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還是選擇了色彩|Hyread Gaze Note Plus CC 彩色閱讀器上手中!

2024/04/1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篇前情提要有些落落長,想看直接開箱的,可以善用章節來跳過喔。

文前碎碎念

還記得,曾經聽過一段都市傳說,買回家的閱讀器,似乎會在不知不覺間莫名增殖。

一開始的我,是不相信這種神秘力量存在,直到最近我才不得不承認,一切怪力亂神的背後,或許多少都還是有它的依據存在。


我手邊的電子紙成員,默默地又增加了。

隱性需求

還記得去年,我曾經在募資期間,購入了一台 Hyread Gaze mini,來取代已經不堪使用的初代 Mobiscribe。

由於當時只有考慮「輕便」與「開放系統」兩個條件,而在符合需求的機器實在不多的情況下,大小僅有 6 吋的 mini 便自然成為首選。

有興趣了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 [開箱] 護眼新成員 | HyRead Gaze mini 6 吋電子閱讀器 這篇文章。

不過經過一年使用後,我逐漸開始瞭解到,除了平常的閱讀以及打稿外,我依然還是有使用到手寫紀錄的需求。

尤其是在長時間使用 iPad 來做繪圖練習時,會導致嚴重的頭暈後,我便確定自己終究還是得在電子紙筆記,與厚重的紙本間再做抉擇了。


於是,我便再度開始我的電子筆記本尋找之旅。

選擇

在機器選擇上,我同樣的以輕便與開放系統兩個條件為基準,再加上支援手寫的能力去做篩選。

至於彩色顯示,則是因為想要一次性的讓硬體到位,避免自己之後買了又買的衝動。

其實在之前 [筆記] 2024 台北國際書展|心不在書的開放閱讀器試玩 這篇中,我就有稍微提到一些我在尋找機型時所做的一些比較點。

簡單總結的話,原本有出開放式且支援手寫機型的廠商就不多,而如果又考慮到維修與客服的方便性,我便先暫時局限於台灣的品牌,也就剩下 Hyread 以及跨入閱讀器不久的 Pubu 兩家做角力。


而最終,我選擇了 Hyread 出品的 Gaze Note Plus CC 做為了我接下來閱讀與創作的新夥伴。

正式開箱

說了這麼多,終於要來進入正題了,有請今天的主角出場!

新鮮送達(?

新鮮送達(?

將外盒翻到背面後,可以看到這台 Gaze Note Plus CC 的基礎規格。

包裝後的規格說明

包裝後的規格說明

以處理器跟 Ram 數據來看,效能「應該」與另一台 mini 差不多,但其實部分細微之處還是較 mini 差一些。

像是 mini 的記憶卡部分,可以支援到 1 TB 的容量擴充,而 Note Plus CC 僅支援到 512 GB。

不過官網數據似乎標示為 1 TB,這部分由於手邊沒有這麼大的記憶卡所以無法實證。

官網標示可擴充至 1TB

官網標示可擴充至 1TB

另外藍芽部分相對於 mini 的 5.0 規格,這台也只能支援藍芽 4.2 的數據傳輸。

接著來看外觀部分,這台 Note Plus CC 的螢幕為 7.8 吋的彩色電子紙,面板則是使用新的 Kaleido 3 技術。

把它放在 mini 旁邊比較的話,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小的差異。

是說 mini 的邊框⋯

是說 mini 的邊框⋯

而這次機器本體除了上方的電源鍵之外,就沒有其他的實體按鍵,連音量鍵也沒有。

唯一的一顆實體按鍵

唯一的一顆實體按鍵

記憶卡插槽則是採用這種 SIM 卡托盤形式的,因此插入後要拿出來或更換就相對比較不容易,盒裝配件中也有附上一支退卡針可供使用。

托盤式的插卡槽

托盤式的插卡槽

底部就是喇叭孔、TypeC 連接埠,跟麥克風所在位置啦。

raw-image

機器背板看起來有幾點像是金屬,但其實摸起來是塑膠的質感。

看似金屬,實則塑膠

看似金屬,實則塑膠

重量部分,以官方數據來看為 298g,與隔壁棚的 iPad mini 相當,甚至還重了一些,因此拿起來手感上還是有一定份量。


以上,外觀巡禮結束。

手寫筆

就跟前面說的一樣,我會想換這台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手寫功能,那當然就先從筆記開始說起拉。

初次開機,做完初始化設定,並進入到筆記畫面之後,系統就會好心地跳出通知來提醒使用者筆記功能的相關資訊。

好心提醒,筆要另外買呦(?

好心提醒,筆要另外買呦(?

而這裡比較值得,也是必須注意的是,這台 Note Plus CC 盒裝中,預設是「沒有」附上手寫筆的,需要自己另外花費約 800 台幣選購原廠配件,或是使用其他支援 Wacom 技術的 EMR 電磁筆

不過很剛好的,由於我的第一台電子筆記本,初代 Mobiscribe 有好心的附贈一隻基礎的手寫筆,相關耗材也都還有剩,因此就直接借來使用啦。

Mobiscribe 隨附的筆

Mobiscribe 隨附的筆

而實際進到筆記畫面試寫後,也確定可以完美的相容,連尾端的橡皮擦都能使用。

寫字與擦除實測

寫字與擦除實測

如果有單獨入手這台,手邊也剛好有舊的電磁筆的朋友,不妨先拿來試試,說不定能省下這筆額外花費喔。


筆記

在內建的筆記功能部份,就稍顯有些陽春,僅有一些基礎筆刷與形狀,還有插入既有圖片與文字的選項,似乎並不支援圖層

基本的筆刷工具

基本的筆刷工具

其他媒體新增功能

其他媒體新增功能

不過在附加功能中,有「AI 轉文字」的選項,也算是頗實用的。

AI 文字轉換

AI 文字轉換

辨識度也還可以,混寫也可以成功轉換,不過目前只有成功測試中文與英文。

設定中可以下載額外轉換語言

設定中可以下載額外轉換語言

要轉換其他語言的話,除了去設定中下載模型外,似乎還要再做切換才能使用。


其他系統功能基本上就與 mini 無異就不贅述了,直接進實際使用吧!

上手之後

大約經過一兩週使用後,對於這台機器也有了初步認識,接著就來說一下使用的感想吧。


螢幕顯色

在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首先能明顯察覺的,當然就是螢幕顯示上的差異。

彩色閱讀器所呈現的畫面,在光線較昏暗的情況下,整體看起來會比黑白版本來的黯淡許多,需要稍微點亮螢幕燈才會有較好的效果。

另外解析度也不如黑白版本來的銳利,而根據我之前找到的資料來看,這似乎是目前 Kaleido 3 彩色電子紙面板的通病,因此在技術突破前,似乎也只能接受。

彩色與黑白顯示比較

彩色與黑白顯示比較

而撇除螢幕本身影響,在光源足夠,如日光燈、檯燈、室外光源的情況下,整體呈現的效果依然還是不錯的。

室外光線(陰天)下的顯色

室外光線(陰天)下的顯色


硬體小缺憾

在硬體本身方面,當我使用一段時間,某次突然想要轉換螢幕方向時,才發現這一台似乎「沒有」內建陀螺儀,因此不能像 mini 一樣開啟自動轉向功能。

而且系統內建轉向功能,也僅能旋轉 180 度,也就是單純在正拿反拿間切換,若要橫向則還需要靠外掛才能達成。

只有旋轉180度可選⋯

只有旋轉180度可選⋯

這一點在使用上,有時多少還是會有些不便,希望未來官方能考慮內鍵相關選項,而不是導引使用者安裝一個不確定是否能信任的 APP


筆記手繪

在筆記方面,我個人目前是將它做為之前 iPad 繪圖練習的替代品,在大多數情況中,它也如期的發揮應有的能力。

隨手塗鴉的咪哭

隨手塗鴉的咪哭

而且在使用過程中,我也注意到它其實有內建選取工具,因此可以在繪製完成後,再將圖案做移動、縮放、旋轉等操作。

選取後的額外操作,類似套索工具

選取後的額外操作,類似套索工具

不過說到做圖,雖然不是正式作品,不需要做太多細節修正,但偶爾還是會希望有圖層功能來做輔助,而不是每次都要靠微調清除工具,才能避免誤擦想保留的部分。


Hyread Journal

這個部分,是我特別想另外拿出來講一下的,因為當時要使用它,還真的讓我花了一番功夫。

Hyread Journal 也就是是台灣全文資料庫,在部分 Hyread 閱讀器上會預設安裝這個 APP 可供快速查詢使用。

出廠就內建的 APP,mini系列似乎沒有

出廠就內建的 APP,mini系列似乎沒有

而照官方說法,只要使用 Hyread 帳號登入,就可以使用此服務相關功能了,但不知為何,我直接使用既有的帳號登入後,卻一直跳出密碼錯誤的訊息,以相同 Email 重新註冊時,卻又提示帳號已存在。

無法登入,卻又存在,薛丁格的帳號(?

無法登入,卻又存在,薛丁格的帳號(?

我就這樣,在不同的錯誤間循環了數次,最後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我按下了「忘記密碼」的選項。

明明沒忘,卻得承認的痛(?

明明沒忘,卻得承認的痛(?

出乎意料的,我真的收到了一封密碼重設信,但信內所提示的過去密碼,居然是空!白!的!

原來遺忘的,全是空白(?

原來遺忘的,全是空白(?

而且我直接使用空白密碼,居然就直接成功登入了,好在事後在後台設定中可以再次變更密碼,才讓我稍微安心了些,至少這些資料不再是直接網路裸奔了。

不過這也讓我覺得有些擔憂系統的資安與整合性,尤其是在電子書社群中稍作搜尋後發現,我已經不是第一個無法登入的案例了,只是遇到,或是至少少有提出的人似乎並不多,也希望未來官方能在系統上再做一些改進。


寫著不知不覺中,該提的也都大致說完了,最後就來點特別的?

最後⋯?

既然之前黑白版本的 mini 都被我拿來亂玩了,那這台豈能逃過魔掌呢,不囉嗦,上節奏!

世界計畫登場!

世界計畫登場!

⋯好吧,我承認這個測試單純是來鬧的,光是安裝遊戲後要下載內容的過程中,機器就當掉數次,甚至連系統 UI 都掛了。

ㄜ⋯我都還沒開始玩欸⋯

ㄜ⋯我都還沒開始玩欸⋯

總之,遊戲影音這類吃效能的娛樂,還是交給手機平板來就好了吧!

raw-image

不然可能在紓壓之前,就先將自己僅剩的耐性完全消磨殆盡了。


總之,之後我會將部分生產力重心移到這台新玩具上,也請多指教拉!
raw-image

《全文。待續》

25會員
175內容數
偽命名並非無名,是為了意識的生存,取得身份的代號,成為數位生命的新載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