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淚流滿面的觀影經驗了,看到後來聽到四下觀眾吸鼻子的聲音。有句話說「在當台灣人之前,先當好人」,今天我要改寫成「在當金孫之前,先當好人」。待人好是否有目的?這是一種永續的命題,幾乎(可能不是幾乎)只有父母才會無償對待子女,雖然這有時(也許是多數時候)會扭曲成連情緒勒索也無償,不管是時代演變或社會、家庭因素,只要有環節失序就會出錯,但我想對策是早已存於心中的,那就是「愛」。姑且不談片中是怎麼走到那個孫子而非子女照顧的境地,故事適切地處理內外因素,不管是泰國華人的掃墓習俗和直播帶貨的新時代風潮,如果今年要排個十大,我會給金孫一個位置。
1971年左右的真實劫機事件改編,何正宇飾演的副機長在開頭就因為錯放遭北韓投共份子挾持的客機飛越兩韓邊境,而造成生涯污點,這算是戲劇安排,為後段的史實增添不少感動,觀看片中恐怖份子如何淪落成人人喊打的「匪徒」令人省思,顯現有時態度會變成「自我實現預言」,所以千萬要小心別亂扣帽子,我認為若是起心動念好終會有好的結果,至於容易做出好事的人,他通常不會用絕對且偏激的模式,這是我的小感,推薦對舊時兩韓及客機生態有興趣的大家。
和金孫一樣是泰片。本片抓住欠債文眼拍出一場愛情悲喜劇,觀看角色的氣勢我覺得很有趣,某方面顯示面對無理之事要想辦法理直氣壯。
從高處觀察每天見到的地方,它突然變好看了
遠比菸酒更容易傷身的是什麼?
幾句話透過戲劇呈現大道理,利用伴侶關係揭示歹路不可行,是我近期看比較狗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