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以一小時午休展開辦公室逃離計畫。沒有和同事吃飯的日子,剩下的時間我就逛佳佳。
十多年前在新竹市區,主要買專輯的地方有幾個,流行樂可以去光南、玫瑰唱片行,還有新光三越裡的風潮音樂,獨立樂團還可以加上誠品旗艦店。
逛唱片行就跟逛書店的形式一樣,手指抵著塑膠殼的邊緣,數著用注音符號、英文字母或是五十音分類的專輯。拿起掛在試聽器的耳機,播放新進的專輯,切換哼唱不同語言的旋律和陌生的曲風。
高中時期很喜歡德國樂團Tokio Hotel,當時在光南買了一張精選輯,裡面兩片CD,一片收錄德文、一片收錄英文。儘管精選輯的內容又精華又豐富,它有朝一日還是滿足不了我熱愛愛團的心。
大學到臺北唸書後,為了找到TH早期的德文專輯,知道有那麼一間的佳佳能當我音樂上的神仙教母。我興高采烈在這裡買到了Zimmer 483和Schrei,一口氣圓滿了心願。
原本收藏專輯還不是那麼特別的事情,串流的發展讓我幾乎不用汲汲營營就能擁有許多。然而收藏實體專輯,成為了我滿足安全感的執著。
曾在音響店短暫打工過,雖然已經發展出藍芽技術,客人能當場連接手機播放喜歡自己的歌,為了展現穩定的音質,店內還是會播放專輯做試聽。
店內有個櫃子滿滿是資深同事貢獻的私人專輯,他鼓勵工讀生們帶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試器材,媒合不同的樂種和機型,類似魔杖找主人。
那段時間讓音樂之於我不只流行,還有回憶,專輯則是回憶的證明,歷史的見證。
家裡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CD播放器,但偶爾還是會收藏擊中心臟的專輯。特別是有機會出國,會把唱片行排進行程裡,感受當地唱片行的氛圍、擺設邏輯,尋找罕見的作品。
有次和一個總是忙到沒飯的同事吃午餐,還剩一點時間,就提議去佳佳消磨。
「你會去佳佳?」那妹子驚呼,我才想起我們會變熟,是他發現我聽的音樂他都喜歡。還恨鐵不成鋼說要帶我去火球祭和大港。
我們在佳佳,站在一面五彩繽紛的韓國專輯前,店裡播的 K-pop 同事每一首都會唱。我們就只是看著一片又一片專輯封面,好像是帶來心靈平靜或波瀾的藝術品。
「這是智慧專輯。」他見我拿起一個小方塊說。見我疑惑就開始解釋那要怎麼使用。
「我老了!」我悲憤的喊。一邊欣賞附在專輯各種周邊,一邊佩服偉大的追星族撐起一片天。
那是我喜歡過的東西,和它帶來的愉悅時光。有時候就想這麼留住它。
#你說那裡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