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問答 (12) 阿賴耶識的範圍、真的盡虛空遍法界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首先,如果,阿賴耶識的範圍、真的盡虛空遍法界,那麼,佛陀就不會說、解脫境界具五種智,何等為五?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為什麼呢?因為,「轉識成智」時,第八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第七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轉為妙觀察智、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若果、如前段所言,那麼,佛陀就不需要在大圓鏡智之上、另立一個清淨法界,特為顯示:那盡虛空遍法界的、並非大圓鏡智、而其實另有別智。

第二,如果,阿賴耶識的範圍、真的盡虛空遍法界,那麼,佛陀就不會說、解脫境界具五種相,何等為五?謂:勝義諦相、心相、意相、意識相、前五識相。

為什麼呢?因為,「轉識成智」,不能夠僅將「識」清洗潔淨、便叫它作「智」,而應該超越惑識尺矩的作用範圍,證悟遍滿宇宙、包含萬有的「勝義諦」,再經由它的光輝之照澍,使「諸識」轉為「諸智」,這時,其潔淨的「諸相」,才是真正的、絕對的「真相」。

「真相」也不是獨立於心、意、意識、前五識等相之外的另一個相異的「相」,因為,所謂「真」,應該是「諸相」本身的「轉妄成真」,而不是把「諸相」以外的另一個相、叫做「真」,再把其餘的「諸相」、都叫做「妄」。

第三,如果,阿賴耶識的範圍、真的盡虛空遍法界,那麼,佛陀就不會說、證悟解脫境界的前提、是必須「斷掉阿賴耶識」。

為什麼呢?因為,所謂「斷掉阿賴耶識」,並不是「把記憶、思覺的功能全數棄絕」、成為無知無覺的植物人一般,而是要「使阿賴耶識的習氣作用一時不行」,這樣,才能夠裂開惑識尺矩的網罟、解脫妄想攀緣的纏縛,超越阿賴耶識的行相微細究竟邊際、殄滅無始以來的「業壽種子」 — 即菴摩羅識,終而穿透惑識尺矩的範圍、臻至「遍滿虛空之大菩提心」。

這就好比:在阿賴耶識的邊緣、裂了一條縫、破了一個口,而方便般若 (也就是六根) 的魚,得以從這個裂縫、破口處、游進無涯無垠的實相般若大海;既然,阿賴耶識的邊緣裂了一條縫、破了一個口,也就永遠也無法、將魚框限在惑識尺矩的範圍之內,所以,是阿賴耶識的行相微細究竟邊際之「業相」永遠滅除,而不是阿賴耶識的「本身」永遠滅除。

阿賴耶識的「本身」未嘗毀滅,客觀的山、河、大地,也不會因為阿賴耶識作用的一時不行、連帶地毀滅。

第四,如果,阿賴耶識的範圍、真的盡虛空遍法界,那麼,就應該:宇宙虛空、一切萬有,都是由某人的阿賴耶識所創生;這將導致循環論證的矛盾。

為什麼呢?因為,倘若,宇宙虛空、一切萬有,乃至其他人的思想、行為、阿賴耶識,都是由某人的阿賴耶識所創生,那麼,同理,原來那人的思想、行為、阿賴耶識,也應該是由其他人的阿賴耶識所創生,這樣,就找不到第一個生起的源頭,從而產生無窮循環的過失。

第五,又倘若,宇宙虛空、一切萬有,乃是由所有有情的阿賴耶識、所共同創生,那麼,就應該:一個人修行、所有人都修行,一個人造業、所有人都造業,一個人吃飯、所有人都吃飽,一個人發現某事、所有人都同時知道,為什麼呢?一切互通之故。這顯然違背事實,且偏離了阿賴耶識本具的「居舍、倉庫、窠窟、洞穴、瀑流」等意涵。

以下援引經文、證明前說。

佛說佛地經:

爾時,世尊告妙生菩薩:「妙生!當知:有五種法、攝大覺地。何等為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解深密經:

勝義諦相品第二:

「善清淨慧!如螺貝上鮮白色性,不易施設,與彼螺貝、一相、異相;如是,善清淨慧!勝義諦相,不可施設,與諸行相、一相、異相。」

「善現!譬如,種種非一品類異相色中,虛空,無相、無分別、無變異,遍一切、一味相;如是,異性異相一切法中,勝義諦,遍一切、一味相,當知亦然。」

心意識相品第三:

「如是,廣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若於爾時,有一眼識、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一眼識轉,若於爾時,乃至有五識身、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五識身轉。」

攝大乘論本:

所知依分第二:

「復次,聲聞乘中,亦以異門密意、已說阿賴耶識,如彼《增壹阿笈摩》說:世間眾生,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憙阿賴耶;為斷如是阿賴耶故,說正法時,恭敬攝耳、住求解心、法隨法行。」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

「緣業生」者,謂:為有情、癡愛因緣,造身口意、種種虛妄不清淨業,乘如是業、生六趣身,增長輪迴、備受諸苦。

今,修平等三業清淨慧門,一切蘊阿賴耶「業壽種子」、皆悉焚滅,得至「虛空無垢大菩提心」。

一切如來、平等種子,從悲藏中、生法性「牙」,乃至莖葉華果、遍滿諸法界,成萬德開敷、菩提樹王;然,以四不生義觀之,都無所起、亦無起處,當知:此「生」、即是大空生也,故云:「有情類業壽種、除,復有牙種生起。」

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之餘:

經云「若識」者,謂:有一類、執、此識遍一切處,乃至地水火風虛空界,識皆遍滿其中。此亦不然:若識神、遍、常,應獨能見聞覺知,而今,要由根塵和合、方有識生,則汝識神、為無所用;又若,識神、遍五道中,云何復有死生耶?故知不爾也。

經云「阿賴耶」者,是「執持、含藏」義,亦是「室」義。此宗說:有阿賴耶、能持此身,有所造作、含藏萬像,攝之、則無所有,舒之、則滿世間,不同佛法中第八識義也。然,世尊密意說:如來藏為阿賴耶,若佛法中人、不觀自心實相、分別執著,亦同我見也。

入漫荼羅具緣品之餘:

「世智不能了」者,言:此心性、非一切世間聰慧利根者、所能思議,假令長爪梵志等諸大論師,以種種因緣、譬喻莊嚴、比況量度,終自非其境界,苦思惟求、徒令發狂;獨有信力堅固者,依此「祕密方便」、乃能入之耳。

「無含藏」者,所云「難可了知」者,正在如是無含藏處,以如實知「蘊阿賴耶」本不生故,無所執受、亦無含藏,爾時,一切心意識妄想戲論、皆悉清淨,法界圓照、如秋月在空,故次句、云「離一切妄想」也。

祕密漫荼羅品第十一:

「是法無盡、亦無自性」者,「盡」、謂有始有終、有生有滅,以有生滅故,即是有起、盡之法;而今,平等法界之性、離如是過、無有始終也,無生滅故,即是「不可盡」義也。

「無盡」者,即是無相之別名,由無盡故,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有動搖、無有變易、亦無住處也。

「阿賴耶」,是「房」義、是「盛受」義;今,平等法界中,無有如是「受、藏」之相,故無住處也。

入祕密漫荼羅位品第十三:

「藏」者,梵云「阿賴耶」,此翻為「藏」,或云:「宮室、舍宅」之義,如世間舍宅,一切眾生、各隨己分、安住其中;既有此窟宅,即有善惡含藏、不能自出;如來已離如是阿賴耶窟宅,故云「無藏性」也。

0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