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 出借收入明細

更新於 2024/06/0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五月份的時候,閒著沒事把持有的ETF全都設定可借出,一個是5月14日被借出後,到6月2日都尚未歸還;另一個則是5月17日被借出,5月31日歸還。


借券收入

利息計算方式:出借股數 × 每日收盤價 × 成交費率 × 出借日數 ÷ 365。


手續費

除了利息以外,不管是出借或借入,證券商都還會另外收取手續費,實際依券商為主:

  • 出借股票:借券收入 × 25% -- 常見約20%~30%之間。
  • 借入股票:借入當日股票市值 × 0.08% -- 這個不確定,先看看就好。
出借手續費

出借手續費


預扣稅款

如果利息收入超過兩萬元,券商還會先預扣稅款10%:

代扣稅款

代扣稅款


所以實際收入 = 借券收入 - 借券成本(出借手續費) - 預扣稅款。


利息入帳時間

未歸還:按月支付的會在次月第一個營業日入帳。實際依券商為主。

已歸還:還券日後的第一個營業日入帳。


實例


第一個借券期間是5月17日~5月31日,出借股數5,000 × 歸還日收盤價$97.50 × 成交費率0.5% × 出借日數14 ÷ 365 = 93.49315,無條件捨去後為$93元。

券商APP的出借收入只有$84元,怎麼算都湊不出這個數字。


第二個因借出尚未歸還,所以先計算5月14日~5月31日的利息收入,出借股數4,000 × 歸還日收盤價$9.79 × 成交費率1.0% × 出借日數17 ÷ 365 = 18.2389,無條件捨去後為$18元。

券商APP的出借收入也是$18元,扣掉20%的服務費$3元,實際收入為$15元。


相同的算法,一個符合一個不符合,得跟券商確認細節,才能知道問題所在。

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沒祖產、沒後援,私立學店大學畢業,20年來都在低薪服務業打轉。四十歲的時候,想轉換跑道卻毫無頭緒,決定將自己過往經歷轉換成文字,試試看是否能理出思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看到一篇感覺非常微妙的文章,內容看起來是在推廣高股息,標題大致為:「這檔高息ETF」讓她月均加薪15K!。
決定賣出當初未經過深思熟慮就衝動入手的股票,並做個簡單的紀錄。
2024年4月1日起調漲電價,今天收到漲價後的第一期電費單。
從4月1日上市開始就一路破發,趁著股價下跌的期間,執行「逢低加碼、降低成本」,讓平均持有成本降為$9.68。
證券借貸(英文:Securities lending、Stock lending)指的是一方把證券借給另一方。
從4月1日上市開始就一路破發,到5月6日的收盤價仍低於發行價,但近兩周的價格有上漲的趨勢,後續應該沒撿便宜的機會了,就先用到目前為止的數據,做個簡單的分析和比較。
今天看到一篇感覺非常微妙的文章,內容看起來是在推廣高股息,標題大致為:「這檔高息ETF」讓她月均加薪15K!。
決定賣出當初未經過深思熟慮就衝動入手的股票,並做個簡單的紀錄。
2024年4月1日起調漲電價,今天收到漲價後的第一期電費單。
從4月1日上市開始就一路破發,趁著股價下跌的期間,執行「逢低加碼、降低成本」,讓平均持有成本降為$9.68。
證券借貸(英文:Securities lending、Stock lending)指的是一方把證券借給另一方。
從4月1日上市開始就一路破發,到5月6日的收盤價仍低於發行價,但近兩周的價格有上漲的趨勢,後續應該沒撿便宜的機會了,就先用到目前為止的數據,做個簡單的分析和比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看完了一本書,叫做「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非常推薦,感覺觀念也更新了許多,這篇整理了4個重點。
Thumbnail
理性購物,讓錢發揮最大效用 開始有秋季的感覺,天氣微涼,很多衣服、鞋子、彩妝等等又開始要「換季」了,逛街的時候總會有想購物的念頭,而自己比起以前更能控制消費欲望,購物前也更理性思考。 以下是自己的情況,知道有些人的工作,需要有很多的流行時尚元素,例如一些在時尚圈的人,消費方式依照每個人的情況不同
Thumbnail
資金有限,更要仔細 今年上半年以前,整體投資的比例中,大概六成都是以「存股」為主,像是金融股、ETF,以及一些配息較高且以往九年中都穩定配息,體質也相對穩定的公司,這些公司是用【撿股讚】這個網站自行做挑選的,可以依照自己投資的屬性去設定所要的數值,數值包含像是股價淨值比、本益比、ROE、現金殖利率
Thumbnail
一開始慢慢累積,也沒關係,有累積總是好的。 大學時念的是金融相關科系,當時班上只有少部分的同學有實際在投資股票,為了更懂實際操作的部分,有短暫加入投資理財的社團。 但真正投入市場,則是在大學畢業又工作幾年後,才開始操作。而現在好像很多大學生,都在打工賺錢時,就開始投資理財了,真的很棒! 累積本
理財是為了改善生活, 要真的能實質獲得改善需要認真對待跟運氣, 一步一腳印沒有巧門, 昨天我給剛拿到年資結算金的朋友投資建議, 給建議前聽她說她的婚姻跟職場鬼故事, 我直覺她目前的運勢很動盪充滿考驗, 於是我建議她採取保守策略, 因為一個混亂的思緒很難有空間接受添亂, 股票市場本來就像醉漢更何況20
這幾年投入股市的資金部位算是保守, 所以萬八多頭行情我只是沾一點小利, 手中的現金部位一直在等待回檔; 今年趁除息前布局了一些高殖利率的股票, 為了用股息當生活費必須建立一些基本持股, 即便當時也知道大盤位置還不是甜蜜買價, 可是總不能持股太少; 七八月度假玩耍偶爾做一下價差, 沒有投入新資金只將股
跟準高中生小外甥線上談理財, 我個人覺得他有明顯進步, 看一個議題與針對資訊再確認的能力, 我們進行的模式是商業周刊的一篇文, 針對文中專業名詞上網找資料並延伸其他人的看法, 我會以自己的經驗與知識跟他做解析跟交流, 並提出對該專題的疑問與可以開展出的好奇, 這樣一周五次的互動後我感覺他的進步;
理財大師說:錢夠用就好,是適用於那些已經有一點財富的人,可能不用買房,可能顧孩子父母會免費幫忙,然後身上還有不少的資產。沒錯我就是那一類人。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好書《理財盲點》。 作者吉兒(Jill Schlesinger)是CBS新聞的商業分析師,身兼CFP財務顧問。我從書中整理出六個有錢人都會犯的超蠢理財行為,及我對這六大行為的個人看法……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看完了一本書,叫做「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非常推薦,感覺觀念也更新了許多,這篇整理了4個重點。
Thumbnail
理性購物,讓錢發揮最大效用 開始有秋季的感覺,天氣微涼,很多衣服、鞋子、彩妝等等又開始要「換季」了,逛街的時候總會有想購物的念頭,而自己比起以前更能控制消費欲望,購物前也更理性思考。 以下是自己的情況,知道有些人的工作,需要有很多的流行時尚元素,例如一些在時尚圈的人,消費方式依照每個人的情況不同
Thumbnail
資金有限,更要仔細 今年上半年以前,整體投資的比例中,大概六成都是以「存股」為主,像是金融股、ETF,以及一些配息較高且以往九年中都穩定配息,體質也相對穩定的公司,這些公司是用【撿股讚】這個網站自行做挑選的,可以依照自己投資的屬性去設定所要的數值,數值包含像是股價淨值比、本益比、ROE、現金殖利率
Thumbnail
一開始慢慢累積,也沒關係,有累積總是好的。 大學時念的是金融相關科系,當時班上只有少部分的同學有實際在投資股票,為了更懂實際操作的部分,有短暫加入投資理財的社團。 但真正投入市場,則是在大學畢業又工作幾年後,才開始操作。而現在好像很多大學生,都在打工賺錢時,就開始投資理財了,真的很棒! 累積本
理財是為了改善生活, 要真的能實質獲得改善需要認真對待跟運氣, 一步一腳印沒有巧門, 昨天我給剛拿到年資結算金的朋友投資建議, 給建議前聽她說她的婚姻跟職場鬼故事, 我直覺她目前的運勢很動盪充滿考驗, 於是我建議她採取保守策略, 因為一個混亂的思緒很難有空間接受添亂, 股票市場本來就像醉漢更何況20
這幾年投入股市的資金部位算是保守, 所以萬八多頭行情我只是沾一點小利, 手中的現金部位一直在等待回檔; 今年趁除息前布局了一些高殖利率的股票, 為了用股息當生活費必須建立一些基本持股, 即便當時也知道大盤位置還不是甜蜜買價, 可是總不能持股太少; 七八月度假玩耍偶爾做一下價差, 沒有投入新資金只將股
跟準高中生小外甥線上談理財, 我個人覺得他有明顯進步, 看一個議題與針對資訊再確認的能力, 我們進行的模式是商業周刊的一篇文, 針對文中專業名詞上網找資料並延伸其他人的看法, 我會以自己的經驗與知識跟他做解析跟交流, 並提出對該專題的疑問與可以開展出的好奇, 這樣一周五次的互動後我感覺他的進步;
理財大師說:錢夠用就好,是適用於那些已經有一點財富的人,可能不用買房,可能顧孩子父母會免費幫忙,然後身上還有不少的資產。沒錯我就是那一類人。
Thumbnail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好書《理財盲點》。 作者吉兒(Jill Schlesinger)是CBS新聞的商業分析師,身兼CFP財務顧問。我從書中整理出六個有錢人都會犯的超蠢理財行為,及我對這六大行為的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