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詭的提問(2) 念佛感應

吊詭的提問(2) 念佛感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吊詭的提問(2) 念佛感應

raw-image


 問:有不少地方,大量的運用念佛感應故事來增強念佛人的信心,請問如何看待?

答:從經論教理開示等等引導出的信仰,稱之為仰信,是修習信心的入手方便;因為對佛法的薰修而有所理解乃至悟處,就會產生正信,由正信帶起修行,直至實證,即是以行來證其所信,就會有不退轉的正信信心。念佛感應是在仰信之前、方便接引之最初方便,不一定要使用,也不一定是不如法,但相信如法的宗教師都不會運用「大量的感應」來吸引信徒。


 我過去曾經住在鄉下很偏僻的地方,遇到了一些靈異的反應,我用了將近三年的念佛功德,增加迴向給這些無形的眾生,那段時間自己念佛精進不少,體會也不少,而靈異的反應也漸漸消失,不是用念佛來趕走他們,而是以念佛功德迴向祝福他們早得解脫往生善處,這是我親身的經驗。


 而我的「信心」並不是建立在「念佛感應」上,而是建立於精進念佛過程中的體會上,因此如果暫時以感應故事來引導行人進入實修中,大概就屬於正常的,而如果只是以大量的感應來堆砌一個信仰,就和「迷信」沒有太大的差異了。


 總之,修行沒有捷徑,我們也不太可能是上根利智,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才是如實的修行人。

avatar-img
逸蓮精舍~念佛人的家
10會員
73內容數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吊詭的提問(3) 建道場度眾生 問題敏感省略  建道場與度眾生,都是功德無量的菩薩事業,然而在實際的運作中,菩薩事業也可能是擔誤修行的元兇。 從自修行的角度來談,我對自己的觀察,「容易退轉」終究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也因此我時常勸人要有每日功課,每日念佛等等,這也是堅持蕅益大師所說的每日念
有幾個吊詭的提問,只能是簡述自己的看法,並不能代表正確的答案,因此如果認為這些問題對您的修行有很深遠的影響,那麼更精確的理解還是留給大家繼續反覆參詳吧! 問:如果大家都修學淨土宗,那麼佛法豈不是會更快走向滅亡?
 出離三界  佛教裡講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任何佛教的修行,都以出離三界為目標,即使是以行菩薩道為基礎道風,也是要自己修得出離三界的束縛,然後教人出離三界,這才是佛法上的菩薩道,若只是教善救濟做善事,就只會停留在欲界天的境界。  一般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法門,最多只能引導我們往禪定的
吊詭的提問(3) 建道場度眾生 問題敏感省略  建道場與度眾生,都是功德無量的菩薩事業,然而在實際的運作中,菩薩事業也可能是擔誤修行的元兇。 從自修行的角度來談,我對自己的觀察,「容易退轉」終究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也因此我時常勸人要有每日功課,每日念佛等等,這也是堅持蕅益大師所說的每日念
有幾個吊詭的提問,只能是簡述自己的看法,並不能代表正確的答案,因此如果認為這些問題對您的修行有很深遠的影響,那麼更精確的理解還是留給大家繼續反覆參詳吧! 問:如果大家都修學淨土宗,那麼佛法豈不是會更快走向滅亡?
 出離三界  佛教裡講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任何佛教的修行,都以出離三界為目標,即使是以行菩薩道為基礎道風,也是要自己修得出離三界的束縛,然後教人出離三界,這才是佛法上的菩薩道,若只是教善救濟做善事,就只會停留在欲界天的境界。  一般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法門,最多只能引導我們往禪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