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想講的要輸出的文本內容
都已經被人搶光、或自己在過去就已經都講過了
沒有辦法再產製更嶄新、全面、宏觀、多方面包納、所有層次向度皆顧及的概念觀點
已然「無計可施」的時候
不要太灰心、沮喪
因為現在沒有
不代表未來就不會再有了
時常
靈感與想要表達輸出的概念
不是每天固定規律的產生、突然蹦出在腦海中的
而是藉由內部思想與心態上的轉變
動態或靜態的端態樣貌
以及外界環境的洗染影響
逐漸造就、形塑自我的想法在若干時刻倏忽之間出現
一切都是偶然的、意料之外的
並非自己想要求得就可以得到的
這跟順遂、如意與否並無直接攸關、係連
而是靈感的產生與概念的抒發
本來就是不定期、不規律、不穩定的袒露與靈光乍現
不能強求在每一天的什麼時候就一定得有任何的內容
即便沒有也要硬擠出來
想要寫的時候就要有得寫
這都還要看外部與內在的環境
是否條件允許自己在這個時候進行書寫
即使是多產的作家
也有可能會遇到瓶頸卡關、文思枯竭的時候
這些都是正常的狀況
如果因為要求自己每天都必輸出一定字數的文本內容
硬性規定自己想法概念、理論見解的輸出一定要非常規律平整的撰打
甚至威脅恫嚇、逼迫壓榨自己
一定要在想要寫的時候就一定有東西可以寫
如果這樣的話
除了身心靈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性循環與戕害鉗制之外
還可能會導致作品失去原有的品質
亦即寫出來的文章不會好到哪裡去
一個好的作品絕對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沉澱與發酵
接著自己必須有意無意的進行多次修改
好像沒有邊界的不斷擴增或刪除一些內容上的失誤或不太好的地方
以臻至完美(或越來越好
因為完美一詞就好像賦予了極限
好的作品是沒有極限的
只會更好沒有最好)
但是如果沒有想到更好的方案或計畫
就不要動
因為靈感不是想要有就可以有的
如果所要修改的內容預期改了之後沒有比較好
那就乾脆不要改
就算若真是這樣的話
會導致連續好幾天、好幾個星期、數月都沒有任何的實際產出也無所謂
好的作品本來就是作者有心想要寫才寫
不只是為了形式上的交差、有做就好的操作、為了寫而寫
且是要有內涵
有實質顛覆性、挑戰性、批判性的想法
對抽動扯盪社會結構與景況、搧搖改變讀者/接收者思想有幫助者
才有輸出的價值與意義
否則就是一些冗長贅言的廢話堆砌而已
尤其是那些只會因為在乎自己輸出的量與規律性
而不在乎質的人們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輸出的文本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謂的「有意義」不一定要知識量充足、滿滿的「乾貨」、句句金句
或者是充滿專業技術性的理論或能力教導、手法傳授
更有意義的文本
應該是要刺激接收者的反思與衍生好奇
促發討論、對話的空間
開創無限的可能性
讓作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角色樹立沒有那麼明顯的區分
讓兩者之間的身份角色界線模糊
每個人同時都可以是創作者也可以是接收者
這樣雙方才能有效互動
彼此往來的探討、辯論、分析一個事物的現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並且都能尋得管道方式來輸出
才是有意義的文本內容
這樣的討論才有價值、才是雙方面的
而不是單向式的
自己的創作旨趣
才能有效成立
自我噴出的言語論述
才會愈趨精進、有深度、更上一層樓
不斷往前徐緩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