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這一篇就是開始對於整個大衍揲卦法的重新解釋。
為何是「五十」,又為何「用四十九」
其實50、49這兩個數有一個非常直接的天文依據:月相變化。- 月有盈虧,大致上我們可以分成:朔、上弦、望、下弦。
- 一個月相循環是29.53日,而除以4,大約是7.38日,暫稱為「四分月相」。
- 一年365.24日,除以7.38日,大約等於49.5
- 也就是說,這就是大衍之數50,亦即一年經過50次月相,但用有49,因為只有49次完整經歷四分月相,而第50次只有一半。
「五歲再閏」,裡面的「歲」在何處
根據前一段我們可以發現,12個月相週期,以及完整的太陽年之間,差了1.5個四分月相,而在大衍法,這其中0.5個四分月相歸於掛一、1個四分月相歸於用有49。而五歲再閏,指的是「閏月」,閏月的規則是3年1閏、5年2閏、19年7閏,不論文義或當時的時空背景,都說明大衍揲卦本身與天文曆法息息相關。
大衍之數50,每4個四分月相四揲成12個月(也同時象徵4時),最後剩2,其一為混沌不明掛起,剩下的1是奇
那所以回到大衍法的脈絡,可以說,「歸奇數」,也就是四揲後的餘數,另一層意義就是「歲數」。
----
若基於上述的兩個重述,顯然需要重新構築整個大衍揲卦法的操作,下一篇將做完整的說明,而也能得到機率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