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影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還是原本的樣子嗎﹖我相信導演不是,也不想是原來的樣子。

2023年上映,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第 16 部劇情長片《怪物》,作為 2023 年坎城影展主競賽作品之一,是枝裕和曾於專訪中說道,在疫情過後,人們很難客觀地看待世界,大多時候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在專訪中所談及「社交媒體也是一樣,只見樹而不見林,人們相互攻擊、敵視,只接受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這種事情就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認為這是由於人們缺乏綜觀全局的自覺,對自身和世界的認知也缺乏歷史視角。人們不再從歷史中學習,視野過於狹窄。」

在本片中透過細膩的影像手法,我但們可以發現是枝裕和試圖透過《怪物》轉述人際關係間的曖昧性,在每個年齡層的觀眾都能對這部電影感同身受,因故事始終都專注在人身上。而且對人物的安排及選取上,也開始跳脫以往的慣性,所以這又有與之前的是枝裕和有明顯的轉變。

《怪物》的劇本結構更不同於是枝裕和以往作品的線性敘事,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去看同一件事,進而慢慢挖掘出真相,是我最喜歡的懸疑表現形式,因為這樣的手法和我的價值觀雷同:事情本身沒有好壞,而是在於當事人的角度不同,進而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詮釋,事情才因此有了好壞之別。

所以自己的觀影心得在於對導演自己所言:「我認為這是由於人們缺乏綜觀全局的自覺,對自身和世界的認知也缺乏歷史視角。人們不再從歷史中學習,視野過於狹窄。」這個意謂著將編劇交由另一個不同人來操刀再以運鏡及對場景等的運轉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多元面向,來呈現自己對這其中的一些幽微的指控或是嘲弄?一開始在片子的前半段,可以清楚的看到影片中透過編劇手法、場景變換及劇中出現如同現實環境中的或有媒體報導、社群自媒體的現實動態、直播等的…. ,可以把不是那樣的人物弄成一個個的不同的《怪物》;這是我對導演在本片想要告訴我心中的那個共情,我覺得是要拍手叫好的地方。

認識導演一開始是從「小偷家族」這一部電影,原本看電影都不會去了解誰是導演,所以看完的這部電影而認識且喜歡了這個導演,所以再去看他先前導過的電影,這其中有好幾部電影在早期的時候,例如「幻之光」、「下一站,天國」,再到發現了電影中的參演角色像都有一些固定的人物出現,譬如樹木希林的這一個長輩角色、還有幾乎每一部戲都有參演的安藤櫻等,可以發現從早期的作品對於生命的觀點或是看法;在幻之光要訴說的是,屬於對生命的一種輕如幻影或浮光略過的無常或無力感,隨時可能像泡沫幻影般的消失,而接著在「下一站,天堂」,對於電影場景如同舞台劇般浮誇,或是超乎現實的寫照,卻帶給我們對於生命課題中的一些超現實的想像,但是卻對生命的無常有一種較超脫的釋懷,所以在《怪物》的故事結構中,可以看見各種不同的社會議題,貼近在我們可以現實感十足的感受中,但是在對於人的日常是一種無奈或無可抵擋的無力感,卻依然清楚的在片中淡淡的浮現,而原本女性長輩的角色在樹木希林離世後,這次由之前扮演阿信的田中裕子來出演校長,令人有一種不同的感觸,可以看見本片的視野高度,真如同是枝裕和在專訪中提到:「人們缺乏綜觀全局的自覺,對自身和世界的認知也缺乏歷史視角。」-有一種希望在當下社會結構下所自行演化出《怪物》現象,有停止的一日。而片中湊和依里兩個男孩的同性情誼,要說是導演想要觸及同志議題似乎言之過早,其實這類題材近年並不多見,這可以從2022年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Lukas Dhont)的獲獎影片《親密/Close》,在說兩位青少年的男孩友誼,實際上淡淡的表達了更多關於成長痛處以及在社會意識下被壓縮變形的自我。其實東西方對於男性少年同性友誼的看法是有所差異的;這不在本文中再深討論,而或有可能於他文再來談論。

片尾的那一幕,使人深深的刻在心田;

「我們轉世了嗎?」

「真的嗎?太好了。」

「沒有,我們還是原本的樣子。」

我們還是原本的樣子嗎﹖

我相信導演不是,也不想是原來的樣子。


3會員
3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