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問答 (13) 如何透出人無我、法無我之翳膜?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梵云「阿賴耶」,此翻為「藏」,亦有「房舍、窟宅」之意,如世間人、住自己房舍窟宅中、造諸善惡業、不能自出,故為「囚」也。

法界圓照、如秋月在空,如來已離如是阿賴耶窟宅,故云「無住」也。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云:「緣業生增長、有情類業壽種、除,復有牙種生起。」

一行《疏》云:「『緣業生』者,謂:為『有情』、癡愛因緣,造身口意、種種虛妄不清淨業,乘如是業、生六趣身,增長輪迴、備受諸苦。

今,修平等三業、清淨慧門,一切蘊阿賴耶『業壽種子』、皆悉焚滅,得至虛空無垢大菩提心。」

「牙」、古「芽」字;「生」、即透出阿賴耶識之意。意言:「芽種」一旦透出阿賴耶識房舍窟宅,則即時頓成、莖葉華果窮盡虛空遍滿法界、萬德開敷、涵攝萬有熙澤眾生之菩提「樹王」。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亦同此理。蓋「住」者,即阿賴耶識房舍窟宅;「心」者,即「芽種」、乃至所頓成盡虛空遍法界、萬德開敷之菩提「樹王」也。

前云「透出」者,譬如:阿賴耶識、於其邊緣、裂一縫、破一口,而「方便般若」(即六根) 之魚,得由此裂縫、破口處、游入無涯無垠、實相般若大海;阿賴耶識之邊緣、既已裂一縫、破一口,此後,即無能無力、復將魚框限於己身尺矩範圍矣,故謂之「永滅」;此「滅」,乃阿賴耶識行相微細究竟邊際 — 又名「菴摩羅識」、亦即「業壽種子」— 之「業相」畢竟滅除,而非阿賴耶識自身之「流注」畢竟滅除也。

除去阿賴耶識所含藏、虛妄根源「業壽種子」(無始無明),則見喻如虛空、無垢常住菩提之心,雖包含萬有,不為烟塵雲霧、之所染污,一得永得、一證永證;此唯信力堅固者,憑依「方便般若」(即六根) 之力、方能入之耳。

《楞伽經》云:「如修行者入禪三昧,『微細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識滅,然後入禪正受。』

實不『識滅、而入正受』!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

大慧!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來、及住地菩薩,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了』。」

聲聞、緣覺之沙門、及外道婆羅門之修行者,入於其斷滅攝受之禪定三昧,誤認為:此境界、乃阿賴耶識自身「流注」之斷滅,殊不知:實是阿賴耶識行相微細究竟邊際之習氣轉動,而非識流注之斷滅也。是故,彼等所認為「識滅」者,不過不攝受諸境、而妄計識流注為滅耳。

如欲徹底臻至虛空無垢之大菩提心,仍須將「業壽種子」(即無始無明) 打破,此阿賴耶識行相微細究竟邊際 — 又名「菴摩羅識」,唯佛、及住地菩薩,乃能「決了」,絕非其餘小乘、二乘之沙門、及外道婆羅門之修行者,所能「測量、決了」也。

「心」、有二義:一者「人心」,二者「佛心」。切莫以為:將「人心」清洗潔淨、妄計其範圍擴充宇宙、便可率爾謂之「佛心」矣;世間人、雖將自己房舍清洗潔凈、不造諸善惡業,若不能自出,仍為「囚」也。

聲聞、緣覺之沙門、及外道婆羅門之修行者,以不明:「心」有多重義故,其修行所持、欠缺開門之鑰匙 — 此即「方便」,彼等一昧斷滅妄念、去除有漏種子,冀求「人心」之潔淨,並誤認此暫時潔凈之心、為「佛心」,終究無能臻至真正、絕對之「佛心」。

前云:憑依「方便般若」之力。云何為「方便般若」耶?

除「人心」、「佛心」外,大乘修行者尚需另由「人心」、假出一條支線,權稱「返源探究之心」,以彼、主使六根、為憑依之具,向阿賴耶識行相微細究竟邊際、觀察突進,方能開通、晉至「佛心」之門也。

「返源探究之心」、與前所云「人心」,實可併行不悖、不致扞格阻礙。

若以烟塵雲霧譬「人心」,則「由返源探究心所主使、向內觀察突進之六根」可喻為太空梭,得能穿越烟塵雲霧、親見「佛心」之大日光輝。

親見「佛心」時,太空梭與大日光輝合而為一。此即神會所言:「定慧等」;亦即月溪法師所言:以「方便般若」、打破無始無明、證悟「實相般若」。此中,太空梭、是「慧」、乃「方便般若」,大日光輝、是「定」、乃「實相般若」。

證悟「實相般若」,則大日光輝照澍烟塵雲霧,使烟塵雲霧、轉為光輝映照之潔凈白雲;由是,大日光輝、白雲、太空梭三者,合而為一,一即三、三即一,謂之「一體三身」,如此,方可謂是「轉識成智」也。

《楞伽經》云:「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分別』、一切『法無我』。

善『法無我』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初地菩薩『無所有觀地相』。

『觀察』、開覺『歡喜』,次第漸進,超『九地相』、得『法雲地』。」

月溪法師解釋此段、云:「『法執』雖破,尚有『空執』(即『無所有地』— 無始無明,是也) ;須再破『空執』,然後得如來法身。

然,非先破『法執』不可,故曰:『當善分別。』

分別、乃阿賴耶作用,不分別、則是無始無明 (即第九白淨識) 境界,未到如來境界也。

初地菩薩『無所有地相』,即無始無明境界,亦是『空執』。

『法執』已破、空無所有,並非佛性,切莫錯認!此時,正須努力、直往前看,祖師所謂:『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觀察』成熟,無明窠臼、㘞地打破,如桶底脫、如死去重甦,何等歡喜?故曰:『觀察、開覺歡喜。』『歡喜』、是菩薩第一地。

由破我執、法執、空執,得『歡喜地』,次第漸進,遂超『九地』、而得『第十法雲地』。」

— 月溪法師講楞伽經 (卷一下)

0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