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場如情場,情場如戰場,最重要的是奪回主控權!
Challengers(2024)
挑戰者
三人間的情慾張力與控制慾充斥大螢幕,三位演員的演出關係緊密,火花四射。三個角色個性與選擇的建立靠得是互相拉扯與妥協。就連拉椅子、發球姿勢或是Bromance等細節動作都可以微妙有張力。如果說丹尼維勒納夫擅長在科幻中找到人性,那盧卡戈達格尼諾就是在慾望中洞悉人性。《挑戰者》是盧卡導演踏入主流視野的大膽嘗試,尺度大而節制,是他至今最性感的作品。
電影用網球比賽作為舞台,但真正的較量從來不在球場上。塔西、亞特和派崔克三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場永不停歇的拉鋸戰。你很難說誰愛誰更多,因為愛與控制在這部電影裡根本分不開。塔西從球員轉為教練後,她失去的不只是職業生涯,更是那種站在場上、掌握一切的感覺。於是她把這份渴望投射到丈夫亞特身上,卻發現自己真正念念不忘的,是當年那個桀驁不馴的派崔克。這種設定很妙,因為它不是單純的外遇故事,而是關於一個人如何透過他人來奪回自己失去的東西。導演盧卡戈達格尼諾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能把沒說出口的話拍得比對白還響亮。不論是拉椅子或是發球姿勢都能拍出角色性格。
電影在不同時間點之間跳來跳去,有人可能會覺得混亂,但三人的關係本來就不是線性發展的,而是不斷地重複、變形、交織。年輕時的那場比賽,中年後的再次相遇,每個時間點都讓你看到同一個動作、同一句話,在不同階段有完全不同的意義。當年派崔克說的那句玩笑話,放到十年後聽,就變成了一種諷刺。這種處理方式讓觀眾跟著角色一起經歷時間的重量,而不只是旁觀一個故事
表面上這是一部運動電影,但網球在這裡完全是象徵意義。球來回的節奏就像兩人關係的拉扯,發球權等於話語權,破發點就是關係的轉折。最精彩的是片尾那場比賽。當球在網前飛過,鏡頭跟著球的視角轉動,你會發現自己不只是在看一場球賽,而是在見證一段關係的終局。誰贏了這場比賽真的重要嗎?還是誰終於不再需要證明什麼,才是真正的勝利?
看過導演前作《骨肉的總和》的人應該都知道,盧卡很擅長拍那種壓抑的、曖昧的情感。但《挑戰者》更進一步,他把這種能力放到一個更商業、更大眾的框架裡,卻沒有失去他的作者性。電影的鏡頭語言非常豐富。俯角、仰角、特寫、廣角,每個角度都有它的用意。配樂也很有意思,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的電子配樂既現代又帶點迷幻感,完美襯托出那種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曖昧氛圍。
《挑戰者》不是一部會給你答案的電影,它只是拋出問題:當愛與控制交織在一起,我們還能區分彼此嗎?當關係變成一場永無止境的比賽,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延伸觀賞
導演前作👉《骨肉的總和》
延伸觀賞👉《霓虹惡魔》、《神力女超人的秘密》
當過蜘蛛女都要打網球👉《網住愛情》、《勝負反手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