,我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來聊聊所謂的「作文」與「考試」是否真的同等無二。


raw-image


何謂寫作?

寫作的客觀定義,是指將個人的思想、觀點、價值觀、資訊等想法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這是一種透過語言和文字來傳達訊息、表達想法和交流思想的溝通方式。

對於寫作的了解,相信大家肯定已經各有一套想法。此處便不多贅述。


何謂考試?

我第一次真正地接觸作文考試,是高一的時候。作文的題目總會在一旁附帶時間限制,就像是無形的壓力,往往令人在動筆前就意志消沉。再加上老師在黑板前碎碎唸,施加各種條件與局限,導致每當上作文課時,課室就如同世界末日般死氣沉沉。

漸漸地,一種對於作文的負面情緒就會潛藏在學生身上、纏繞在我的血管之中。

而說到考試,順其名,就是考核學生的寫作能力。於是,作文便被賦予了題目,增加了新的束縛,奪走了學生的自由。


根據我這幾年的親身經歷,考試與作文的動機和目的可謂是天壤之別。前者為了考核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存在;而後者則是逍遙自在的化身、自由的本體。


既然古有莊子的「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 那麼今有姜元的「今吾有一幅素紙,何不慮以為神思而恣意放逸書寫,而畏誤筆之失,手腳膽戰?」也不為過吧?


raw-image


所以作文與考試的區別是?

表面上,寫作能力考核確實是在作文,但與其說是作文,不如說是在「答題」

它們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私下的作文沒有標準答案,通常是為了娛樂用途。反觀考試的背後則是存在著一套極其完善的審核體系和標準答案。學生必須按照題目的指示,寫出評卷員們所願意看到的文章。這很奇怪啊不是嗎?作文為什麼會有標準答案啊?而現實偏偏就是這樣。


換句話說,考試打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文章的整體走向。學生們被迫在鋪好的路上行走,被死死地限制住了思維,痛苦難耐卻又無可奈何。想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卻難以滿足考官的需求,所以他們會感到痛苦那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啊,考核寫作能力從根本上而言只是在緩慢地扼殺學生的創作欲望。這是我覺得最悲催的一個現實。


此外,考試所寫的文章是由老師批改的。老師也是人,也有感情和主觀。一個相同的句子給一百個人閱讀,甚至能讀出一百個不同的想法。這樣子改出來的卷子,真的有參考價值嗎?



個人心得 & 經驗分享

小生在高一的第一次作文考試裡,天真地以為作文就等同於考試。

當我看到試卷分數欄目上的38/100,才確切地體會到現實的無奈。這三年間,我不斷冥思苦索,考試和作文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我考試的時候就不能作文呢?而最後得出的結論卻簡單得令人發笑:「作文歸作文,答題歸答題。」

明白這個道理後,我也只好乖乖地在卷子上「答題」了。


去年放榜,我花錢把中文卷買了回來。
我選的題目是《一次百感交集的聚餐》

為了盡可能保持公平和準確,作文卷都會由兩位評卷員評分,再取平均值。
而我的評核結果上,卻出現了四組分數。

Marker 1:52
Marker 2:67
Marker 3:66
Final:66

由於首兩位評卷員給出的分數差異過大,便有第三位評卷員介入,最終分數定格在66/100 (5*)

或許格友們不太清楚這邊的評分機制,就當是科普一下吧~~
我們的寫作卷只在文憑試創立的第一年2013年有過75分。後來的十年都沒有出現過任何7字頭,其餘最高歷史分數一直維持在65到68。


但即使如此,我仍然不滿如今的寫作能力考核制度。恕我直言,與寫作定義背道而馳的考試,根本沒有資格被稱為作文。


如果因考得不好而遷怒於制度是敗犬的哀嚎的話,那我希望我這個成績能夠賦予我些許發言權。


感謝閱讀❤



93會員
96內容數
很高興有這麼一個平台可以讓我直抒己見。小生自《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開始入坑,至今已過數載。閱讀可以是獨自的事,同時也可以是一群人的事。透過相互交流,裨補闕漏,不正是群居動物的特質嗎?此外,小生也會偶爾創作一些短篇故事,又或是分享生活遭遇與心得。屏幕前的您,不妨用喝杯茶的時間,與我一同在閱讀和寫作的世界遨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