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學習感到無力

更新於 2024/08/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有一種對事情感到無力的感覺,我沒有掌控權,無法改變一切。我很像一個看很多時間管理生產書籍的人,但是最後還是在事情的最後一刻拖延的人。


在學習上來說,我感覺自己對很多事情沒有掌控權。我吸收轉化了很多知識,但是我並沒有實踐過太多。我現在也不知道該如何實踐,也不知道實際做出什麼行動。


要列出一個清單表示我目前的問題


  • 靈感和暫時的想法發展成完整想法,以及延伸
  • 如何確定自己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以及如何解決問題
  • 如何培養問題意識,不要等到很久才發現
  • 如何正確有效的犯錯,確保每一次的行動是踏上正軌上面


不過,我目前還沒找到與這四個問題相關的文章和書籍,如果你有想到相關書籍的,可以話留言在下面。我會很感激的。


歡迎將我的文章複製轉發到你的部落格,或是各個平台上面。甚至修改我的文章都可以。不過記得要標注原文網址。

此文章以 CC-BY-SA 姓名標示授權出。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包括商業性利用),惟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avatar-img
    3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g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一書的作者提出的寫作框架,這種框架適合在論說性的作品跟日常生活會用到寫作場合。使用這種框架的優點是,含有明確的邏輯性,清晰表達個人的立場。但是這種框架的缺點是,如果一開始的觀點是錯誤的,不論底下有多少案例,總結是什麼,都無法改變錯誤的事實。
    跟 AI 機器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實際上是在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明確向對方說你的目的是什麼,給予什麼樣的參考資料和範本。最後要求對方產出的作品是什麼。這樣的流程不論是講給 AI 或人類都很重要。那些會說 AI 很難用的人,或許現實中也常常覺得別人怎麼都聽不懂自己想說什麼,這種人即使跟 AI 表達需求,
    為什麼從問題的根本開始學起,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為能激發強烈的學習動機,並且更容易記住所學內容。並且讓你跨出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而學到更多東西。我們先來個思想實驗,假設一個情境如下: 小明因為太常滑手機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很困擾。 小明於是開始想著自己為什麼會太頻繁的使用手機?得出了因為看手機能
    在學校教育,或在許多人口中,傳達做自己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卻沒去討論做自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若是做最真實的自己會怎樣?被欺凌、霸凌、孤立、得罪別人、被偏見代入 在學校教育,或在許多人口中,說閱讀一件好事,強調閱讀得到的好處。可是卻沒討論閱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若是開始閱讀會怎麼樣?
    像是別人跟你訴苦,我今天被奶奶說頭髮太長,朋友說,那你為什麼要挑戰你的奶奶、為什麼你不在乎社會有男女有分。我們比較想要別人去注意自己,而不是去關心別人。我們害怕問出一個開放式問題之後,得到的回答令我們措手不及。 隱含著自己的意見的問題一旦問出口,對方能回答的空間就被侷限住了。因為對方知道這個問題的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一書的作者提出的寫作框架,這種框架適合在論說性的作品跟日常生活會用到寫作場合。使用這種框架的優點是,含有明確的邏輯性,清晰表達個人的立場。但是這種框架的缺點是,如果一開始的觀點是錯誤的,不論底下有多少案例,總結是什麼,都無法改變錯誤的事實。
    跟 AI 機器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實際上是在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明確向對方說你的目的是什麼,給予什麼樣的參考資料和範本。最後要求對方產出的作品是什麼。這樣的流程不論是講給 AI 或人類都很重要。那些會說 AI 很難用的人,或許現實中也常常覺得別人怎麼都聽不懂自己想說什麼,這種人即使跟 AI 表達需求,
    為什麼從問題的根本開始學起,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為能激發強烈的學習動機,並且更容易記住所學內容。並且讓你跨出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而學到更多東西。我們先來個思想實驗,假設一個情境如下: 小明因為太常滑手機這種情況,讓他感到很困擾。 小明於是開始想著自己為什麼會太頻繁的使用手機?得出了因為看手機能
    在學校教育,或在許多人口中,傳達做自己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卻沒去討論做自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若是做最真實的自己會怎樣?被欺凌、霸凌、孤立、得罪別人、被偏見代入 在學校教育,或在許多人口中,說閱讀一件好事,強調閱讀得到的好處。可是卻沒討論閱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若是開始閱讀會怎麼樣?
    像是別人跟你訴苦,我今天被奶奶說頭髮太長,朋友說,那你為什麼要挑戰你的奶奶、為什麼你不在乎社會有男女有分。我們比較想要別人去注意自己,而不是去關心別人。我們害怕問出一個開放式問題之後,得到的回答令我們措手不及。 隱含著自己的意見的問題一旦問出口,對方能回答的空間就被侷限住了。因為對方知道這個問題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我21歲的2012年, 我也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 沈迷於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 當時與齊震宇教授學代數拓墣, 與王金龍教授學微分幾何, 與林惠雯教授學李群與李代數, 每日每日,都沈浸在對宇宙物理的想像與探索之中。 然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與你分享我參加Ship 30 for 30寫作培訓中,對第一週內容的3個筆記。 這個寫作培訓,是連續30天發表30個社交短文。 我想利用這個培訓,來打磨自己的線上寫作能力,找到自己的讀者,去提供更多自己能提供的價值。 筆記#1:模塊學習,社群互動。 筆記#2:第一週六天的行程 學習社群導航
    Thumbnail
    個人並不是在真空之中做出選擇,自主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個實驗想要說明,規則能夠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只要不要喧賓奪主、不要以太過強烈的設計,去蓋過學習者本身的學習動機與自我要求,就有可能輔助學習者去做到自己想要投入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我想試驗的是,一門課如果能夠提供夠多的通道,那人能不能在裡面誠實地面對自我要求,這樣也許對教學者跟學習者來說,都是一種解放。
    Thumbnail
    在家自學的實務上,預算與學習機會的問題,會隨著小孩的成長、想學習一些複雜的事物,逐漸變得更加嚴苛。我想提出的對策,是讓小孩跟社會「面對面」,拓展小孩在社會上學習的機會。當他們得到跟我們一樣多的資訊跟資源,他們也有能力跟我們一樣投入社會上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各種設計,讓小孩投入數學、英文、樂器,或者任何一種小孩不想投入的練習呢?我覺得很難。原因是,我認為人們對數學等的厭惡乃至恐懼症,正是教學者應用這些技巧而失敗的結果,讓小孩一直接觸「爛的學習劇本」。
    Thumbnail
    身為一個自詡為「開放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過去的十數年之間,我一直致力於在課堂上避免單方面地制訂規則,好讓小孩有完全的自主動機。不過最近我的研究與實踐方向有了轉變,這學期開始,我進行了一個實驗……
    Thumbnail
    我打算在這兩三個月內,用幾篇文章來說明我想像中的自主學習模型,也是一種盡可能趨近學習者中心的教育模式。首先要談的是,怎麼樣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習得在社會中生活的「基本能力」最有助益?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在我21歲的2012年, 我也像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 沈迷於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 當時與齊震宇教授學代數拓墣, 與王金龍教授學微分幾何, 與林惠雯教授學李群與李代數, 每日每日,都沈浸在對宇宙物理的想像與探索之中。 然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與你分享我參加Ship 30 for 30寫作培訓中,對第一週內容的3個筆記。 這個寫作培訓,是連續30天發表30個社交短文。 我想利用這個培訓,來打磨自己的線上寫作能力,找到自己的讀者,去提供更多自己能提供的價值。 筆記#1:模塊學習,社群互動。 筆記#2:第一週六天的行程 學習社群導航
    Thumbnail
    個人並不是在真空之中做出選擇,自主必然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個實驗想要說明,規則能夠帶來的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只要不要喧賓奪主、不要以太過強烈的設計,去蓋過學習者本身的學習動機與自我要求,就有可能輔助學習者去做到自己想要投入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我想試驗的是,一門課如果能夠提供夠多的通道,那人能不能在裡面誠實地面對自我要求,這樣也許對教學者跟學習者來說,都是一種解放。
    Thumbnail
    在家自學的實務上,預算與學習機會的問題,會隨著小孩的成長、想學習一些複雜的事物,逐漸變得更加嚴苛。我想提出的對策,是讓小孩跟社會「面對面」,拓展小孩在社會上學習的機會。當他們得到跟我們一樣多的資訊跟資源,他們也有能力跟我們一樣投入社會上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各種設計,讓小孩投入數學、英文、樂器,或者任何一種小孩不想投入的練習呢?我覺得很難。原因是,我認為人們對數學等的厭惡乃至恐懼症,正是教學者應用這些技巧而失敗的結果,讓小孩一直接觸「爛的學習劇本」。
    Thumbnail
    身為一個自詡為「開放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過去的十數年之間,我一直致力於在課堂上避免單方面地制訂規則,好讓小孩有完全的自主動機。不過最近我的研究與實踐方向有了轉變,這學期開始,我進行了一個實驗……
    Thumbnail
    我打算在這兩三個月內,用幾篇文章來說明我想像中的自主學習模型,也是一種盡可能趨近學習者中心的教育模式。首先要談的是,怎麼樣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習得在社會中生活的「基本能力」最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