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淳熙三年十一月初三日,孝宗皇帝召對便殿。⋯
師云:「⋯ 陛下萬機之暇、留心祖道、游泳《楞嚴》《圓覺》,自古帝王,未有如陛下篤信此道者。」
上曰:「自古帝王,英雄者有之,信此道者極少。如梁武帝、亦未徹達。」
師云:「當面磋過達摩。」
上曰:「陷在泥坑裏。」
師云:「只因欛柄不入手,所以不得受用。所謂『欛柄』者,即是就妄念起滅之根源處、覺照之知見。」
師復云:「臣山野語言無倫,恐瀆聖聰。」
上曰:「這裏正要與長老忘懷論道。」
師云:「陛下日應萬機,直須向一切處、就妄念起滅之根源、著眼看,是什麼道理?」
2
上曰:「長老見大慧,幾年後打徹?」
師云:「臣癸亥年、有個發明了,卻被禪道佛法滯礙,又做了十五年工夫;後到育王,一見大慧、便打徹。
慧一日、掛牌,臣入室,慧舉:僧問趙州:如何是趙州?州云: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你作麼生會?答云:大小趙州、坐在屎窖里。慧云:你什麼處見趙州?答云:莫瞌睡。慧打一竹篦、云:只恁麼做工夫耶?答云:莫掩彩。慧乃喚侍者、問:這僧名什麼?答云:不得名。慧云:你看、這漆桶亂做。答云:未為分外。便出。
又一日、入室,慧問: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如何?答云:請和尚放下竹篦、與學人相見。慧擲下竹篦、云:如何相見?答云:伎倆已盡。慧云:你看、這漢又來老僧頭上行。答云:也是尋常行履處。禮拜、便出。
又一日、入室,慧問: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不得意根下卜度、不得向舉起處承當。速道!速道!答云:杜撰長老、如麻似粟。慧云:你是第幾個?答云:今日捉敗這老賊。慧深肯之。」
上曰:「如此相投!」
師云:「禪家當機不讓。」
遂舉靈雲見桃花悟道頌、云:「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葉落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 每舉、問禪和子:哪裡是不疑處?陛下且道:哪裡是不疑處?」
上擬議,師云:「只就疑處、著眼看,驀然看破疑處、至不疑處,便是陛下受用不盡底。」
上曰:「長老且道:哪裡是不疑處?」
師云:「紅爐上一點雪。」
上乃點頭。
3
初六日,復召對。⋯
上曰:「前日長老云:直至如今更不疑處,朕有一轉語。」
師云:「哪裡是不疑處?」
上曰:「空手牽鐵牛。」
師云:「如何見得?」
上擬議,師云:「纔入思惟,便成剩法。」
上曰:「若問長老,則如何祇對?」
師云:「千聞不如一見。」
上喜、曰:「朕且做工夫。」
師云:「陛下果位中承願力而來、示現帝王身,不被富貴聲色籠罩;但念念、扣己而參,驀然一念相應,如桶底子脫卻相似,直至成佛、永無退轉。」
4
上曰:「宗門緊要因緣,更舉一二。」
師云:「昔,興化和尚、一日、見同參來;才上法堂,化便喝,僧亦喝;行三兩步,化又喝,僧亦喝;須臾、近前,化拈棒,僧又喝;化云:你看、這漢猶作主在。僧擬議,化便打,直打下法堂,卻歸方丈。侍僧問云:適來,這僧有甚言句,觸忤和尚?化云:是他適來,也有權、也有實、也有照、也有用;我將手向伊面前橫兩遭,卻去不得。似這般漢,不打、更待何時?」
上曰:「如此作家。」
師云:「只如興化道:我將手向伊面前橫兩遭處,這些子、須是以知見、就妄念起滅之根源處、著眼、向上看得透、始得,此是金剛王寶劍,亦是臨濟之骨髓。」
5
上曰:「古來悟得性燥者誰?」
師云:「臨濟、水潦、德山、巖頭諸大老,皆悟得性燥。」
上曰:「說看。」
師云:「臨濟因緣、向來已曾舉了。如水潦參江西馬大師,被馬大師當胷踏倒,忽然大悟,起來、撫掌大笑。⋯ 已後,示眾、每云:自從一喫馬師踏,直至如今笑不休。」
上曰:「悟後直得如此快活。」
師云:「這個、便是拈却髑髏裏、作妄想底,啐地折、嚗地斷,將第八識斷一刀、穿越惑識尺矩、至虗空無垢之大菩提心,而心境一如底樣子。」⋯
上曰:「祖師也是性燥。俗人中、還有如此者麼?」
師云:「有。如本朝李駙馬,問石門聰和尚、云:弟子欲學禪,得否?門云:此是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李於是契悟,乃述頌、云: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上曰:「俗人能如此、也難得。」
師云:「此事無僧無俗,上至佛祖、下及蝡動、皆悉具足。故古人有言:悟、則事同一家,不悟、則萬別千差。」
上曰:「至言。朕須到此田地、方已。」
師云:「佛法至妙、無有窮已,如有窮已、則成住著,才成住著、便有窠臼。
如,僧問石霜:撥塵見佛時如何?霜云:直須揮劍;若不揮劍,漁父棲巢。所謂『揮劍』者,即以知見、就妄念起滅之根源處、覺照。
斷除妄念,喻如砍樹,就根源處覺照,喻如登山;當人只要於日用應緣時、就妄念起滅之根源處、覺照,無需斷除妄念;蓋妄念之生起、與知見之覺照、可併行而不悖,譬人登山,身旁之雜草樹木、不礙人撥開蔓草樹藤、往上攀登之行步。
還望陛下、卓起脊梁,以金剛王寶劍、揮除見刺,自然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若能如是,則佛祖亦奈何不得也。」
6
淳熙九年十月十一日,召對便殿。⋯
上曰:「做工夫、如何打得徹?」
師云:「做工夫是有心,打徹是無心。陛下但於日用應緣時、就妄念起滅之根源處、常常提撕、著眼。」
7
三月初五日,壽皇諭問、札云:「朕每日、止是塊坐,別做得個什麼?煩師寫來。」
師云:「恭承至尊垂問:每日、止是塊坐,別做得個什麼?陛下但於塊坐時,就妄念起滅之根源處、提撕、著眼看,是什麼?若別有,即是剩法。⋯ 陛下若能看透根源、於此契證,非但塊坐,向四威儀中,總是現成受用、安樂法也。謹奏。」
四月初六日,壽皇諭問:「朕近頗悟:佛法無多子。一言以蔽之,但無妄念而已;若起妄念,則有生滅。未知,此說是否?」
師云:「恭承聖諭:近頗悟:佛法無多子。足見聖心昭徹。⋯ 若起妄念,則有生滅,誠如聖意;若更能到妄念起滅之根源處、向上看得透,則乾坤獨露、應用縱橫,方是受用三昧。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