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前情提要有些落落長,想看直接開箱的,可以善用章節來跳過喔。
還記得,曾經聽過一段都市傳說,買回家的閱讀器,似乎會在不知不覺間莫名增殖。
一開始的我,是不相信這種神秘力量存在,直到最近我才不得不承認,一切怪力亂神的背後,或許多少都還是有它的依據存在。
我手邊的電子紙成員,默默地又增加了。
還記得去年,我曾經在募資期間,購入了一台 Hyread Gaze mini,來取代已經不堪使用的初代 Mobiscribe。
由於當時只有考慮「輕便」與「開放系統」兩個條件,而在符合需求的機器實在不多的情況下,大小僅有 6 吋的 mini 便自然成為首選。
有興趣了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 [開箱] 護眼新成員 | HyRead Gaze mini 6 吋電子閱讀器 這篇文章。
不過經過一年使用後,我逐漸開始瞭解到,除了平常的閱讀以及打稿外,我依然還是有使用到手寫紀錄的需求。
尤其是在長時間使用 iPad 來做繪圖練習時,會導致嚴重的頭暈後,我便確定自己終究還是得在電子紙筆記,與厚重的紙本間再做抉擇了。
於是,我便再度開始我的電子筆記本尋找之旅。
在機器選擇上,我同樣的以輕便與開放系統兩個條件為基準,再加上支援手寫的能力去做篩選。
至於彩色顯示,則是因為想要一次性的讓硬體到位,避免自己之後買了又買的衝動。
其實在之前 [筆記] 2024 台北國際書展|心不在書的開放閱讀器試玩 這篇中,我就有稍微提到一些我在尋找機型時所做的一些比較點。
簡單總結的話,原本有出開放式且支援手寫機型的廠商就不多,而如果又考慮到維修與客服的方便性,我便先暫時局限於台灣的品牌,也就剩下 Hyread 以及跨入閱讀器不久的 Pubu 兩家做角力。
而最終,我選擇了 Hyread 出品的 Gaze Note Plus CC 做為了我接下來閱讀與創作的新夥伴。
說了這麼多,終於要來進入正題了,有請今天的主角出場!
將外盒翻到背面後,可以看到這台 Gaze Note Plus CC 的基礎規格。
以處理器跟 Ram 數據來看,效能「應該」與另一台 mini 差不多,但其實部分細微之處還是較 mini 差一些。
像是 mini 的記憶卡部分,可以支援到 1 TB 的容量擴充,而 Note Plus CC 僅支援到 512 GB。
不過官網數據似乎標示為 1 TB,這部分由於手邊沒有這麼大的記憶卡所以無法實證。
另外藍芽部分相對於 mini 的 5.0 規格,這台也只能支援藍芽 4.2 的數據傳輸。
接著來看外觀部分,這台 Note Plus CC 的螢幕為 7.8 吋的彩色電子紙,面板則是使用新的 Kaleido 3 技術。
把它放在 mini 旁邊比較的話,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小的差異。
而這次機器本體除了上方的電源鍵之外,就沒有其他的實體按鍵,連音量鍵也沒有。
記憶卡插槽則是採用這種 SIM 卡托盤形式的,因此插入後要拿出來或更換就相對比較不容易,盒裝配件中也有附上一支退卡針可供使用。
底部就是喇叭孔、TypeC 連接埠,跟麥克風所在位置啦。
機器背板看起來有幾點像是金屬,但其實摸起來是塑膠的質感。
重量部分,以官方數據來看為 298g,與隔壁棚的 iPad mini 相當,甚至還重了一些,因此拿起來手感上還是有一定份量。
以上,外觀巡禮結束。
就跟前面說的一樣,我會想換這台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手寫功能,那當然就先從筆記開始說起拉。
初次開機,做完初始化設定,並進入到筆記畫面之後,系統就會好心地跳出通知來提醒使用者筆記功能的相關資訊。
而這裡比較值得,也是必須注意的是,這台 Note Plus CC 盒裝中,預設是「沒有」附上手寫筆的,需要自己另外花費約 800 台幣選購原廠配件,或是使用其他支援 Wacom 技術的 EMR 電磁筆。
不過很剛好的,由於我的第一台電子筆記本,初代 Mobiscribe 有好心的附贈一隻基礎的手寫筆,相關耗材也都還有剩,因此就直接借來使用啦。
而實際進到筆記畫面試寫後,也確定可以完美的相容,連尾端的橡皮擦都能使用。
如果有單獨入手這台,手邊也剛好有舊的電磁筆的朋友,不妨先拿來試試,說不定能省下這筆額外花費喔。
在內建的筆記功能部份,就稍顯有些陽春,僅有一些基礎筆刷與形狀,還有插入既有圖片與文字的選項,似乎並不支援圖層。
不過在附加功能中,有「AI 轉文字」的選項,也算是頗實用的。
辨識度也還可以,混寫也可以成功轉換,不過目前只有成功測試中文與英文。
要轉換其他語言的話,除了去設定中下載模型外,似乎還要再做切換才能使用。
其他系統功能基本上就與 mini 無異就不贅述了,直接進實際使用吧!
大約經過一兩週使用後,對於這台機器也有了初步認識,接著就來說一下使用的感想吧。
在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首先能明顯察覺的,當然就是螢幕顯示上的差異。
彩色閱讀器所呈現的畫面,在光線較昏暗的情況下,整體看起來會比黑白版本來的黯淡許多,需要稍微點亮螢幕燈才會有較好的效果。
另外解析度也不如黑白版本來的銳利,而根據我之前找到的資料來看,這似乎是目前 Kaleido 3 彩色電子紙面板的通病,因此在技術突破前,似乎也只能接受。
而撇除螢幕本身影響,在光源足夠,如日光燈、檯燈、室外光源的情況下,整體呈現的效果依然還是不錯的。
在硬體本身方面,當我使用一段時間,某次突然想要轉換螢幕方向時,才發現這一台似乎「沒有」內建陀螺儀,因此不能像 mini 一樣開啟自動轉向功能。
而且系統內建轉向功能,也僅能旋轉 180 度,也就是單純在正拿反拿間切換,若要橫向則還需要靠外掛才能達成。
這一點在使用上,有時多少還是會有些不便,希望未來官方能考慮內鍵相關選項,而不是導引使用者安裝一個不確定是否能信任的 APP。
在筆記方面,我個人目前是將它做為之前 iPad 繪圖練習的替代品,在大多數情況中,它也如期的發揮應有的能力。
而且在使用過程中,我也注意到它其實有內建選取工具,因此可以在繪製完成後,再將圖案做移動、縮放、旋轉等操作。
不過說到做圖,雖然不是正式作品,不需要做太多細節修正,但偶爾還是會希望有圖層功能來做輔助,而不是每次都要靠微調清除工具,才能避免誤擦想保留的部分。
這個部分,是我特別想另外拿出來講一下的,因為當時要使用它,還真的讓我花了一番功夫。
Hyread Journal 也就是是台灣全文資料庫,在部分 Hyread 閱讀器上會預設安裝這個 APP 可供快速查詢使用。
而照官方說法,只要使用 Hyread 帳號登入,就可以使用此服務相關功能了,但不知為何,我直接使用既有的帳號登入後,卻一直跳出密碼錯誤的訊息,以相同 Email 重新註冊時,卻又提示帳號已存在。
我就這樣,在不同的錯誤間循環了數次,最後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我按下了「忘記密碼」的選項。
出乎意料的,我真的收到了一封密碼重設信,但信內所提示的過去密碼,居然是空!白!的!
而且我直接使用空白密碼,居然就直接成功登入了,好在事後在後台設定中可以再次變更密碼,才讓我稍微安心了些,至少這些資料不再是直接網路裸奔了。
不過這也讓我覺得有些擔憂系統的資安與整合性,尤其是在電子書社群中稍作搜尋後發現,我已經不是第一個無法登入的案例了,只是遇到,或是至少少有提出的人似乎並不多,也希望未來官方能在系統上再做一些改進。
寫著不知不覺中,該提的也都大致說完了,最後就來點特別的?
既然之前黑白版本的 mini 都被我拿來亂玩了,那這台豈能逃過魔掌呢,不囉嗦,上節奏!
⋯好吧,我承認這個測試單純是來鬧的,光是安裝遊戲後要下載內容的過程中,機器就當掉數次,甚至連系統 UI 都掛了。
總之,遊戲影音這類吃效能的娛樂,還是交給手機平板來就好了吧!
不然可能在紓壓之前,就先將自己僅剩的耐性完全消磨殆盡了。
總之,之後我會將部分生產力重心移到這台新玩具上,也請多指教拉!
《全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