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蓮居士

逸蓮居士

8 位追蹤者
古墓派風格的念佛人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由新到舊
已經搖到暈了在搖滾區,時不時的晃晃,好像沒有間斷過,不過大致也不怎麼擔心了,但睡眠仍然還是大受影響,尤其每日深夜都來搖個二下,要再入睡又有點難。 直覺而不專業的來講,上下動完左右動的要注意,搖超過五秒就要立刻警覺起來,其他大部份小晃一下的就愈來愈麻痺了。 現在又時不時的輕輕的搖著,地龍乖乖,半夜你會來嗎
Thumbnail
2024-04-30
3
念佛之道用功之方念佛之道用功之方 ── 江味農〈復毛敬泉書〉   前言  江味農居士所撰的《金剛經講義》,博採眾長,淵廣圓徹,有如一部佛教百科全書。老居士闡揚般若,又與淨土宗旨相互發明,高揭般若與淨土相輔相成的圓融善巧。
2024-04-27
4
社群網站的無課玩家 各類原本免費的社群網站,都不斷的在鼓勵課金,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其實也算是蠻理所當然的事,但經由發文的觸及率不斷下降,造成了許多無課玩家開始必須花更多時間來經營,突然讓我想通了許多原本比較難以理解的事。
Thumbnail
2024-04-18
4
搖不停天搖地動的那刻,正在佛堂(坐念、持大悲咒),在搖滾區好像連坐都坐不住,所以順勢就躺在了書桌下。 除了地嗚,還有山崩的聲音、伴隨著許多東西摔碎的聲音等等。 一開始輕晃時不管它沒問題,在天搖地動的當下,整顆心卻像是放空的,後來回想,其實並沒有恐懼,好像也沒有其他特殊的情緒起伏,但也沒有在正念上面。
Thumbnail
2024-04-10
2
觀月日誌~佛學雜談02【靈峰宗論】  (問。身心二俱捐捨。將何修入三摩地。寕復別有一身心耶。) (蕅益大師)荅。 執我之心。乃生死根。由此我執。方愛其身。而有身卽是我。離身有我。我大身小。身大我小之四別。若謂身卽是我。萬無肎捨之事。縱妄計捨則斷滅。更無後苦。仍未達此妄計之心。卽是苦本。若謂離身有我。見身多苦。捨令無苦
Thumbnail
2024-03-26
3
觀月日誌~佛學雜談01 出離三界  佛教裡講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任何佛教的修行,都以出離三界為目標,即使是以行菩薩道為基礎道風,也是要自己修得出離三界的束縛,然後教人出離三界,這才是佛法上的菩薩道,若只是教善救濟做善事,就只會停留在欲界天的境界。  一般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法門,最多只能引導我們往禪定的
Thumbnail
2024-03-25
5
觀月日誌~生活中的智慧01 面對逆境  在成功人士前,面對逆境,我只算是「佛系」的消極處理態度,可以聊的大概就二部份。  人生的每個階段,似乎都有預設好的一些套路,例如學生時期的讀書,為往後的就業打基礎;當兵時期的鍛練,可以為日後做牛做馬的階段不至於倒下;而就業後每一段的歷練,好像都只是為日後更難困的挑戰作準備,人生
Thumbnail
2024-03-24
5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20 佛國淨土  所謂淨土,十方一切佛國淨土,都是實報莊嚴土,而實報莊嚴土一定和常寂光淨土同在,所教化的對象都是菩薩,雖然也有在化土成佛,只算是廣義的淨土,大概是化土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所以就會有佛出世,在化土所度化的當機眾,都是凡夫與二乘。  我們常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報土,但與凡夫二乘同在一處,所
Thumbnail
2024-03-23
3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9 不再擔心臨終十念  畢竟蓮友們最大的罣礙,除了一心不亂與心不顛倒之外,最大部份還是在於對臨終十念的不確定,由這份不確定,會引發心念妄躁的情況,尤其在愈年老、愈接近臨終時愈嚴重。也就是本來在信心上已經確立信心,只要臨終具足十念念佛即可往生,但卻由於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能做到臨終十念,由這份擔心造成心念
Thumbnail
2024-03-22
3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8 信願決定  彌陀要解講的六信,所謂信自(以心性為自),信他(以教為他),信因(以念佛為因),信果(以已生者為果),信事(以境為事),信理(以法界為理)。
Thumbnail
2024-03-21
6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7 調伏煩惱  老實說,即使長期聽開示,認真薰修佛法的蓮友,也很難聽到與這個程度相應的開示,但會有很多名詞帶過,例如調伏煩惱,念佛得力等等,講的就是這個階段。這裡還是要再重複一次,如果是真老實人,這些次第都可以因為老實念佛而突破,只是我們常一直勸修老實念佛,實際都無法真老實念佛;不斷提醒要看破放下,
Thumbnail
2024-03-20
1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6 薰修  念佛漸漸得力之後,除了要注意比較微細的昏沈掉舉之外,會增加一個來自修行得力所產生的執著,由這份味著執取,所以大部份有真修行的人,都不建議去取證比較深的禪定,
Thumbnail
2024-03-19
5
阿婆灣上的單車事故 最近在單車社團火熱的話題,除了環台賽之外,就屬這件事故了。  前幾天,一位十七歲未成年的騎士,騎一台勁X的機車,從後方往女單車騎士的後輪撞去,整個過程有被拍到,被PO上網後引起了群情激憤,機車騎士倒地後,先關心自己機車的受損情況,而單車騎士被撞之後,在空中翻了一下,倒地時隱約可以看到,後背明
Thumbnail
2024-03-18
3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5 現在的山居已經和書裡寫的都不一樣了,就我自己與祖輩的山居情況,也已經是完全不同模式了,除了生活條件較好以外,也不用再花很多時間在飲食與水上面,雖然那也是修行的一部份沒錯。
Thumbnail
2024-03-18
4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4 「老實」念佛  如果確實是老實念佛的人,需要的開示與佛學知識真的不必太多,老實人的念佛感應與往生事蹟,相信大家都聽得很多了;
Thumbnail
2024-03-17
5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3 念佛的速度  可能很多道場,很多大德法師都有各自的解釋,有一個大方向,就是你當下的情況是什麼,就用什麼法藥來對治降伏,依這個原則來調適就不會出錯。
Thumbnail
2024-03-16
4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2 有關念佛,若要再精進,其修行的道理就與止觀有蠻大的互通性,建議有善知識隨時指導比較穩妥,就不繼續多聊了。  在社群網站,有關佛法的貼文,猜測已經是走向顧客導向,這將是泡沬化的開始,如同道場如果以接眾為主,總要熱熱鬧鬧的,那麼離道就會愈來愈遠。例如有許多專題的弘法社群,流量是官網的好幾倍,但貼
Thumbnail
2024-03-15
4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1 盲點  如果要挑起淨土行者的煩惱,就會以一心不亂來難為你;如果有心要拉人進來搞小圈圈,就會說觀經的十念必生,那麼我們在這二個極端,如何思惟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呢? 從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原文來推敲,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往生比較符合上輩,中輩往生特別提到化佛來接引,下輩往生則於夢中,由這些細節,應該就足以
Thumbnail
2024-03-14
2
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 如果修禪定卻沒有智慧同時來調整自己的話,打坐工夫愈深,很可能會發生兩種狀況:一是傲慢、一是忿怒。傲慢是自己覺得了不起,忿怒則是「我正在安靜的狀況裡,你不要碰我,只要稍微讓我心裡不舒服,我馬上就生氣」,這兩種狀況都是因為不會同時運用禪定和智慧的關係。  禪宗修行人有一句話:「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
Thumbnail
2024-03-13
2
觀機逗教 「爛泥扶不上牆」、「鹹魚翻不了身」、「朽木不可雕」,天生帶來的資質不好,何必硬要扶之、翻之、雕之呢?
Thumbnail
2024-03-13
1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10 農曆正月二十一日,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  我心中曾經的精舍行門,入門的修習條件,必須從阿彌陀佛聖誕日起,至蕅益大師圓寂日止,將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的定課習慣養成,我從2023年的彌陀聖誕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起算,這一期大約是六十三日。念佛是淨土行者最重要的行門,而每日固定的念佛功課
Thumbnail
2024-03-12
3
2024年自由車環台賽~桃園 自由車環台賽是國際賽事,轉載一下,讓世界看見台灣。昨天的台北站,看到摔車時心揪了一下,純平路的繞圈賽,均速達到了50km/h ,已經比市區機車的速度快一些了。  今天桃園站看起來已經開始毛毛雨了,車手們都辛苦了,好像中華隊一開始就有機械故障的情況.....無言。
2024-03-11
3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9 想真正想釐清往生需要具備什麼條件,除了需要在淨土三經中參究之外,個人強烈建議先研究一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大師所留下來的語錄中,有關「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的那一段開示。
Thumbnail
2024-03-10
2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8 「退緣」,在佛經中,在祖師的開示裡,可能我們都聽到耳熟能詳了,娑婆退緣偏盛,生淨土則永階不退,這對於真發菩提心的修行人來講,具有絕對的吸引力。前面我們談到,可能百日精進所築下的基礎,就有機會因為三天的懈怠而退失,因此不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裡也另外要強調,生淨土就是去學佛去修行的,把無量壽經仔
Thumbnail
2024-03-10
4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7 念佛一開始的狀態是,妄心完全不受控,想念佛的心時常被拉走,完全由妄心作主,此時暫時還不要靜坐念佛,盡量經行念佛,使用佛珠或計數器計數,訂定每日功課並且不要缺課。然後盡可能的參加念佛共修,平常自己一個人時,可以借助念佛機來當助緣,簡單講就是要堅持要有耐心,做蓮池大師所講的「旋收旋散,旋散旋收」的工夫
Thumbnail
2024-03-09
3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6 昏沈掉舉散亂  五停心觀是進入正修行之前的功課,不管多麼天縱英才,「心」都必須先經過一定程度的淨化與調整,才能承載道業,順利入道,否則就只能在妄念裡轉圈圈。但依智者大師天台止觀的對治,與五停心內容稍有不同,我們是依智者大師的版本。
Thumbnail
2024-03-08
5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5 妄想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 蓮池大師云:「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
Thumbnail
2024-03-07
6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4  正知正念  如果對淨土法門已經生信發願,卻還找不到入門處,那不妨先來了解一些基礎念佛行門的知識。  首先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知正念。正知就是信願,又稱之為慧行,正念即是念佛,又稱之為行行,詳細的解釋已經太多就不贅述。因信願而念佛是我們淨土門的正知,因念佛而滿所願並證所信,即是淨土門的正念。
Thumbnail
2024-03-06
6
社群不能用的夜晚 清晨起床,就看到某社群一片哀鴻遍野,加一堆「你回來了嗎」,其實我已經睡著很久了。
Thumbnail
2024-03-05
3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3 他力念佛?  在淨土法門裡,確實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我們凡人才有機會得以往生佛國淨土,因此稱之為他力法門,但不應該把所有修行與佛法都貼上他力與易行的標籤,然後還推給佛說祖師說,這種論調在我們這些傳統的念佛人看起來,真的是太過驚悚。從開始修行直至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前,都是自力在修行,在這段期
Thumbnail
2024-03-05
6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2 剋定日課,決定不缺 蕅益大師云:「殊不知現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即現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譚玄。祇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咸得現前。
Thumbnail
2024-03-04
8
觀月日誌~念佛入門~01 對還不懂佛法的人談念佛法門  一般人對於西方淨土的概念,只停留在度亡、超度等等,僅止於死後的歸處;但實際上淨土即是佛教化眾生的道場,因此若以佛學院的進修會更貼切。
Thumbnail
2024-03-03
4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11 心不顛倒與一心不亂  山居畢竟還是過著很簡單純樸的日子,事相寫完就只能開始寫義理層面的。修學淨土的蓮友最常問的問題,大多只停留在如何如何能不能往生等等,但多半還是愈問愈擔心,愈擔心愈愛問,其實能不能往生要問自己,自己的信願決定念佛精進,當然就決定往生,若平時貪戀娑婆又想臨終希望佛來接引,腳踏兩條
Thumbnail
2024-03-02
4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10 接近尾聲  山居的故事,再寫下去就幾乎全是佛理的探討了,除了念佛之外的法義思惟,也是實修很重要的一部份,目前暫時還找不到比較簡單的表達方式書寫,所以就暫時不談;而在行門中,基礎功夫大約還是要提一些簡單的次第。
Thumbnail
2024-03-01
6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9  大寂道一襌師示眾曰。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經云。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 (原文節錄)
Thumbnail
2024-02-29
6
避開了兩個極端——兩個解脫苦的錯誤引導。 一個極端是:縱情欲樂——試圖藉由滿足欲求來消除不滿意。 這種方法能給予快樂,但是所得到的是粗糙的、短暫的與缺乏深度的滿足。
Thumbnail
2024-02-28
9
【105歲老人腳踏車騎行新世界紀錄】【105歲老人腳踏車騎行新世界紀錄】  馬爾尚出生於法國,曾經在雨中騎行10公里,為了慶祝自己103歲的生日。從網路找來的資訊,他從小就熱愛自行車運動,直到109歲過逝前一週,都還在騎車運動。
Thumbnail
2024-02-27
11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8遇上三年沒颱風,六百天沒大雨的大旱與病毒流行  廟區沒有自來水,與農用的水塔共用,由附近一口井供水,聽說那口井很深,從來沒有斷水過,但那次大旱真的斷水了。加上病毒的流行期,這是第一次生出了退心的念頭,但也是唯一的一次。
Thumbnail
2024-02-27
4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傷害到了誰 慧律法師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傷害到了誰 慧律法師  出家人當然會有一些水平上的問題;有一次,我聽了很難過,有居士來,到我的前面,他在某某地方,我們不講,師父!我可以講內心的話嗎?我說:可以,你講!他說:我到某某的地方、某某的時間,看到某一些少數的出家人的行為舉止,我這個頭實在拜不下去,實在磕不下去!
Thumbnail
2024-02-26
5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7 緣起緣滅,和過去的自己道別  過去的自己,小時不談,學生期就只有讀書,工作期的回憶也只有工作,確實真的只有在退休後,才開始為「我」而活。
Thumbnail
2024-02-25
7
菩提心與出離心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2024-02-25
9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6 我的日常功課  除非是短期,否則不太可能辦得到一句佛號念到底,般舟三昧最長也只有九十天,而且近代真正圓滿過的高僧大德也真的不多(還是有啦!),如果說一天只有念個幾百句一二千句佛號的人,又打著一句佛號念到底的大旗,那真的是太不切實際了,感覺像是為自己要懈怠找藉口而已。
Thumbnail
2024-02-24
3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5 封存三個社團  其實我是個不懂經營網路社群的人,這些封存的社團也都只是當初為網路共修聯絡互動用,共修完就沒繼續,以此開文的意思,是指內外環境與生活必須品大致都完備了,在開始用功前,必須逐步的把外緣關閉,也和過去的我做一個道別,從此刻起要換職業,改行學習做個學佛修道之人。我們畢竟是從職場退休的社會
Thumbnail
2024-02-23
8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4 度化眾生或被眾生度化 這一個多月來,來訪而有聊天的大概有三位。
Thumbnail
2024-02-22
4
般若通帶別正明圓教教觀綱宗: 次聞般若,會一切法,皆摩訶衍,轉教菩薩,領知一切佛法寶藏。雖帶通別,正明圓教,然但密得別益,如轉生酥成熟酥。
Thumbnail
2024-02-21
2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3  開始荒野求生  也許一講到修行或閉關,大多數人在腦海中所浮現的,都是很美化過的畫面,也許老僧入定,也許佛前誦經,至不濟也有個掃落葉泡茶或讀經之類的場景吧。但山居獨修,最大的重點還是在於離開舒適圈,在各種不舒適不方便的起心動念中,尋求安定的解方,然後再漸漸把身心安定下來,所以即使如好久以前有
Thumbnail
2024-02-21
3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教觀綱宗:「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 三乘利根需要遍歷色心等世出世法,然後一一會歸大乘法門的摩訶衍道。為何佛陀為這一類根器者說「般若」?
Thumbnail
2024-02-20
2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2  滿天神佛的感應  我所知道,在新廟有二件大事,一是被縱火燒燬,二是有其他宮廟親自登門挑釁,應該都是因為幫別人辦事不收錢等等,侵害了別人的利益,而這其實就是宮廟經營的現實。我住山時期曾經統計過,自己的生活費加上小廟的種種開銷,一年至少要二十萬,這是我還在修行狀態開銷極省時才辦得到,當然人的生
Thumbnail
2024-02-20
1
二種生死根本二種根本 楞嚴經云:「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2024-02-19
3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1懺雲法師認為修行的道場分為三種,山林道場是最適合修行,儘管這樣的地方在都市道場中比較難找。一個小廟在祖父時期符合山林道場的特質,然而這個道場擴展成香火廟。作者在文中探討了此事情的原因和動機。
Thumbnail
2024-02-19
4
人一生學佛修行的三個階段 聽淨界法師的開示,談到我們一個學佛修行的人,在人生的三個階段,應該要有比重不同的精進重點。 一、初期,年輕時,應該努力學習經教,修行次之,弘法利生再次之。 二、中期,中年時,解行並重,但以弘法利生為最重要。 三、後期,晚年,時日不多了,此時要懂得收斂、低調,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好了。
Thumbnail
2024-02-18
4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0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0   序章  父母教育程度不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下,積極的讓孩子們受高等教育,但在鄉下農村,哪裡供得起幾個孩子同時念書?幸好,這個最小的兒子(我),資質稍微駑鈍些,又剛好私立初中的抽籤沒抽到,可以留在身邊陪伴,與幫幫小忙,不過可惜的是身體體質不佳,沒有辦法
Thumbnail
2024-02-18
5
【荒島歌單】神級的吉他手~Gary Moore  某天休假日,宿舍附近傳來一陣陣練習爵士鼓的聲音,好奇心使然,斗大了膽子闖進去瞧瞧,原來是一個大專學生搬來了一套鼓正在練習。在閑聊中提到他過去打工時期,每當遇到逆境心情低落時都會聽的一首歌。 我的英文程度很差,但在這Blues神奇的感染力,神一般的吉他尾奏,在之後的日子裡,時不時的在腦海中迴響起
2024-02-18
2
Still Got The Blues · Gary Moore 學生時代某休假日,附近傳來爵士鼓的練打聲音,在安靜的學生宿舍環境裡,顯得很突兀,好奇心使然,過去瞧瞧,是個小我一年級的同校學生。在閑談中聊到他的家境辛苦,很多打工的辛酸,他每當心情低落時,都會聽這首歌。  有人用文字寫情感,也有人用畫筆描繪悲傷,而這首歌不僅用藍調唱出傷感,後面約二分半鐘的電吉他
2024-02-17
2
佛法和修行者的慣病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2024-02-17
4
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   緣起  2024的農曆過年,原本預定帶一期二十一天的簡易念佛閉關,不料第二天就發現原本準備的大白菜開始腐爛,不得已出關重新採買,再度入關當天又莫名奇妙遇到我的昏沈日,床上又躺了一天,再經過約五天的精進,發現身心不如預期的穩定下來,反而出現愈來愈燥動情況,因此又自行出關,放棄了這次精進的機會,
Thumbnail
2024-02-16
3
華米T-Rex Pro和Garmin 265兩支手錶的使用感想這篇文章探討了華米T-Rex Pro和Garmin 265這兩款運動手錶的選擇,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用錶經驗和觀察,詳細比較了兩者的功能及特色,並給出了適用的場景和結論。
Thumbnail
2024-02-16
3
關於逸蓮精舍 退休前,除了工作,多餘的時間就只有學佛。我是個沒有慧根的人,看不懂文言文,從抄經讀經開始,就花了近二年,漸漸開竅後,才開始學「解門」直至中年,之後皆多在「行門」下工夫。有個自己的道場,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也只能心中想想,沒有實際實現的能力;但經由網路,或許能開啟另一種可能性。  目前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2024-02-15
3
把我斷捨離 創作需要靈感,二創三創直接陳述看法,簡單多了,適合剛學習筆耕的我。  這個短片,題目就是解答。  斷捨離,是控制,斷捨離是標籤,控制也是標籤;  有一個我,執著斷捨離會帶來快樂幸福,又把控制貼上偏負面的標籤,因此思路就在這裡轉不出來,而問題根本在於「我」和「執著」二項而已,減輕各種執著與不隨便
2024-02-15
2
退休後對,退休了~ 長期累積的疲勞,不得不提早退休。 睡了近三年,終於漸漸開始有正常的日子,基本上正常生活三天睡一天的頻率,算是滿意了。 腦子有點渾沌,就隨便寫點什麼,身子愈來愈笨重,就輕鬆動一動,還沒想好接下來要做什麼,日子就先這樣過著吧! 社群網站幾乎都在轉圖轉文,這裡安靜,倒是可以自在許多,不
2024-02-1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