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像前年德國《失控教室》與日本《我心裡的太陽》的融合,觀察幾國教育界面對的問題總是令人興味十足,同樣都是教師在教室與學生的互動,本片的來回比較多一點。
「現在火不夠大嗎?」
「別在興風作浪了」話語如風卻可燎原,老師朱利安如同這句話般碰到鐵板,前面幾幕被家庭失落班上聽同儕話的雷絲莉用幾篇文章影響,不僅被雷絲莉的混混兄弟要脅,更要承擔班級同學在恐攻演練等群體模糊行為萌生的混亂念頭,過程中看到幾幕安排老師嗆學生會有種過來人的快意。
寫作時你的句子總得結尾
問題不在說了什麼而在怎麼說
你的失敗也是我的失敗中後因為老師的同志身分是讓人聯想到《我心裡的太陽》的原因,這目前似乎是種為表達少數與劣勢難以避免的素材,我確實有看幾次手錶希望可以趕快交代,收尾和類型作品類似並沒有終極解法,但我覺得他們都有說到點,畢竟這是終生之事,教育的關鍵,一直都不只是所謂第一線急救人員而已,環境的支持與父母是成長心靈之前的根本。
本片是荷蘭畫家維梅爾(Vermeer,1932-1975)專家策劃其畫展的用心與軼聞紀錄片,片中呈現核心策展人葛瑞格偉伯、維梅爾畫家強森和多名來自各國的藝術領域大佬對畫家維梅爾觀點,因為我不是專業也只是筆記,不說詳細數字,總之維梅爾已知留下的畫作只有二十、三十幾件,數量會變動是不可考的原因(年久或欠記錄等等),比較戲劇性的地方是幾個畫作原本被視為維梅爾的畫作,但經過研究後發現不是,然後又再推翻,似乎讓事件變成一種有趣的謎。
在維梅爾之前的畫家以灰黑做陰影,他卻以彩色陰影為主,並且用陰影勾勒人物輪廓,同時代如林布蘭一直畫自畫像,維梅爾只有背影被捕捉⋯⋯種種手法與事蹟幫助專家比對再比對,光是反反覆覆的結論就讓藝術工作者加班或超時工作,卻能讓熱情的人甘之如飴,透過這個我感覺事實真相可能一直都不是同道中人的唯一目標,他們一直秉持著這股精神就是一種價值,有種樂觀的懷疑論調。
過程中也有遇到幾幅不能離開當地的畫作,顯示收藏家引領世界的眼光不超越地域與時代,有一天畫家與收藏家也會去世,作品終究會以小至紀念品大至館藏的方式呈現在大家眼前。
除了已知的創作模式,維梅爾為什麼要重新引用過去的技法做沒有靈魂創作?以及他自己作為左派份子(以尋常人事物為題)、形式主義者,又有抽象派的精神與女性主義,文本非常廣,看到最後你會讚嘆其歷史意義,並得以想像畫作氣場可以征服展間,培養那人類沒有限界的美學眼光。
最後,雖然好像有點離題,但如果你想幫助台灣,希望你幫忙罷免藍白委(進度),目前看來他們有害的存續會讓已經不好處理的結構性問題更加嚴重,若你不滿意我這樣的傾向,也只能請你海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