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我成長的垃圾手遊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回談到,若說《火鳳燎原大戰》是令我不再在垃圾手遊上課重金的轉捩點的話,第二個對我人生最大影響的手遊就應該是《Pokemon GO》。

相信有接觸手機遊戲的人,應該沒有不認識《Pokemon GO》,甫推出便瘋魔全球、至今仍有不少玩家。

相信有接觸手機遊戲的人,應該沒有不認識《Pokemon GO》,甫推出便瘋魔全球、至今仍有不少玩家。


《Pokemon GO》這遊戲剛推出時的瘋魔全球,相信也不用我多介紹。 在香港,當時可說是「現象級」遊戲,即是甚至會造成一種社會現象的那種。 在剛推出的一段時間裏,全港到處也是POKEMON大師,人們成群結隊地在各區捉精靈刷個不亦樂乎。 夜晚的公園也多了很多人聚集,在有稀有精靈出現時更會出現「百鬼夜行」,呀,不,是「百人狂奔」的壯觀場面。

在香港,PKM GO剛推出之時成了現象級手遊,這種尤如節慶的「墟冚」場面隨處可見。

在香港,PKM GO剛推出之時成了現象級手遊,這種尤如節慶的「墟冚」場面隨處可見。


筆者當時不能免俗,曾經也與數個好友常常流連在外,邊聊天邊捉丟精靈球,常常一待就是不知不覺數小時,還覺得這是一個能鼓勵人與人交流的好遊戲。


直到遊戲推出一個月後,某一晚我應邀去了看一場音樂會。該場音樂會的表演者是一班跟我差不多年紀的本地音樂家,當中也有我的朋友,所以就去捧場了。當晚的演出很精彩,台上的表演者們感覺散發著光茫。完場時一直站在台上接受全場觀眾不停的熱烈掌聲。我看著台上很多比我還要年輕的音樂人,心中既是敬佩,又帶了點異樣的失落感......


我還記得在步出大會堂的路上,我沉思了許久:當我以羨慕的眼光看著台上的人時,我自己又做過什麼了?台上的他們是花了多少的時間專注於自己的技藝上?當他們每天花時間練習時,我為自己做過什麼?花數小時在公園丟精靈球嗎?

台上的那些年青音樂人,大部分也是有自己的工作、而音樂只是他們的業餘愛好。他們要如此熟練地彈奏,當中又花了多少工餘的時間拼命練習?


他們把時間花在他們的技藝之上,成就了觀眾的掌聲;

我把時間花在丟精靈球上,即使數百數千小時過後、我又能得到了什麼?更齊全的精靈圖鑑?更強大數值的手機數據?


你怎樣花你空餘的時間、就決定了你成為怎樣的人。


那一晚,我尤如當頭棒喝,二話不說就狠下心刪除了手機的Pokemon GO,也刪除了所有花費大量時間只得到數值上或一張CG改變的手遊,從此戒掉了內容空虛的垃圾手遊。

當然,我自問並非十分刻苦的人,也絕非主張不要娛樂。 但是,或許我們在選擇娛樂的同時,可以有一些較高質素的選擇?

但是,有人會說:什麼才叫高質素的娛樂?這不是很主觀嗎?

這個留待下回再談。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這空間名為「單機日記」。 單機並不孤獨。 真正的孤獨是你在一隻遊戲刷個一千小時後有的只是數字上的跳動、人卻沒絲毫的寸進。 我只是一個時常提醒自己要追求具質素娛樂的單機人。 還有,在遊戲的世界—— 免費通常是最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單機日記 的其他內容
你有改變了你人生的東西嗎? 對筆者來說,其中一樣肯定是垃圾手遊。
在這個追求感官刺激、快節奏的遊戲時代,日式文字冒險遊戲(日式AVG,現又版稱為VN-Visual Novel,視覺小說)彷彿是不合時宜的文化遺物,但又始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群忠實玩家。它們沒有華麗的畫面、炫目的特效,卻能透過文字的力量,帶領玩家進入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世界,體驗豐富的情感。
現代社會渴求感官刺激和速食,這般背景下,大多受歡迎的遊戲多為畫面質素高、具多人對戰元素、節奏快速的遊戲。但這些競技類遊戲並非所有人所愛,另一種小眾的文字冒險遊戲仍然屹立不倒。文章作者談及了日式文字冒險遊戲的流行及澄清了人們對GALGAME的誤解。
《背叛》是豆豆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 整篇的佈局非常精彩,我覺得只有肚裏墨水非常豐富、知識面廣、思維嚴謹、學識淵博的人才可以寫得出這麼一本小說。
4/5背叛
這是一篇關於遊戲《Dave the Diver》的推薦文章,介紹了遊戲的特色和評分,並邀請玩家重視遊戲內涵的玩家試玩。
這是一篇關於單機日記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單機遊戲及其他娛樂形式的看法和堅持。文章中談到了在現今手遊盛行的時代,單機者可能變得邊緣化,但作者仍然以身為追求高質素娛樂的單機者自豪。
你有改變了你人生的東西嗎? 對筆者來說,其中一樣肯定是垃圾手遊。
在這個追求感官刺激、快節奏的遊戲時代,日式文字冒險遊戲(日式AVG,現又版稱為VN-Visual Novel,視覺小說)彷彿是不合時宜的文化遺物,但又始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一群忠實玩家。它們沒有華麗的畫面、炫目的特效,卻能透過文字的力量,帶領玩家進入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世界,體驗豐富的情感。
現代社會渴求感官刺激和速食,這般背景下,大多受歡迎的遊戲多為畫面質素高、具多人對戰元素、節奏快速的遊戲。但這些競技類遊戲並非所有人所愛,另一種小眾的文字冒險遊戲仍然屹立不倒。文章作者談及了日式文字冒險遊戲的流行及澄清了人們對GALGAME的誤解。
《背叛》是豆豆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 整篇的佈局非常精彩,我覺得只有肚裏墨水非常豐富、知識面廣、思維嚴謹、學識淵博的人才可以寫得出這麼一本小說。
4/5背叛
這是一篇關於遊戲《Dave the Diver》的推薦文章,介紹了遊戲的特色和評分,並邀請玩家重視遊戲內涵的玩家試玩。
這是一篇關於單機日記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單機遊戲及其他娛樂形式的看法和堅持。文章中談到了在現今手遊盛行的時代,單機者可能變得邊緣化,但作者仍然以身為追求高質素娛樂的單機者自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2OgNQDzTc 之前看了啾啾鞋這部影片,裡面說退坑一款手遊,也說到一些觀念,就如下圖這樣
Thumbnail
Pokémon GO展開了「同一片天空」的全新季節篇章,也在傳說團體戰當中,帶來了全新的...懷舊寶可夢。
Thumbnail
故事開始,前一陣子找到以前上電腦課時,用MIT App inventor復刻經典的Zelda薩爾達跟Pokemon寶可夢的GBA遊戲,然後突然靈光一閃,決定挑戰在一年內寫完一本小說。 簡單說明工具: 本體內容結構,用AI跟大量閱讀輔助構思劇情 選擇性影響結局,用Twine2構思不同選擇與相對應
Thumbnail
2024_B5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首次看到書封與簡介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直接告訴你遊戲對人的「掌控」。書中介紹了許多案例,並舉出相關研究結果佐證,愈讀愈讓我對「遊戲」一詞不寒而慄,特別是在教育現場。 |你真的在玩遊戲嗎? 因應玩家的喜好,遊戲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從小時候就喜歡格
Thumbnail
我有玩一款手遊遊戲... 它是我的第一款遊戲,然後就一直下去了 是從我國中跟同學們一起玩,玩到後面只剩下我一人的故事...我現在還在玩,只是已經沒有這麼常上線了。 說起來好笑... 至今的我還在邊緣,已經算是老玩家了! 唯一不變的...我還是一樣爛!一樣不怎麼會玩。從遊戲一出,就一路到現在
Thumbnail
三位好友在2024年愚人節前夕,參與了由Alison黃姐姐主持的「蛻變」牌卡遊戲工作坊。這場遊戲不僅揭示了他們各自深層的心靈議題,也展現了他們之間獨特的關係模式與互動。過程中,牌卡的精準指引與黃姐姐的提問,引導他們探索自身的身體、情緒、心智與靈性層面,帶來深刻的自我認知與療癒。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2OgNQDzTc 之前看了啾啾鞋這部影片,裡面說退坑一款手遊,也說到一些觀念,就如下圖這樣
Thumbnail
Pokémon GO展開了「同一片天空」的全新季節篇章,也在傳說團體戰當中,帶來了全新的...懷舊寶可夢。
Thumbnail
故事開始,前一陣子找到以前上電腦課時,用MIT App inventor復刻經典的Zelda薩爾達跟Pokemon寶可夢的GBA遊戲,然後突然靈光一閃,決定挑戰在一年內寫完一本小說。 簡單說明工具: 本體內容結構,用AI跟大量閱讀輔助構思劇情 選擇性影響結局,用Twine2構思不同選擇與相對應
Thumbnail
2024_B5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首次看到書封與簡介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直接告訴你遊戲對人的「掌控」。書中介紹了許多案例,並舉出相關研究結果佐證,愈讀愈讓我對「遊戲」一詞不寒而慄,特別是在教育現場。 |你真的在玩遊戲嗎? 因應玩家的喜好,遊戲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從小時候就喜歡格
Thumbnail
我有玩一款手遊遊戲... 它是我的第一款遊戲,然後就一直下去了 是從我國中跟同學們一起玩,玩到後面只剩下我一人的故事...我現在還在玩,只是已經沒有這麼常上線了。 說起來好笑... 至今的我還在邊緣,已經算是老玩家了! 唯一不變的...我還是一樣爛!一樣不怎麼會玩。從遊戲一出,就一路到現在
Thumbnail
三位好友在2024年愚人節前夕,參與了由Alison黃姐姐主持的「蛻變」牌卡遊戲工作坊。這場遊戲不僅揭示了他們各自深層的心靈議題,也展現了他們之間獨特的關係模式與互動。過程中,牌卡的精準指引與黃姐姐的提問,引導他們探索自身的身體、情緒、心智與靈性層面,帶來深刻的自我認知與療癒。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