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念佛點滴

38公開內容

南無阿彌陀佛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吊詭的提問(3) 建道場度眾生 問題敏感省略  建道場與度眾生,都是功德無量的菩薩事業,然而在實際的運作中,菩薩事業也可能是擔誤修行的元兇。 從自修行的角度來談,我對自己的觀察,「容易退轉」終究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也因此我時常勸人要有每日功課,每日念佛等等,這也是堅持蕅益大師所說的每日念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吊詭的提問(2) 念佛感應  問:有不少地方,大量的運用念佛感應故事來增強念佛人的信心,請問如何看待?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有幾個吊詭的提問,只能是簡述自己的看法,並不能代表正確的答案,因此如果認為這些問題對您的修行有很深遠的影響,那麼更精確的理解還是留給大家繼續反覆參詳吧! 問:如果大家都修學淨土宗,那麼佛法豈不是會更快走向滅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出離三界  佛教裡講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任何佛教的修行,都以出離三界為目標,即使是以行菩薩道為基礎道風,也是要自己修得出離三界的束縛,然後教人出離三界,這才是佛法上的菩薩道,若只是教善救濟做善事,就只會停留在欲界天的境界。  一般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法門,最多只能引導我們往禪定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佛國淨土  所謂淨土,十方一切佛國淨土,都是實報莊嚴土,而實報莊嚴土一定和常寂光淨土同在,所教化的對象都是菩薩,雖然也有在化土成佛,只算是廣義的淨土,大概是化土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所以就會有佛出世,在化土所度化的當機眾,都是凡夫與二乘。  我們常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報土,但與凡夫二乘同在一處,所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不再擔心臨終十念  畢竟蓮友們最大的罣礙,除了一心不亂與心不顛倒之外,最大部份還是在於對臨終十念的不確定,由這份不確定,會引發心念妄躁的情況,尤其在愈年老、愈接近臨終時愈嚴重。也就是本來在信心上已經確立信心,只要臨終具足十念念佛即可往生,但卻由於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能做到臨終十念,由這份擔心造成心念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信願決定  彌陀要解講的六信,所謂信自(以心性為自),信他(以教為他),信因(以念佛為因),信果(以已生者為果),信事(以境為事),信理(以法界為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調伏煩惱  老實說,即使長期聽開示,認真薰修佛法的蓮友,也很難聽到與這個程度相應的開示,但會有很多名詞帶過,例如調伏煩惱,念佛得力等等,講的就是這個階段。這裡還是要再重複一次,如果是真老實人,這些次第都可以因為老實念佛而突破,只是我們常一直勸修老實念佛,實際都無法真老實念佛;不斷提醒要看破放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薰修  念佛漸漸得力之後,除了要注意比較微細的昏沈掉舉之外,會增加一個來自修行得力所產生的執著,由這份味著執取,所以大部份有真修行的人,都不建議去取證比較深的禪定,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現在的山居已經和書裡寫的都不一樣了,就我自己與祖輩的山居情況,也已經是完全不同模式了,除了生活條件較好以外,也不用再花很多時間在飲食與水上面,雖然那也是修行的一部份沒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老實」念佛  如果確實是老實念佛的人,需要的開示與佛學知識真的不必太多,老實人的念佛感應與往生事蹟,相信大家都聽得很多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念佛的速度  可能很多道場,很多大德法師都有各自的解釋,有一個大方向,就是你當下的情況是什麼,就用什麼法藥來對治降伏,依這個原則來調適就不會出錯。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有關念佛,若要再精進,其修行的道理就與止觀有蠻大的互通性,建議有善知識隨時指導比較穩妥,就不繼續多聊了。  在社群網站,有關佛法的貼文,猜測已經是走向顧客導向,這將是泡沬化的開始,如同道場如果以接眾為主,總要熱熱鬧鬧的,那麼離道就會愈來愈遠。例如有許多專題的弘法社群,流量是官網的好幾倍,但貼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盲點  如果要挑起淨土行者的煩惱,就會以一心不亂來難為你;如果有心要拉人進來搞小圈圈,就會說觀經的十念必生,那麼我們在這二個極端,如何思惟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呢? 從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原文來推敲,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往生比較符合上輩,中輩往生特別提到化佛來接引,下輩往生則於夢中,由這些細節,應該就足以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農曆正月二十一日,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  我心中曾經的精舍行門,入門的修習條件,必須從阿彌陀佛聖誕日起,至蕅益大師圓寂日止,將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的定課習慣養成,我從2023年的彌陀聖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起算,這一期大約是六十三日。念佛是淨土行者最重要的行門,而每日固定的念佛功課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想真正想釐清往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除了需要在淨土三經中參究之外,個人強烈建議先研究一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所留下來的語錄中,有關「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的那一段開示。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退緣」,在佛經中,在祖師的開示裡,可能我們都聽到耳熟能詳了,娑婆退緣偏盛,生淨土則永階不退,這對於真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講,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前面我們談到,可能百日精進所築下的基礎,就有機會因為三天的懈怠而退失,因此不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裡也另外要強調,生淨土就是去學佛去修行的,把無量壽經仔
Thumbnail
小白-avatar-img
2024/03/10
一直以來正念是心性正直、不走旁門左道、不害人,心胸坦蕩無謂無懼,但往往確因而得罪很多人⋯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念佛一開始的狀態是,妄心完全不受控,想念佛的心時常被拉走,完全由妄心作主,此時暫時還不要靜坐念佛,盡量經行念佛,使用佛珠或計數器計數,訂定每日功課並且不要缺課。然後盡可能的參加念佛共修,平常自己一個人時,可以借助念佛機來當助緣,簡單講就是要堅持要有耐心,做蓮池大師所講的「旋收旋散,旋散旋收」的工夫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昏沈掉舉散亂  五停心觀是進入正修行之前的功課,不管多麼天縱英才,「心」都必須先經過一定程度的淨化與調整,才能承載道業,順利入道,否則就只能在妄念裡轉圈圈。但依智者大師天台止觀的對治,與五停心內容稍有不同,我們是依智者大師的版本。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逸蓮居士
發佈於念佛點滴
 妄想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 蓮池大師云:「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