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及時道謝、道歉、道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行業,聽起來晦氣,接觸起來晦氣。但人總有那麼一天,得要面對死亡,那是哲學中無法突破的命題:人都會死。那麼怎麼死、死後如何,都其實有不少事要決定。怎麼安排喪禮、怎麼葬法、要哪種儀式,都是大哉問,到底是尊重死者的意願,又或者這些還是都為著活人準備的,考慮活人先,其實都可能起爭執,都不容易。現在多數人對死亡這個議題開放一點,可以及早的討論這個話題,甚至有些重病者,也願意用生前告別式的方式來經歷人生的末期。單程旅行,沒人知道目的地,去的方式也各異其趣,到底要不要繼續急救、什麼時候算是死了、要不要器捐,也都是家屬在最後時刻的掙扎,書裡記錄了這些,也鼓勵所有人及早為自己做決定。

禮俗也是個掀開潘朵拉盒子的事。身為基督徒,當然希望喪禮如果要也是基督教的追思禮拜,但家裡就是個道教掛,真心怕那些鏗鏗鏘鏘,然後又要上演地獄遊記的教忠教孝科儀。再說,那些跪了又跪、拜了又拜的科儀,都是些平常壓根沒在念的經,念了也有口無心又是何必。抱怨完畢。書裡提到的爭執,是都最後一哩路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如何安頓這個變化,而不是爭執到底要哪種。如果儀式進行了,最後衍生出一堆問題,譬如選了土葬後續還有祭拜、撿骨、晉塔之類的事要處理,這些就是傳統的遺緒,可以變通,可以更改,就看需求。

最後一個部分談的是接班的心路歷程,經歷了復興空難接手處理的大案子,也終於開始找到自己的定位,先尊的離世對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儘管如此,父子間有許多來不及說的話,和來不及交流的情感,都在父後收拾家裡的遺物過程中,慢慢的理出一些頭緒。生命的問題很難回答,特別是傳統家庭的分工下,父親的角色包袱確實難以表現情感,但這些缺憾卻是難以彌補的。書後談起作者對殯葬的想法,終於理出一條自己的理路,也才能夠比較理直氣壯的覺得承接起父親曾經打拚的事業。

書的編排章捷後面有QR code連結到文章或影片,讓想進一步閱讀或接觸議題的朋友可以有進一步的資料。另外每章後面也有短句摘錄,來呈現章節中的文眼。

推薦給也對殯葬、父子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或許這本書可以帶給你一些不同的想法和觀點。


avatar-img
97會員
509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想當年中學生涯也在一所特別的私立學校度過,比起第一志願傳說可是不惶多讓,作者是記者出身,寫作起來還算流暢,內容大抵是一雙兒女進入第一志願同學們、家長的故事,讓對第一志願家庭成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 首先是關於第一志願的各種都市傳說。南海路高中跟總統府女中分別有著不同的都市傳說,老實說敝母校恐怕也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曾有人開玩笑說,這世上最容易賺錢的事都寫在刑法中了,也就是作奸犯科那些事。而另一個笑話說,無罪推定就像鬼,聽說得多,見著的少。公主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是作者寫的,多少公主真的是憑著自由戀愛愛上王子,又有多少王子經過公主的同意和公主共結連理,性別事件中最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衝分的展開。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想當年中學生涯也在一所特別的私立學校度過,比起第一志願傳說可是不惶多讓,作者是記者出身,寫作起來還算流暢,內容大抵是一雙兒女進入第一志願同學們、家長的故事,讓對第一志願家庭成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 首先是關於第一志願的各種都市傳說。南海路高中跟總統府女中分別有著不同的都市傳說,老實說敝母校恐怕也
殺人犯若是事實,糾~~~竟~~~這人殺的是一個?二個?還是三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節奏,就是玫瑰瞳鈴眼或藍色蜘蛛網一般的劇情,超展開的敘事但也虧得作者如此有耐心跟一位死刑犯來回,才有這本書的出版。 看書前本以為殺人犯都是見刀見血,結果是個毒殺案,而且又牽扯了詐領保險金的案外案,使得整個事件更加撲朔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曾有人開玩笑說,這世上最容易賺錢的事都寫在刑法中了,也就是作奸犯科那些事。而另一個笑話說,無罪推定就像鬼,聽說得多,見著的少。公主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是作者寫的,多少公主真的是憑著自由戀愛愛上王子,又有多少王子經過公主的同意和公主共結連理,性別事件中最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在這本書中衝分的展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有時候,喪事不是喪事,只是想花錢買個不要遺憾,跟買張贖罪券沒有兩樣,只要覺得值得就好。」在殯儀館工作的大師兄,看盡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屬,遇過千奇百怪的荒謬事,這也就呼應他所說的:「在這工作的好處,說不定就是看看別人發生的事,再來思考自己。生前沒人知道的秘密,死後爆發出來讓至親再大吃一驚,直呼不可能。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這個年紀去過的葬禮不多,且大多為一直仰望的長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曾學懂如何哀悼。 記得到爺爺的上位儀式時,旁邊同時有群親友在為一位早逝的年輕人上位。父親瞟了一眼,說道:「也許正是因為他這麼年輕就離開世界,所以才這麼多人來送他呢。」 我竟無從辯駁。 畢竟維繫關係是要耗費許多力氣的。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有時候,喪事不是喪事,只是想花錢買個不要遺憾,跟買張贖罪券沒有兩樣,只要覺得值得就好。」在殯儀館工作的大師兄,看盡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屬,遇過千奇百怪的荒謬事,這也就呼應他所說的:「在這工作的好處,說不定就是看看別人發生的事,再來思考自己。生前沒人知道的秘密,死後爆發出來讓至親再大吃一驚,直呼不可能。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這個年紀去過的葬禮不多,且大多為一直仰望的長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曾學懂如何哀悼。 記得到爺爺的上位儀式時,旁邊同時有群親友在為一位早逝的年輕人上位。父親瞟了一眼,說道:「也許正是因為他這麼年輕就離開世界,所以才這麼多人來送他呢。」 我竟無從辯駁。 畢竟維繫關係是要耗費許多力氣的。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