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娘離魂的故事,原著是陳玄祐唐人傳奇《離魂記》,寫倩娘魂魄離開肉體與王宙私奔的故事,除了靈魂傳說之外,其中並沒有太多奇幻的成分。較奇的是肉體得知靈魂回家,居然還兩者合璧,「室中女聞,喜而起,飾妝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合為一體,其衣裳皆重。」
元代鄭光祖《迷青瑣倩女離魂》將之改編成雜劇,除了曲詞、科、白、故事情節完整等雜劇元素外,並無新意。「想當日暫停徵棹飲離尊,生恐怕千里關山勞夢頻。沒揣的靈犀一點潛相引,便一似生個身外身,一般般兩個佳人。那一個跟他取應,這一個淹煎病損,母親,則這是倩女離魂。」
電影《倩女幽魂》的人鬼戀故事比起原著好看多了,劇本源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聶小倩〉,電影揉合了恐怖、人鬼戀、武俠等元素,除了感人的愛情故事外,甚至被某些特定族群解讀為反映了當時港人對香港主權移交以及身份認同的可能結果感到強烈焦慮。其中最突出的則是道士燕赤霞這個角色:
寧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適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
日暮,有士人來,啟南扉。寧趨為禮,且告以意。士人曰:「此間無房主,僕亦僑居。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寧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幾,為久客計。是夜,月明高潔,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寧疑為赴試諸生,而聽其音聲,殊不類浙。詰之,自言:「秦人。」語甚樸誠。既而相對詞竭,遂拱別歸寢。
燕赤霞有一件寶貝「革囊」,裡面是小劍,能降妖伏魔:
既而各寢,燕以箱篋置窗上,就枕移時,齁如雷吼。寧不能寐。近一更許,窗外隱隱有人影。俄而近窗來窺,目光睒閃。寧懼,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篋而出,耀若匹練,觸折窗上石櫺,欻然一射,即遽斂入,宛如電滅。燕覺而起,寧偽睡以覘之。燕捧篋檢徵,取一物,對月嗅視,白光晶瑩,長可二寸,徑韭葉許。已而數重包固,仍置破篋中。自語曰:「何物老魅,直爾大膽,致壞篋子。」遂復臥。……
燕生設祖帳,情義殷渥。以破革囊贈寧,曰:「此劍袋也。寶藏可遠魑魅。」寧欲從授其術。曰:「如君信義剛直,可以為此。然君猶富貴中人,非此道中人也。」……
寧視之,物如夜叉狀,電目血舌,閃攫拿而前。至門卻步;逡巡久之,漸近革囊,以爪摘取,似將抓裂。囊忽格然一響,大可合簣;恍惚有鬼物,突出半身,揪夜叉入,聲遂寂然,囊亦頓縮如故。寧駭詫。女亦出,大喜曰:「無恙矣!」共視囊中,清水數斗而已。後數年,寧果登進士。女舉一男。納妾後,又各生一男,皆仕進有聲。
《倩女幽魂》的故事關鍵字確定為「蘭若寺」、「燕赤霞」、「西山姥姥」、「聶小倩」,基本上成就了後代「倩女」的基本型態。而其中午馬所飾演的燕赤霞,也成就了雋永的俠客道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