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嚮導 感謝想法~我再具體陳述,我比喻想改變的那個衝勁,是需要累積,最後才能突破臨界值,讓事情動起來,也就是「最大靜摩擦力」的由來。不過也確實事情動起來後,能不能保持移動就是另外一回事,就是您提到的會不會灰心,大機率因為改變,而會持續遇到困難,同樣比喻做「動摩擦力」,是阻礙運動的力,任何改變帶來的不適感,都會讓事情再停下來,或者退回原地,是真的,我也經歷過。
我認同您提到的行為模式的改變,也就是更大範圍的來說「身份」、「自我認同」的再建立,我最近也是在反向研究我自己重訓的習慣,我已經重訓快十年了,我自己只要超過三天不去健身房就全身不舒服,以致真的如您所說,驅動我的不是熱情,也不是什麼自律,是廣泛的東西,我不覺得這是自我成長,縱使上健身房在現在很多人眼中是非常正向意義的事情,我也開始受影響,而有正增強,但根本對我而言,運動不過就是每天刷牙洗臉同等級的事情,不做是也不怎麼樣,但就很怪😆
希望能再次回饋到您,以上提到的都是在日後,我會再更分解我的這些想法和持續記錄我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